夕阳映照脱贫路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贵州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全省上下正凝神聚力、卯足干劲,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作为老干部,能在其中做点什么呢?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牢牢把握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于2017年3月起,组织引导全省离退休干部实施“311”工程(百名老专家创建“产业发展示范点”30个,千个党支部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100个,万名离退休干部创建“脱贫攻坚示范户”1000户)助力脱贫攻坚。
  全省离退休干部纷纷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送政策、送技术、出思路、协调项目……他们为贫困地区和群众排忧解难,成为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专家:挥洒余热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深秋时节,在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黔南州水稻专家徐先捍创办的水稻产业示范点暨“滇杂31”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果实似在欢庆今年的大丰收。
  今年69岁的徐先捍,退休后一直研究冷凉山区水稻良种良法种植。他结合贵州冷凉山区的特性,研究了很多水稻良种良法种植,为贫困群众解决水稻种植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使农民喜获丰收。今年,徐先捍在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创建水稻产业发展示范点,种植面积达1600亩,全村300多户实施农民平均每户新增稻谷1800多公斤,折合新增纯收益3700多元。“今年,我们村种植‘滇杂31’500多亩,过去300多公斤收成变成现在的600多公斤,农民收入翻番,哪有不开心的?”村委会罗主任高兴地说道。
  而在贵定临县龙里,王仲一等5名退休老专家、3名谷脚镇农业技术人员与茶香村3名种植大户结对,在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了老专家帮扶示范点,刺梨种植面积达2.7万亩。老专家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指导、销售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刺梨产、销、管、研水平,年产值达1.35亿元,是目前全省人工种植刺梨最具规模、面积最大、品种最优、产量最高的刺梨生产基地。今年,贵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1000吨刺梨,很好地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开阳县退休老专家、高级农艺师胡德平到该县城关镇贫困村石头村考察,结合村的地理优势,帮助该村引进开阳县绿林香菇种植有限公司,解决就业人员35人,帮助60余户贫困户200多人脱贫,实现人均收入增加到6000余元。
  安顺市老科协10余名老专家帮助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搞规划、调产业、出思路,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1600亩、有机果园300亩,建起了乡村旅馆,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被国家旅游局和扶贫办评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这只是贵州老专家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在广袤的贵州山区,还有李桂莲、王庆生、周定生、王江等一大批农业老专家,常年深入农村,为农户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引领村民创造幸福生活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如何脱贫,让全村老百姓走出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是党支部老同志关心的民生问题。
  普定县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充分动员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强化帮扶联建意识,确定了定南街道党工委离退休支部与定南街道办陇财村、穿洞街道办秀水村分别结对共创党建扶贫示范村。
  刚入陇财村时,普定县定南街道党工委离退休支部书记丁仕国很迷茫,他说:“我们是一个全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支部,在这个村子里到底能干嘛?要说脱贫攻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我们这把年纪,能做什么?”
  可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支部书记,在村里走访了几天,了解陇财村的村情村貌、民情民意后,当初的疑问有了答案:“我知道我们要干嘛了,虽然年纪大了,不能挑、不能扛,但是作为一名老同志,我们不能看轻自己的力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余热,用我们积攒的人脉、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的热情,在陇财这片土地上,作出‘老干部’的成绩。”
  于是,他不仅自己行动起来,而且还带领支部老党员积极整合项目资源、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全力推进陇财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沙湾农业大观园建设。支部党员杨映柏老同志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扎根在陇财村沙湾农业园区研究蜂糖;李育苗、丁朝启老同志常年都在秀水,村旅游公司、农业发展公司的每一个发展进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一点一滴,都充分彰显了老同志的崇高情怀与活力。近年来,秀水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16户819人,降至今年的150户260人,减少166户559人。
  李昌琪等8名老同志在晴隆县长流乡成立脱贫攻坚临时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立下“长流不脱贫,我们不离开”的“军令状”,帮助乡、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现已对接项目20余个,争取资金近4亿元,改善了全乡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全省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党员引导群众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创造美好生活,极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离退休干部:脱贫攻坚的领路人
  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镇大湾村村民顾卫军有一手泥水好手艺,却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就在今年年初,当了半辈子农民的他有了一个新身份——“股东”。
  近年来,大湾村的开发项目比较多,劳动力需求大,七星关区功能局退休干部、大湾村村党支部书记顾怀海抓住机遇成立了兴海劳务公司,对外派遣劳务工,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户增收。
  顾怀海积极帮助顾卫军通过“特惠贷”拿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顾卫军常年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他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公司,“还是老支书好啊,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现在我是自己帮自己打工,干劲十足了。”
  目前,兴海劳务公司解决25人就业,向施工工地输送农民工300余人,为村集体每年创收5万元以上。办公司、成立合作社……顾怀海把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治理成了七星关区脱贫摘帽示范村。
  刘宗贵是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共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种植了5亩中药材,预计年产值超过10万元。同时,刘宗贵还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已带动种植户6户,养殖户16户,从“穷小子”转变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刘宗贵的这一转变,得益于遵义县(现播州区)政协原副主席吴万明的悉心帮扶。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吴万明在松林镇从发展林下产业着手,向当地农民无偿提供药材种苗,同时,他在平正仡佬族乡发展中药材林下产业,无偿对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在他的关心下,种植场每年的净利润上百万元,解决了周边60多名贫困群众的季节性用工问题,并带动了周边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4万元。
  三穗县退休教师杨昌林将余热洒在扶贫路上,致力于三穗竹编艺术的传承,培训竹编人员40名,为群众创收的同时,还使竹编艺术得到了传承。
  ……
  截至目前,全省有630名老专家参与创建“产业示范点”129个,104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87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170个,1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创建“脱贫攻坚示范户”1085户。
  在助力脱贫攻坚决战中,贵州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发出好声音、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夕阳赞歌。
其他文献
近日,河南省委老干局副局长王金贵带领相关处室一行5人,到南明区委离退局、区活动中心进行参观考察,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主任胡云、督查信访处处长余平陪同,南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杨敏骄参加并为领导做讲解。  当天,考察组一行在南明区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会上,考察组一行详细听取了南明区近年来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及组织引导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开展情况。考察组一行对
期刊
为丰富老干部业余文化生活,充分掌握并有效运用老干部学习活动数据,近日,遵义市老干部学习活动智能管理系统搭建完成。  据悉,该系统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为一体,通过老干部学习活动数据采集,充分了解老干部兴趣爱好和活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干部各项活动。  针对部分老干部行动不便,消息闭塞等情况,系统还将拓展手机终端,开通活动预约、活动通知等服务。  据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刘昌益介
期刊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月15日下午,贵州老年大学机关第二党支部和贵阳市为明国际学校四四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以“献礼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大手牵小手”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被老年人“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所感动,为他们那种充满活力的精气神纷纷感慨“那么年轻一点也不像爷爷奶奶”。  在联欢中,小朋友们亲手给爷爷奶奶和二支部的全体党
期刊
11月23日下午,“学习永远在路上——晚晴杂志社与安顺市西秀区共建学习型老年大学赠书暨记者站授牌仪式”在西秀区老年大学举行。  安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离退局局长吴贤仁,西秀区委离退局副局长饶晓霞、郑秀兰,晚晴杂志社王卉、樊一、凌洁、黄飞,西秀区部分退休老同志出席本次赠书授牌仪式。  晚晴杂志社总编辑王卉在仪式上表示,此次晚晴杂志社与西秀区共同举办赠书活动,旨在与安顺老干系统共建学习型社会,打造
期刊
近日,云岩区老年大学合唱团从宁波载誉归来。他们在李永彬、王运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浙江省宁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喜获银奖。  中國合唱节作为全国性的合唱盛会,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等特点。本届合唱节于10月25日至31举行,为期五天,共举办了10场合唱比赛。比赛环节共分青少年合唱组、流行合唱组、老年合唱组等多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1支优秀合唱团队7000余人参加,参赛人数之多创历届之最
期刊
11月20日,贵州省财政厅机关第七党支部与贵州老年大学机关第四党支部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在黔灵公園烈士纪念碑前,鲜艳的党旗熠熠生辉。省财政厅副厅长何建明、贵州老年大学副校长胡素月,贵州省财政厅机关第七党支部与贵州老年大学机关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面对鲜红党旗,庄严举起右拳,集体重温入党誓词,用激昂嘹亮的声音宣誓,庄严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期刊
近年来,贵州老年大学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规范化办学,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推进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0月24日,貴州老年大学合唱团代表省直机关工委参加贵州省第五届“福彩杯”老年文化节,荣获重唱组金奖第一名。  11月3日,贵州老年大学合唱团在由贵州省合唱协会、贵州音协合
期刊
今年6月,贵阳市关工委会同市工商聯组织召开了民营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  会议召开后,各级关工委迅速抓好会议的贯彻落实。云岩区关工委、区工商联当月就迅速组织6家青年职工较多、工作有特色的民营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如何提高青年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关工委组织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白云区关工委在开学季,积极发动区域内民营企业——贵州仁都工
期刊
近日,黔南州老年大学校长李华一行4人到惠水县调研和指导老年教育工作。惠水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维孔,縣老年大学校长罗敬镒、副校长宋鸿江陪同调研。  李华对惠水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她说,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为老年同志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县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合理,办学有特色。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员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她要求惠水县老教办再接再厉,并结合惠水
期刊
11月2日,贵州省关工委“老校长下乡(校)”贵阳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贵阳召开。与会代表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参观了贵阳市息烽县、修文县、开阳县、清镇市的共10所“老校長下乡(校)”试点学校。试点校校长纷纷表示,在老校长的帮扶下,学校的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将继续抓住教育部关工委“老校长下乡(校)”试点工作这一契机,利用好老校长的精准帮扶平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办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