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质与形的高度统一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形与质作为现代赏石四大标准中的两个,既是同一奇石的两个观赏点,也是不同石种各自的制胜点,那么,形与质是应该兄弟联谊还是门派相争呢?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石界“质派”和“形派”的辨析,提出了“质与形应高度统一”的观点。
  
  时下的奇石收藏界,各种观点争鸣、激荡。这是由各地区经济基础和文化差异决定的,虽然符合我国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但赏石理论毕竟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认识,赏石观点存在巨大分歧,这样就必然导致大多数奇石收藏者处于盲目跟风、附庸风雅、追名逐利的状态。
  赏石,是人向往自然与回归自然的体现,是思想意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容纳,这构成了赏石的目的。而赏石目的又决定了赏石标准,若赏石目的不明确、不统一,赏石标准必然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不是积极意义上的“百家争鸣”,而是“不知几人称王称帝”的“天下大乱”。
  就笔者个人观察,现今石界赏石标准主要存在两种偏激观点:一是唯质,二是唯形。我曾以初学者的身份向执有不同赏石观点的各省藏石家求教(利用初学者的身份非有愚弄之意,主要是惟恐自己的观点在交谈中影响对方的真实表达,故权当白纸一张,任人抒发),并由衷地感受到,质派与形派的对立比想象中的还要尖锐,相互排斥由来已久并已形成各自的队伍阵容、评价体系乃至市场。
  
  一、 质派与形派的不同点
  
   1、质派。多为两广(奇石资源富庶之地)藏家,提倡以质取石,不求形似,开口“质感”,闭口“硬度”,往往视形派理论为粗浅认识,不屑一顾。两广产石多质地坚密,所以,这种倡导本身就是推广(含推销)当地特色资源的意识流露。多数藏家或经商或受环境氛围所影响,热衷商业活动,经济状况较好,赏石极富厌胜心理,求福趋吉意识强烈,富丽堂皇、艳光四射、金玉珠玑、体坚质密为其所喜。
  因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类藏家综合素质普遍相对较好,但因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部分或能中西融合、取舍扬弃、融会贯通;部分则中西对抗、莫衷一是、随风摇摆、不伦不类(通过少数对摩尔石及印象类石的命名、配座也可见一斑)。
   2、形派。多以川、皖一带为盛,赏石首重石形,甚至唯形为是,这也是由当地资源状况决定的。
  这类藏家多为当地文化活动活跃者,除奇石外,对其他艺术门类也有所喜好或造诣,如书画、古玩、根艺、紫砂等,皆触类旁通。但部分近年来受市场利益和从众心理驱使,已为质派所“俘”。
  极少数藏家受道家思想影响,赏石提倡亲近自然,不以“赏”为目的,而以“悟”为宗旨;不以石为财富,而以乐为收获。修身养性,自怡自得,久而久之,则流于固步自封、孤芳自赏。
  
  二、 质派与形派的共同点
  
  质派与形派的共同点在于:妄想用一般商品或普通艺术品的推广方式打造奇石的所谓品牌效应。
  奇石是特指一方一枚,而不是一种一类。“小鸡出壳”身价过亿(且不论其虚实),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玛瑙石都是奇石,或者所有的玛瑙奇石都是精品。曾有一台湾石商高价购买了一方长江石后,石友们便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一时间,似乎所有的长江石都身价倍增,这就是把奇石一般商品化的错误观念在作祟。
  同样,三江石稀有、彩陶石枯竭、长江石资源告罄……并不会导致它们奇货可居。因为奇石不是生存必需品,没有“以稀为贵”的属性,绝对稀少充其量只具有科研价值,而不属于观赏石艺术范畴。
  因此,将石头以产地或石种分类,大搞规模经营、品牌效应,是盲目的商业念头和幼稚的炒作方式。
  
  三、 质与形的高度统一
  
  质是为形服务的。石质好比素材,需要创作者的加工整理,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质之于奇石,好比纸之于书画,料之于雕刻。浑金璞玉,只有通过雕琢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质无奇之论,只有良之称,所以,将仅具备优良石质的石头称为奇石是不正确的。
  另外,不同的质地又利于体现不同的造型。粗糙善于表达雄浑,细腻长于显露温情,油润描水竹,干皴画山松,各有所宜。
  所以,质与形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石以形象为奇,以质彰显、辅助、恒固、增添奇石之奇;石以质良为美,以形挖掘、表现、提升、实现美石之美。这才是质与形的真正关系,高度统一的关系。
其他文献
花都,广州北部一个平和安详的小城。它仿佛是这个喧嚣的南方都市的宁静后院,安顿着现代城市人仅存的闲雅心情。卢锋先生的奇石馆就位于花都区丽景大厦的首层。这是他自己公司开发建设的商品楼。楼上的住宅卖出后,他放弃了价格不菲的租金,而将面积近800平米的售楼处改建为石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走进这座空间开阔、布局轩敞的石馆,心很快地沉静下来。与多数南方石藏馆不同的是,卢锋的石馆少了些华丽堂皇,多了些沉着厚重
期刊
2008年12月28日,深圳市赏石协会成立暨石友藏石展在大自然美石馆拉开帷幕。此次展会吸引了深圳石友和众多国内藏石名家参与,参展石品质在近年国内展会中堪称一流,得到与会石友与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和深圳市老领导何景焕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为深圳市赏石协会挂牌剪裁。  深圳市赏石协会团结一致,精心筹备展会。在面积2300平方米的大自然奇石馆展厅中,汇集了众多国内
期刊
“沙漠漆”是地质术语,专指在内蒙古等地的戈壁荒漠中少数停留在地表的风砺石,由于毛细作用,地下水上升,经强烈的日晒蒸发后在石体表面所覆盖的一层赤、橙、棕、黑、褐、黄等各种色泽(包括无色透明)的氧化保护薄膜。这层氧化膜色彩变化多端,同时经沙洗而表面润滑光亮,恰似涂抹油漆一样。沙漠漆经大自然反复涂抹而成,一般要经过一二百万年的时间。地表下的戈壁石无法享受“穿衣蔽体”的待遇,而披上“沙漠漆”外装的“少数分
期刊
锣鼓喧天,雄狮舞动。龙园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景象。2008年12月29日,龙园迎春奇石展销会开幕式暨奇石文化论坛隆重举行。据悉,这是龙岗街道为把龙园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奇石文化基地,以及申办明年“文博会”分会场的系列活动之一。深圳市文产办有关领导及龙岗区领导张备、熊国伟、吴以环、王延奎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龙园迎春奇石展销会从2008年12月25日开始,至2009年1月10日结束。参加此次奇石展
期刊
“中国·石家庄第八届观赏石博览会”将于2011年3月18日召开,同时举办“中国·石家庄首届藏石拍卖会”。拍品征集具体要求如下:  一拍品征集规则  1.拍品必须是未经加工的天然原石。  2.拍品不限石种,应选送中、上等的拍品,矿物晶体、化石及工艺石不在征拍之内。  3.拍品要求其长、宽、高的尺寸应在60公分以下。  4.拍品要求提供照片以便遴选,照片请用800万像素以上的相机在自然光下拍摄,多角度
期刊
滇兰飘香,云石涌动。牛年到来之际,以“弘扬赏石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为主题的云南省“奇石城杯”第三届赏石展暨迎新春兰花展,于2008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奇石城隆重开幕,展期7天。各地赏石专家、石友、石商云集昆明,汇聚八方奇石,共同演绎西南赏石文化的精彩篇章。  本届石展共展出云南各地州、县市的铁胆石、黄蜡石、黄龙玉、纹理石、造型石、以及部分矿物、寿山石、水晶雕件460余方。除4件作为科普教育参观(
期刊
2009年5月16日,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山东省文联和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临沂首届国际奇石盆景花卉根艺博览会”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相关协会代表以及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各雅石协会代表、国际友人等出席了展会。本届博览会以“突出特色、提升档次”为主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各界石友的大力配合。展会期间还进行了精品鉴评活动,贾精一、张源等石界专家秉承公平、公开、细致和创新的原则,评出了5
期刊
通联简介    《中华奇石》杂志天津通联站设于天津古文化街古玩城“小马藏石”馆。古文化街位于天津的闹市区,这里的民俗风情,楼阁名堂,彩绘雕镂无处不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置身其中,仿佛被“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所包围。如果再走进“小马藏石”,领略自然与历史、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之美,定会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站长马超的玩石之旅是跟随父亲开始的,第一次入柳州寻石是在1998年,最早结缘的便是
期刊
东方初晓,晨曦罩峰顶,多彩的霞光映染大药山;夕阳西下,余晖洒满金沙水,把多情的江面惹得羞红了脸颊;入夜,月光溶溶,浮光跃金,此时大药山温柔恬静如淑女,而金沙江活泼好动恰少男。在这如歌如醉的人间美景中,镶嵌着滇东北的璀璨明珠——巧家。    魅力巧家 奇石斗艳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及云南省东川、会泽、鲁甸、昭阳等8个县(区)界邻。金沙江襟带
期刊
编者按   人物书写了历史。   提到中国深厚的赏石文化传统,我们就会想到米芾、苏轼、陶渊明、白居易、张大千……正是他们,将中华文化的传统注入奇石之美;正是他们,将爱石的情怀,灌注进我们的血液。而中国当代赏石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同样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奇石收藏家、鉴赏家、理论家、出版家和活动家。他们带动了中国奇石文化的迅猛发展,并与广大石友一起,见证了当代奇石文化的复兴、发展之路。  作为当代奇石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