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条小龙舟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头雕龙,船身绘鳞,船尾为凤……民间艺人郑亮辉用他手中的刻刀创造了一件件精美的龙舟工艺品,把汨罗的龙舟文化广为传播。
  汨罗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龙舟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闻名全国。今年68岁的郑亮辉就是当地一位有名的龙舟手艺人,这些年,他除了雕龙头、打龙舟外,还用手中的刻刀创造出一件件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工艺小龙舟。
  “偷学”来的技艺
  郑亮辉的龙舟制作工坊位于汨罗市城郊乡戴家垅,是一间四十多平方米的老旧平房。如约走进去时,身穿银灰色旧T恤,鼻梁上挂着一副高度老花镜的郑亮辉正埋头用凿子削着龙头。在他前方的工作台上,摆着一条即将完工的小龙舟。地上积着一层木屑,踩上去软绵绵的,几乎没有声响。直到走到跟前,他才察觉有人进来。一阵寒暄后,郑亮辉放下凿子,拍拍裤管上的木屑,取下右耳上的那支烟,点燃,然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
  从十几岁开始,郑亮辉就跟着乡邻当学徒,给生产队打龙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郑亮辉和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了二十多年,但年少时打龙舟的美好回忆一直留在心里,挥之不去。5年前,他退休回到汨罗,从此便把心思全部放在雕刻龙舟工艺品上。“这是我回乡后制作的第七十条小龙舟,已被客户预订了。”郑亮辉双手端起那条还未完工的小龙舟一边端详一边说。放下小龙舟,他从工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一条小龙舟的去向。郑亮辉说,他制作的小龙舟全被国内外的龙舟爱好者以几百元到数千元的价格买去当收藏品,“它们是我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娃一样,知道它们在哪里后内心才踏实。”
  虽然如今郑亮辉制作的小龙舟很抢手,然而在他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却因为雕刻工艺很粗糙,让前来订货的客户看了直摇头。当时,邻镇有一家很有名的大型龙舟厂,工艺水平远近闻名。为了“看看”人家的雕刻工艺,郑亮辉想了一个办法:他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把自己打扮成收荒匠的模样,白天以收破烂的名义走进厂里的工棚,一边假装捡破烂,一边留心观察。回到家里,他就把自己关在工坊里尝试制作,一个、两个、三个……有时做到深夜,他就干脆睡在工坊里。一个月后,当郑亮辉雕刻的龙头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所有见过的人都很吃惊,因为此时他的作品与先前的比起来已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说我的技艺是偷学来的,我可不这么认为,我只是借鉴,然后再创新。”郑亮辉语气坚定,一副不容人反驳的样子。
  小龙舟,大讲究
  小龙舟和大龙舟一样,船头雕龙,船身绘鳞,船尾为凤。不过,因为小龙舟不讲究实用性,重在体现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在选材和工艺方面更考究。通常,小龙舟的龙头和龙尾用樟木雕刻,船身用紫檀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雕刻,木材质量越好,小龙舟的收藏价值也越高。
  “制作一条小龙舟一般需要一周时间。”郑亮辉说,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龙头,一是因为小龙舟的长度通常只有60厘米左右,龙头是其中一个小部件,需要把它拿在手上用小型刻刀精刻,一刀不慎,就只能成为废品;再者,龙头作为龙舟工艺品的精髓所在,要雕刻出“龙角巍峨、龙鳞整齐、龙须飘逸、龙目炯烔”的气势,需要雕刻者具有精湛的雕功和心有物像,才能做到下刀如有神。即使像郑亮辉这样的熟手,雕刻一个拳头大小的龙头也需要一天时间。
  如今,郑亮辉的儿子已经掌握了制作小龙舟的所有工序,只是雕刻的龙头还差点“火候”,还好他是个慢性子,坐得住,沉得下心来。“再磨上两三年,就可以出师单干了。”郑亮辉带着自豪的语气说。
  2013年10月,在中国首个“中华龙舟文化展”上,郑亮辉送展的汨罗工艺龙舟从14个参展龙舟中脱颖而出,与贵州苗族独木龙舟、云南白族龙船、湖北秭归木质龙舟以及佛山盐步老龙共同入选“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前不久,当地政府找到郑亮辉,有意和他合作将小龙舟作为汨罗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为此,郑亮辉高兴了很长一阵子,也一直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到时候,我除了自己制作小龙舟,再带几个徒弟,把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海的蓝色曾是葡萄牙人远航理想的起源。教堂外墙上、民居大门旁,满壁海蓝色的瓷砖,渗透出一座面朝大海的古国曾有的斑斓。这抹明净谦逊的蓝,就像墨滴于宣纸上,将航海民族从海岸线到内陆,一点一点浸透。从此,在艺术家的调色板上,又多了一种蓝,叫做“葡萄牙”。  杜罗河畔,蓝色熏染  当目光第一次触碰近千年的海港老城波尔图(Porto)时,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一场蓝色之恋。  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街道上,戴着橙色“帽子
一间宽敞明亮的咖啡厅内,充满了父母与孩子的欢笑。在精致典雅的餐桌上,摆放的并不是咖啡与糕点,而是颜料、画笔与一件石膏做成的面具。家长们正握着孩子的手,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如何在石膏上画出漂亮的京剧脸谱……  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餐厅举办“DIY脸谱亲子活动”。其父李嘉华
“社区”最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后来又有了“共同文化”的内涵。当BBS出现,它让全球有某种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网络社区形成,成为独立于传统社区形式之外的一种新型社区。当手工艺进入社区,它即找到了最好的生存土壤,而作为社区本身,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手工艺。  手工艺生存的最好土壤  在一个社区里,有时候,只需要有一个人精通一门手工艺,那门手工艺的魅力就很容易吸引一批本来就有共同文化认同的人聚集到
对于自然的敬重与热爱,以及经过岁月洗礼的精湛手工技艺,在一只只Gucci竹节包里被定格、传承,跟随其中蕴含的匠人之意,流传到每一位追随者手中。  竹子,一个被烙印上“古老东方”气脉的符号,与奢侈王国Gucci的缘分竟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一只只有着竹节手柄的包包已经和Gucci画上等号。耐人寻味的跨海结缘,古老的东方意韵,精湛细腻的手工雕琢,也许这就是竹节包能经受时光考验的原因之一。  匠人之心铸就经
翻走2012年最后一页日历,迎来2013年新的篇章。与其买一个乏味的台历,不如自己用不织布缝一个永不过时的万年历。
不知何年,彩色铅笔从童年的记忆跳出,再次风靡社会。手绘多肉植物、手绘昆虫、手绘蔬果,我们又开始用彩铅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只因美好的童年。        准备工具:  1.彩铅笔。72色水溶性彩铅笔颜色多样,这次只使用了部分暖色系颜色。  2.素描纸。选择没有横纹、比较粗糙、有一定厚度的素描纸。也可以使用粗糙的白卡纸、打印纸甚至牛皮卡纸、空白明信片代替,但一定不要使用光滑的纸张。  3.刀片
展览地点: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展览时间:2014.1.8~2014.4.15  “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日前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开展。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李秀勤对当年盲人的图片记录和最近李秀勤寻找、采访这些盲人的图片和视频,盲人自己参与制作的雕塑作品展示;二是李秀勤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览回顾;三是在一楼最大的展厅展示李秀勤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和大型装置作品;四是在博
每年的发明展上,总能看到一些“慧眼识珠”的投资者或商家的身影,一旦寻到极具市场潜力的新点子,立马实现量产,推向市场。    有人说,新发明就是不仅要令生活更方便,还要让生活更有趣。当你看到院子里的花盆会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自己变换位置,当你睡觉时发现枕头上写着甜言蜜语,当你看到狗狗排出带有荧光的便便,你一定会心一笑。  这些有趣的发明出现在不久前的英国创新发明展上。这个展览号称是英国最大的科技、创
助推项目:公平贸易产品展暨手工艺人代表交流会 支持对象:11家以手工发展为主的公益组织 项目活动:公平贸易走进孔城老街 开展机构: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    2011年10月国庆期间,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热闹非凡。临街的百年老店铺里,贩卖的不再是日常的生活物件,而是聚集了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作为“孔城老街风情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理解,罗丹认为家就是能让自己完全放松,无所顾忌享受自由的地方,她在自己亲手搭建的一方天地里,过着“面朝青山,阳光为伴”的生活……  罗丹的家,典型的大隐隐于市。小区外就是呼啸而过的轻轨,小区内却能对着整片绿油油的山头,自成天地。而真正感觉妙不可言的是踏入罗丹家的那一瞬:大开间,大格局之下,厚重原木包裹着的地中海风格,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房间还是空间?  一进门,很难不被那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