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建筑起重设备安全管理

来源 :建筑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建筑起重设备的购置、安拆、使用、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角度,结合目前起重机械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创新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及改进对策予以研究分析。从源头发现和消除起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安全隐患,以确保起重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他文献
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泵出口电动闸阀阀杆在阀门开启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阀杆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阀杆的显微组织不均匀,心部存在局部疏松,组织中存在较多条状或块状铁素体,导致阀杆的塑韧性不足,综合力学性能不均匀;同时在阀门打开过程中,出口侧阀瓣与滑轨之间发生严重卡涩,且阀杆环形平台的加工质量较差,阀杆底部环形平台变截面根部过渡圆弧角较小。在阀门开启时,裂纹在环形平台变截面根部的应力集中区域萌生并快速扩展,最终导致阀杆发生脆性断裂。
某钻井用钛合金挠性轴在钻进一段时间完钻起钻后,其变径靠近插接端处出现光亮带,通过受力分析、宏观与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光亮带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长钛合金挠性轴寿命的方法。结果表明:挠性轴变径处发生微动磨损,剪切应力以及挠性轴主体部分与插接部件间的相对位移是导致微动磨损的主要原因;微动磨损导致裂纹在挠性轴变径处萌生,在交变载荷及扭矩的作用下,裂纹扩展并造成了微动疲劳;裂纹起源为周边均匀起源,扩展方式为穿晶扩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涂覆层后,钛合金的表面硬
对5 mm厚Cu-Cr-Zr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对接焊,在不同时效温度(400,450,500℃)下对接头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后,焊核区晶粒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热机影响区弯曲变形的晶粒基本消失;焊后热处理后,在焊接过程中固溶至基体中的强化相重新析出,但500℃焊后热处理后,接头出现过时效现象;焊后热处理后接头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提高,硬度呈“W”形分布,最低值出现在热机影响区。450℃焊后热处理后接头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均最大,焊核区的硬度达到母材的83
在不同位移幅值(60-140μm)下对ZG230-450铸钢进行微动磨损试验,研究了位移幅值对摩擦因数、磨损体积和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位移幅值增大,铸钢的微动磨损行为由混合滑移转变为完全滑移,耗散能逐渐增大;混合滑移状态下,摩擦因数经过上升阶段后就迅速进入稳定阶段,而完全滑移状态下的摩擦因数经历了上升阶段、波动阶段和趋于稳定阶段,位移幅值越大,进入稳定阶段需要的往复运动次数越多;随着位移幅值增大,磨痕面积和磨损体积均增加,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向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过渡。
在分析我国能源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反平衡法对一台循环流化床在用电站锅炉进行运行工况的能效测试,提出了在用电站锅炉能效测试的任务和
文章介绍了南京市溧水区电视台演播厅钢筋混凝土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为防止单层20.9 m高屋面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而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对原有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
文章通过介绍目前成熟的液压千斤顶技术的运用,自制墩顶移梁结构,能实现墩顶狭窄作业面上梁片在水平两个方向上的精准移动,在梁片不能由架桥机或吊车等常用起重设备直接架设就位时,实现长距离的墩顶移梁,使梁片精准就位。
高空作业是建设施工的重大风险点,尤其在复杂工况环境中的施工安全管控难度较大,绳索技术近些年的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法,但目前国内采用专业化、体系化的绳索技术团队用于高空施工较少。文章基于卢赛尔世界杯体育场项目的IRATA绳索技术应用实践,对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IRATA绳索技术进行简述,对项目上绳索作业的安全监管实践、环境因素影响、应急救援等进行介绍,为国内绳索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控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