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设计良好的提问,充分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抓住提问契机,随机应变,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三度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如何用精、用巧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三度”:高度、角度、尺度。
  第一,要把握问题的高度,做到难易适中。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在学生有疑问处,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得到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创造一种“洞然若开”之境,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无疑而问、为问而问;二是大而无当、太广太深。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切忌随心所问。如在教学《雪》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就这样导入了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啊?下面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见过,白颜色的。这样的提问似乎能够营造一种形式上的热闹的氛围,却很难想象它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高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文革”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象征。问题的高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能得以充分引发。
  第二,选准问题的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梁启超说过“敬业不如乐业”,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一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教《愚公移山》时可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入手问,逐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既落实了“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了头绪;从人到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落实知识、开发智能、思想教育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突出愚公精神感人至深,强化了前面的收获。这样的问题,正是教师以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设计出的四个出色提问。
  选准角度,教师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的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三,掌握提问的尺度,做到精问。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上。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儿童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要在充分把握问题的难易度的基础上,抓住提问契机,随机应变,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学习更多的生字新词,吸收更多的语文养分,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 素养提高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作为语文教师,都在努力地探索着,寻找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为此,我不断努力,在多年的实践中,在识字教学方面做了些许尝试,初步形成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记忆为主,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并喜欢以新奇内容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创设了集中趣味识字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
期刊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育,一直处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敢于提问甚而善于提问,是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和讨论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针对
期刊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同仁共勉。    一、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
期刊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
期刊
马克思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可见,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一些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批判。”“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明确地规定:学生要具
期刊
21世纪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着新的开始。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针对自己的生物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
期刊
一、为什么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的信息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学生学习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村高中政治教育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条框化”现象严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升学,教学形式也以“单纯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老师从备课到讲课再到课后反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政治课堂现状    课堂本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记住生字,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新意,让枯燥的文字活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下面,我来谈谈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看图识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书上的插图或运用投影片,告诉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