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满文档册的产生及其史学意义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现存的《旧满州档》据史籍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正式建立后金政权,而在此十七年之前,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便令额尔德尼等人根据蒙古文字形创制了满文,这就是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的产生,为撰写官方文书和记录史事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满文书写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形成各种类别的满文档案,但就其内容和性质而言,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公文案犊的汇存,另一种是满文记事性档册,现存的《旧满洲档》就是清入关前以记事性内容为主体的满文档册.
其他文献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及其相关的技术平台发展迅速,为发现新的药靶和研制新型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了毒力因子、保守基因外,其他一些分子也可成为潜在的药靶.基因功能研
<正> 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是在社会巨变中进行的。 一、努尔哈赤使用佟姓及其原因 见于文献记载,努尔哈赤最初使用佟姓。明朝人和朝鲜李朝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女真史料,说明了努尔哈赤使用佟姓的事实。 明人关于努尔哈赤佟姓的记载难以一一枚举,只罗列如下几个例子: 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 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
阐述了对原S压延机实施液压快速打开装置及其液压控制改造的思路、方法,以及其装置的主要结构和技术参数,并附图加以详细介绍。对改造后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小结。
<正> 王彦国,字献臣,昭信(今湖北均县)人.住在县城的近郊.南宋建炎初年(1127—),金兵南下.王献臣坐在家中的小楼上,望见一位年老仕官模样的人,在阡陌间徘徊.身后跟随一个小仆,背着一个小匣子.最后,他们把这个匣子埋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便走了.王献臣暗暗记住了那个地方.兵息之后,他便去掘开那个地方,匣子竟安然无恙.打开来看,原
<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刊发史野的补白《“束修”与“志于学”),所论《论语·述而)中“束修”一词之义,我很赞同.史野说这种解释出于今人唐满先《论语今译》,唐先生此书我尚未得读,但这一解释则古已有之,且例证甚多.清褚人获《坚瓠广集》卷五有《束修》一节,兹标点照录,供参考:
<正>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中断近20年以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复兴的人口学界一开始就面临着人口爆炸的挑战,亦即,由于人口增长始终迅速,中国人口比建国初期已翻了一番,庞大的人口业已构成中国现代化的负担,并且增势依然猛烈。在这种情势下,学术界对人口控制的关切胜过了其它方面的研究。如果说,学术界对生育率变动的后果还有所研究,那么,这种研究主要在于高生育率变动的后果方面,对于生育率下降的后果研究则是空白,尽
世纪末的哲学面临着重建价值理想的重大课题。为了对抗虚无,当代一些思想家真诚地走上了价值重建之路,其工作可归结为四条基本道路:(1)对“实践──交往共同体”的阐释与追寻;(2)追求宗教精神的回归;(3)正义理想的建构;(4)马克思主义“人性整全”的理想。当代西方思想家们的努力富有启发性,但也存在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立足于对人与人生活世界的辩证运动的把握,因而必将成为人类自觉追求的价值理想。
从人的发展这一视角提出完善市场经济意识,其意义在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观前提问题。意识、观念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针对市场经济意识起点低、理论准备不足、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差的弱点,学习、吸收、利用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以完善我们的意识。市场经济、社会、人三者发展的一致性,是完善市场经济意识的起点与归宿。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与人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根本动力。
<正> 关于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研究.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即使在日本学术界,也还没有认真地反思、总结。而作为与中国同在东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日本,其各方面发展的成就及教训,无疑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切实的借鉴意义。这恰如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所说,“对于目前正在现代化的艰苦路程上摸索前进的许多亚洲新兴国家来说,日本的先例能够提供巨大的鼓舞和重要的教训”。本文试以战后四十多年来的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发展特点为研究对象,从其得失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即“图像论”和“工具(用法)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 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理想)语言系统与世界本体论系统存在着对应性映现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图像”比喻能够充分地得以显示,语言命题正是作为世界的逻辑图像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拒斥“图像论”,提出了“工具(用法)论”,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语词乃至整个语言就是一种工具,依据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用途,其意义就在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