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挑战与路径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治理体现了治理价值的引导、治理结构的作用和治理过程的推进,是三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取向。为此,建设人民城市,推进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在治理价值、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三个维度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整体性与回应性特征。对此,城市治理系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平衡整体价值与个体需要、静态条件与动态韧性、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间的张力,有效回应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
其他文献
伴随南蒙古洋的开合,南蒙古地区从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经历不同类型地体的增生、碰撞拼贴以及碰撞后伸展活动,发育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岩浆岩。与之对应,南蒙古地区发育Au、Cu、Mo、Ag、W、Sn、Nb、Ta、Be、REE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产出斑岩型Cu-Au和Cu-Mo矿床、石英脉/角砾岩型Au-Ag矿床、云英岩/石英脉型W-Sn-Mo矿床和碱性岩型Nb-Ta-Be-REE矿床。对比南蒙古地区和相邻的中
期刊
共同富裕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亦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平台经济依托数据和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填补信息获取鸿沟,有效拓宽市场边界,还可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极具现实意义。然而,平台经济发展进程中仍面临平台企业垄断行为频现、区域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等诸多问题,制约平台经济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优势
期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因应历史和时代变化,走出的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其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现代化顺利展开的重要支持。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和对优秀传统治理智慧经验创造性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鲜明特征。整体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确保了中国式治理现代化不断释放制度效能。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抓好重点领
期刊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动力和重要的支撑。变革和创新乡村治理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和协调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保护与发展、耕地保护与制度创新、农业与非农化、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视并处理好这六大重要关系问题,一方面可规避单向度发展,另一方面可避免政策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从而有效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
期刊
<正>当今中国堪称“城市中国”,城市建设长期承载着国家使命、社会福祉与人民幸福,带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跃升;与此同时,城市发展也伴生着一定的主体错位、机制失灵与路径偏移,面临着宜居、韧性、智慧、市域社会治理等机遇与挑战。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四年后,总书记再次重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一种中国式城市新模式正在浮现。
期刊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维度和重要内容。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世界现代化新态势,依循“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为”的逻辑进路,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耦合中治理问题和挑战得以妥善解决和应对,中国式现代化也得以推进拓展并形成科学严密、特色鲜明的系统特征。具体表现为,党和人民在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中,标定中国国家治理发展新方向,明确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新要求,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
期刊
回应性治理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回应性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高度契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从价值、技术和制度三个维度解构回应性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回应性治理的价值内核契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元价值,回应性治理本身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具化;技术嵌入化解了回应性迟钝,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高效回应民众诉求;作为价值与技术的桥梁和互动的落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定是一个艰难重重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呈现出不断深化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价值旨归等鲜明特色。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还面临国内外治理环境有待优化、社会主体
期刊
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必须基于中国话语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政治国家的阶级性职能逐步向民众性回归,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中国国家治理是其集中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性和创新性统一于制度设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互释共生。突显人民主体性与强调制度设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大基本内涵,是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
期刊
韧性治理是对我国应对突发风险刚性治理限度的开拓与超越,是提升我国城市风险治理效能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有效路径,而构建韧性社区是我国基层治理面对复杂环境的现实性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城市社区特色韧性实践案例,基于实证调研,对现实中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社区风险防控整体规划缺失、治理资源零散、治理信息杂乱等问题,从路径、结构、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推进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