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衣

来源 :风采童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望新年,父母望种田。”
  这是民问的一句谚语,说的是早些年老百姓过年的心情。孩子之所以期盼新年,是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穿一次新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现在的很多孩子眼里,只有雷锋叔叔才这样,其实这是一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平时不做新衣服,只有春节,辞旧迎新,大家才会穿新衣服,代表喜气洋洋,增加过年的气氛。
  时光在不停流转,虽然现在的孩子已经不会因为有新衣服而期待春节的来临,但“穿什么衣服”代替了“穿新衣”,依旧是过年的一件大事……
  新衣习俗
  “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多姿多彩的新衣裳烘托了过年的气氛,这个习俗也由来已久。
  礼仪之邦的习惯
  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这种记载,新年这一天“长幼悉正衣冠”。
  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宋朝很有意思,市民之风非常繁盛,每到新年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到处去逛。
  到民國的时候,《平谷县志》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
  那么,过年人们为什么要穿新衣呢?或许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
  干百年前,生产力低下,一般的劳苦大众又很穷,即使有余钱也没地方去买成衣。很多人只有大婚和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绝大多数人大婚一辈子就那么一次,所以过春节就成为了穿新衣的最佳档口。
  或许有人问,生产力再低下,作为上千年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总有些集市吧?查阅史书发现,真有,但是不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隋唐时代洛阳就有商铺,只是那时候营业时间太短,店家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宋代商业就发达些了,出现了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不少商家也开设了夜市,供人们消遣。
  而且,从两宋开始,棉花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使用了。物美价廉的棉布衣物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喜爱,随之而来的是纺织业的兴起。宋代以后的春节,人们就有条件扯几尺棉布,做两件衣裳了。
  但是,能过这样日子的人不是皇亲贵戚,就是达官巨贾,一般老百姓渔樵耕读,饭都吃不太饱,平时哪儿有闲工夫去逛街呢?
  就这样,古人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令生活着、忙碌着,直到隆冬的年根儿,人们才能闲下来算一算整年的收成。在没有月工资、加班费的时代,老百姓往往只在春节前有些闲钱,于是有钱任性的人们就开始添置新衣服。富家人弄些绫罗绸缎,穷苦家整件麻布,做成衣服,干干净净,人们穿着新衣度过除夕,迎来新的一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理论用在古人的消费理念上也是可行的。当然,古时候人们在新年时节穿新衣不仅仅是因为有钱,更多的是因为要图个吉利。
  辞旧迎新的生活智慧
  新的一年虽然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但是过年的味道往往在腊月的中下旬就开始渐浓了,直到年三十儿和初一那两天达到高峰。除夕和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辞旧迎新的寓意。
  有些地方的习俗,在中国的三大节,小孩子都要穿新衣新鞋。因为这三大节都处于季节交替的时候,端午节后夏季就来了,所以给小孩置办一身夏装,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就得给孩子们置办一身面料较厚的或单或夹的衣服,春节正是寒冷的时候,做一身新棉衣过节,等到新的冬天,还可以穿一冬。
  而且,传统习俗里的人们就喜爱红色的元素。儿童过年穿大红色衣服,年轻女人喜欢满身红艳,连老婆婆也会系个大红裙,最没钱的人起码也会弄根红头绳,就像《白毛女》中的喜儿在年三十儿晚上扎上爹爹买的红头绳。
  布票时代
  红红火火的裁缝店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孩子来说,过年的新衣总是和裁缝铺子分不开的。那时候因为收入水平低,多数人们都是找裁缝做过年的新衣。
  做衣服前要先要去买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时的商店会有整一面的卖布柜台,各种面料、色样布匹,花花绿绿地立在墙上的架子里,放在柜台里面。量布的木尺很长,超过了小孩子的身高。售货员量布的时候就像在变戏法,胳膊横过来竖过去,然后用粉饼在布上划道,一把硕大的剪刀,抵着玻璃台面,咯吱咯吱很快把布裁出来。
  编辑有位叔叔说:“大概在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家庭的布票主要用在做床单、被面之类的,剩下的布票大人们会省下来在年前兑换成布,五六户家庭一起请个裁缝到家里给每个小孩做件衣服。不过,那时候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好,过年也只能单做上装或下装,以后再做另一件。如果家里小孩多,经济好点的家庭能给每个小孩做一件,差一点的要么老大做一件要么老大老幺各做一件,中间的借着穿,那时候可不比现在。”
  即使这样,每到过年,裁缝铺子里的裁缝们总是忙得团团转。一位做过裁缝店店主的长辈回忆,到快过年的时候确实来不及制作,晚上要熬到一两点甚至后半夜。那会儿衣服基本没有买的,都是裁缝店做的。腊月三十能做出来就不错了。
  等待初一的执着
  那时候流行的面料,大概就有的确良、灯线绒、涤盖棉等等。的确良面料比较挺括,但似乎偏硬,里面如果再穿棉袄,就显得臃肿。灯线绒应该是最好的,冬天穿,保暖性好,而且耐磨,趴在地上打弹球,也不容易磨破。涤盖棉的流行最奇怪,裤子的两边,从裤腰一直到裤脚,还要缝上两个白条。
  大概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曾流行过中山装,上下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口袋。还有一阵流行过穿一种皱巴巴的西装,据说是外国人穿过的旧衣,从国外流进来。这两种衣裳,主要是大一点的孩子才穿。
  而且那时候,穿新衣服有一种不可逾越的仪式感一定要大年初一才可以穿上,在初一之前,即使再眼馋,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
  “做好了,放在家里,在初一前只能看几眼,过过干瘾。到年三十的时候,便挂在床上,晚上,即使灯不开,脑子里开始各种美好的憧憬,等着第二天早早地穿上它。”   不到初一不让穿,穿了就不舍得脱,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许向现在的孩子解释时,提一下苹果的饥饿营销,他们或许会理解。
  蜜罐时期
  变化的心态
  布票的故事,在这一时代出生的孩子耳朵里,真的只成了故事。大部分人都表示过年时对新衣服不再执着。
  “一年四季新衣服随买随穿,不差衣服更不差钱,再也不用等到过年才有新衣服穿。”
  “以前过年都会特意穿上新买的衣服,后来慢慢经济条件都好了,买衣服变勤了,平时穿的衣服也都是很新的,过年买不买就无所谓了。”
  “现在商场活动那么多,加上网上的促销,平时都会入手很多新衣服,衣橱里都装不下了,过年再买新衣服要被说成败家了。”
  只是,虽然大家都认为过年穿新衣已经不再具有以前的仪式感,但并不代表过年和衣服之间就失去了联系。
  “以前小都是父母给我们买新衣服,自己却不舍得买一件,现在我们工作上学在外,陪父母的时间那么少,所以过年回家喜欢给父母家人买些新衣服,让过年的味道浓一些。”
  而且,现在很多80后、90后也已经为人父母:“我小时候的记忆是,除夕的早上就把新衣服穿在身上,然后在家门口玩,就希望邻居同学都看到自己身上的新衣服。现在我有宝宝了,给他们买新衣服很频繁,过年时就会想着给孩子穿些鲜艳喜庆的衣服,过年嘛,带点喜气。”
  精神的追求
  以前,大家对新衣服关注的焦点在“新”,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衣服”。换一种方式表达,就是大家对新衣服的期待从物质追求升级到精神追求。
  对现在的大多数家庭来说,过年的意义在于团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场接一场的聚会,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大Party。所以过年期间,“穿什么衣服”代替“穿新衣服”,依旧是一件大事。
  不知不觉,90后也已步入晚婚时代,00后、10后开始来踢馆。这批追着Justin Bieber长大的小屁孩们慢慢为时尚定义了新坐标。
  无疑,00后、10后的时尚观念比以前任何一代人觉醒的都早。十几岁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大有人在。
  而且,现在的家庭生活方式,逛商场买衣服都习惯全家出动。其一,孩子自己会挑衣服,其二,孩子会给家长当参谋。
  据小范围调查,孩子在给自己挑选新年服装时,会自动自发地挑选更加隆重的小礼服款式或者更加鲜亮颜色的衣服。
  孩子能对时尚、场景、节日等有敏感度,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因为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美丽素质教育的成果。
  红色时尚
  “穿红”小贴士
  无论时间怎么变迁,文化如何更迭,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和执着依旧,尤其是在过年时节。
  从时尚的角度讲,对亚洲人来说,红色很适合亚洲人,偏白的肤色,乌黑的头发,与红色搭配会提升气场。
  那是什么红?Shocking Red,那种红得光芒万丈,红得令整个屋子的新衣服瞬间都变成旧衣服的那种的红。但是,红色并非一个好穿的颜色。若果想把红色穿的不俗不土,还需要掌握色彩搭配比例的技巧。
  1.大比例红
  比例越大,颜色就要越纯正,款式越简洁,不要有多余的细节和装饰。越简单明快,越重点突出,越显得高级,很容易就脱颖而出。
  2.中比例红
  红色最最忠实的伙伴就是——黑色。如果有三种颜色那么红+白+黑,完美!
  3.小比例红
  点睛红,红是最适合点睛的颜色。小比例画龙点睛的一笔,例如围巾、包包等配饰,会让整体造型变得活泼灵动。
  一定要看的实用着装规则:
  1.不宜太笨重
  春节时期,小朋友活动会增加,穿太厚不方便活动,容易出汗反而导致着凉感冒。家里有老人或妈妈比较怕冷的,切记不要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孩子配置衣服。孩子的衣服和爸爸一样多即可,鞋子必须要暖和。重点推荐的是抓绒小外套,绝对是小朋友冬季保暖利器,又轻又暖,非常柔软,比厚重的毛衣好用,不易过敏。
  2.透气性一定要好
  给孩子的内衣选择纯棉材质的,亲肤、透气性好。不推荐厚重的“保暖內衣”,不易排汗。而且大部分小朋友脚容易出汗,如果鞋子、袜子透气性不好,很容易得湿疹。冬天,湿乎乎的鞋子很快就会变得冰凉。
  3.穿衣和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关系
  专家表示,如果孩子表示“够了、不冷”,那就要尊重他的感受:“比如我们家小朋友不爱戴帽子,除非天寒地冻、冷风刺骨,不然我不会劝说或要求他戴。事实上在普通寒冷程度下,不戴也没问题,而在真正寒冷的环境下,他自己就会意识到需要带上帽子。”
  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妈妈觉得你冷”,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感受,必须尊重他,这样他才能与自己的真是感受建立联结,才能基于自己的身体感受去做出恰当的反应。
  与此同时,这也更有利于孩子调动自己身体的内在能量。事实上,如果孩子说他觉得冷,在配置足够而他又处于安静状态的情形下,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那我们活动一下吧。
其他文献
“为绿色埋单”是件洋气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英国掀起“绿色消费者运动”,让人们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90年代,日本消费合作组织发起自动绿色消费运动;近年,绿色消费开始走人中国消费者视野,并带动一系列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拥有一定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  两年前,一位留学法国的美国女孩写了一本书,红遍国外各大畅销图书排行榜,书名叫做《法国人只需十件衣》。作者在书中提到,时尚与美
期刊
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传统商业渠道一直都在挣扎、变革。恰巧,在变革的瓶颈期快要来临时,宝贝经济来势汹汹。  事实上,儿童业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购物中心的“客流发动机”,儿童业态在购物中心的比重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儿童业态的发展也存在着问题。  娱乐消费增长明显  根据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4.5万亿元,其中儿童娱乐消费市场的规模突破4600亿元,未来5年的年增速
期刊
有种轻奢叫LALABOBO  上午十点,地铁里依然拥挤不堪,广播一遍遍地播报即将到来的雾霾红色预警,抬眼望去,人们行色匆匆,满眼的浅灰、深灰、黑色、蓝色,让人有种莫名的焦灼感。  一个小时后,我和同事来到位于三里屯SOHO的LALABOBO总部前台,焦灼感才逐渐缓解。被装修成美式吧台风格的公司前台,大大的“LALABOBO”LOGO十分醒目,既时髦可爱,又带有一点小性感,眼前的一切都带着一股街头潮
期刊
都说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因为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希望和满足的光芒。对同样怀揣艺术梦想的蒋沐函、罗梓瑜和朱君垚来说,只要能够站在舞台上,她们就是幸福的、满足的。对我们而言,她们便是我们心目中正能量满满的高能少女。  六一儿童节之际,镜头下的蒋沐函、岁梓瑜和朱君垚用她们各自的方式为我们演绎一场高能少女的“六一欢乐颂”,同时也来听听关于她们普通却不简单的少女成长故事。  罗梓瑜 甜甜小酒窝  颜值当道
期刊
编者按:  从《风采童装》提出“美丽素质教育”至今,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搁趸。但依旧有些家长觉得“美丽素质教育”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其实不然。  为此,编辑邀请了“美丽素质教育”的发起人陈郁老师和邹志萍主编一起对话,为大家梳理这其中的脉络。  上期,我们梳理了美丽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发现美、制造美、创造美,其最深层次的意义就是:从小培养孩子一种能够建设美好
期刊
继上次展示了一组贝瓦最潮、最动感的儿童歌舞之后,受到很多小伙伴们的关注。本期,又一大波好看、动感的贝瓦儿歌儿童流行歌舞来袭,在六一到來之际让你不跳不欢!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期刊
平等,这个话题近年来特别热门。也许是因为我们东方人的传统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庭中孩子是不享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是被教育对象,必须服从父母的意志。  但是当今世界,家庭伦理、教育理念已发生重大的变化,人们对家庭中如何给予孩子平等权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四岁的娃娃对路边的小坑无比感兴趣,她没完没了,一遍遍地來回地跳来跳去,一旁等着的我有些着急了,催说:“娃娃,快走了,时间太晚了,该回家吃饭
期刊
传统中国年都会有“南吃汤圆,北吃元宵”的说法,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其实都是为了讨一个团圆的彩头。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和宝贝走进厨房做一道传统美食,把思念熬成甜湯,存放在陶瓷碗里,口口清甜,糯而不腻。
期刊
不知不觉,2016已经悄悄溜走,我们迎来充满未知的2017年。这一年即将会发生什么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它一定是精彩的、美妙的,因为有音乐的陪伴。新年来到,第一次跨年的“儿童流行音乐榜”又有哪些新鲜好听的音乐打榜成功呢?我们竖起耳朵听一听……  尤静波:  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词曲作家、育儿书作者,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授、流行演唱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音乐学会理事。著有《爸爸我爱
期刊
TFBoys有多火?  对于编辑这个喜欢周杰伦、陈奕迅的老人家来说,确实理解的不太真切。但是,在一次孩子的party中,大家都再等一个音乐,几首歌过去孩子们都不满意,突然TFBoys的歌飘出来,全场瞬间点燃,欢快的节奏让编辑也跳了两下。  从此以后,编辑就知道,TFBoys有多火,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问问身边任何一个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基本上就能得到一段耗时很久的回答,里面可能包含着各种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