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桥历史渊源流长,黄桥烧饼美名远扬。
提到黄桥,人们总会想起黄桥决战与黄桥烧饼。抗战时期,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了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为赢得黄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闻名遐迩。从元末“黄桥烧饼黄又黄,外嵌芝麻内包糖……”的《黄桥烧饼民谣》到20世纪40年代“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的《黄桥烧饼歌》;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夸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到改革开放后黄桥烧饼店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既积淀了悠久而深邃的美食文化底蕴,又凸现出融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一体的产业特征。黄桥烧饼已成为黄桥历史、文化的象征,成为黄桥人民致富奔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支柱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泰兴十万建筑大军涌向全国各地,他们的妻子也带着传统的黄桥烧饼技术随丈夫在各地“安营扎寨”,星星点点的黄桥烧饼很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黄桥烧饼随着“瓦刀”走向了全国。黄桥镇也曾分批组织培训了500多个做黄桥烧饼的师傅,学成后被全国各地的大宾馆、大饭店和大专院校聘用,广受好评。
随着黄桥烧饼市场的日益扩大,黄桥烧饼全国连锁项目正式启动。在三五年内,泰兴人融资4亿元,在全国兴建了500家黄桥烧饼连锁店;还将推出保鲜、冷冻、休闲三大系列24个品种,并实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从而使黄桥烧饼吃遍全国,吃出海外。
黄桥烧饼成功的启示是,要想使地方产品走出封闭状态,必须因势利导,做强做大。一是要坚持个性,挖掘资源潜力,发扬“光荣传统”,打好“特色牌”;二是注重宣传,提高培训质量,以一带十,以点带面;三是要与时俱进,提高科技含量,改进营销手段,搞好“现代化”。这样,做到越是自我的,越是大众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牌”也便成了“名牌”。其实,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比萨饼,都是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良和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从而风靡世界,长盛不衰的。中国的名优土特产品只要瞄准世界标准,发挥自身优势,就定能像“黄桥烧饼”和“扬子包子”一样享誉海外,这也是“黄桥烧饼”更加令人“回味”的地方。
有感于此,社区教育借鉴“黄桥烧饼”成功经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开阔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社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整合资源,建设社区教育各项载体
黄桥是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黄桥是红色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拥有响亮的红色品牌。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这一切都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优秀资源,以及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家乡教育的珍贵素材。
黄桥小学和黄桥初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瞻仰“黄桥战役纪念塔”,清明时节祭扫烈士陵园,请老红军讲革命事迹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先烈的光辉业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自觉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先烈的光辉业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自觉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村民学校充分利用村(居)委的场所、人员、图书、电教等资源,在村、居委建立教学点,由村(居)委会指派一位同志负责,这是为了情况熟识便于管理,村民学校再定期进行指导。建立教学点也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学习和娱乐。教学点开设的各类培训班与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指导、录像教学、资料发放、问题咨询等教育形式,使社区居民有所学、有所用。通过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變“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树立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像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丁雪其,黄桥镇祁巷村党总支书记,今年5月18日成功举办了“2012泰兴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将黄桥烧饼列入土特菜之列,深受游客的喜爱,进一步提高了黄桥烧饼文化的品味。
二、开展教育培训,满足居民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学习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把调查居民的学习要求作为每年社区教育的一项制度和制订社区教育工作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同时把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不断开发出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力求使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学习相一致,与社区的建设发展相一致。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深受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学习培训活动。
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也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与江苏风灵集团和江苏达力集团联合举办了多期各类培训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培训班的开设不但为企业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而且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中以健身、娱乐、休闲、益智为主要目的,以文艺、体育、科普为主要内容,以居民小区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群众性活动正逐渐增多。定期举办科普知识兴趣学习班,激发社区居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科普读书知识、征文比赛。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兴趣,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三、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优化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是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标志。村民学校为了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整合、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社区化的学习和教育网络,由多个子网络构成:教育机构之间网络、学校和社区的合作网络、学校和企事业的协作网络、企事业和社区的共建网络;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电脑上的互联网络等。形成一个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学习和教育网络;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使网络能够提供给社区成员一种“理想的学习情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教育服务需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定能创造社区教育新的辉煌。
提到黄桥,人们总会想起黄桥决战与黄桥烧饼。抗战时期,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了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为赢得黄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闻名遐迩。从元末“黄桥烧饼黄又黄,外嵌芝麻内包糖……”的《黄桥烧饼民谣》到20世纪40年代“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的《黄桥烧饼歌》;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夸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到改革开放后黄桥烧饼店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既积淀了悠久而深邃的美食文化底蕴,又凸现出融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一体的产业特征。黄桥烧饼已成为黄桥历史、文化的象征,成为黄桥人民致富奔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支柱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泰兴十万建筑大军涌向全国各地,他们的妻子也带着传统的黄桥烧饼技术随丈夫在各地“安营扎寨”,星星点点的黄桥烧饼很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黄桥烧饼随着“瓦刀”走向了全国。黄桥镇也曾分批组织培训了500多个做黄桥烧饼的师傅,学成后被全国各地的大宾馆、大饭店和大专院校聘用,广受好评。
随着黄桥烧饼市场的日益扩大,黄桥烧饼全国连锁项目正式启动。在三五年内,泰兴人融资4亿元,在全国兴建了500家黄桥烧饼连锁店;还将推出保鲜、冷冻、休闲三大系列24个品种,并实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从而使黄桥烧饼吃遍全国,吃出海外。
黄桥烧饼成功的启示是,要想使地方产品走出封闭状态,必须因势利导,做强做大。一是要坚持个性,挖掘资源潜力,发扬“光荣传统”,打好“特色牌”;二是注重宣传,提高培训质量,以一带十,以点带面;三是要与时俱进,提高科技含量,改进营销手段,搞好“现代化”。这样,做到越是自我的,越是大众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牌”也便成了“名牌”。其实,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比萨饼,都是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良和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从而风靡世界,长盛不衰的。中国的名优土特产品只要瞄准世界标准,发挥自身优势,就定能像“黄桥烧饼”和“扬子包子”一样享誉海外,这也是“黄桥烧饼”更加令人“回味”的地方。
有感于此,社区教育借鉴“黄桥烧饼”成功经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开阔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社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整合资源,建设社区教育各项载体
黄桥是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黄桥是红色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拥有响亮的红色品牌。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这一切都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优秀资源,以及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家乡教育的珍贵素材。
黄桥小学和黄桥初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瞻仰“黄桥战役纪念塔”,清明时节祭扫烈士陵园,请老红军讲革命事迹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先烈的光辉业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自觉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先烈的光辉业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自觉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村民学校充分利用村(居)委的场所、人员、图书、电教等资源,在村、居委建立教学点,由村(居)委会指派一位同志负责,这是为了情况熟识便于管理,村民学校再定期进行指导。建立教学点也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学习和娱乐。教学点开设的各类培训班与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指导、录像教学、资料发放、问题咨询等教育形式,使社区居民有所学、有所用。通过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變“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树立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像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丁雪其,黄桥镇祁巷村党总支书记,今年5月18日成功举办了“2012泰兴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将黄桥烧饼列入土特菜之列,深受游客的喜爱,进一步提高了黄桥烧饼文化的品味。
二、开展教育培训,满足居民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学习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把调查居民的学习要求作为每年社区教育的一项制度和制订社区教育工作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同时把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不断开发出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力求使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学习相一致,与社区的建设发展相一致。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深受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学习培训活动。
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也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与江苏风灵集团和江苏达力集团联合举办了多期各类培训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培训班的开设不但为企业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而且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中以健身、娱乐、休闲、益智为主要目的,以文艺、体育、科普为主要内容,以居民小区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群众性活动正逐渐增多。定期举办科普知识兴趣学习班,激发社区居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科普读书知识、征文比赛。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兴趣,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三、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优化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是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标志。村民学校为了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整合、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社区化的学习和教育网络,由多个子网络构成:教育机构之间网络、学校和社区的合作网络、学校和企事业的协作网络、企事业和社区的共建网络;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电脑上的互联网络等。形成一个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学习和教育网络;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使网络能够提供给社区成员一种“理想的学习情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教育服务需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定能创造社区教育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