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监控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监控测量技术是掌握围岩动态和验证支护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现阶段使用精密水准仪加收敛计等几何光学、机械式测量技术效率偏低,测量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三维激光扫描可快速获取被测目标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颜色信息和反色率等信息,但由于数据处理较为复杂,且长期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推广比较困难,只在地形测量、逆向工程等领域有少数应用。深入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作业流程和精度验证,并在广东省粤西山区云茂高速隧道断面检测进行了断面提取、拱顶沉降与周边位移、断面检测与超欠挖分析、二衬厚度检测、
其他文献
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其中自然保护区准入条件的基本门槛是空间准入清单,目前我国已明确准入清单要"刚性"与"弹性"结合,但对于"弹性"准入清单要求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文章在剖析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自存—共存""优化—平衡"的思路,明确了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需求共识,构建
期刊
1.概况恩洋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中西部,东至水尾,西接领头,南至大丘头,北至后门山。恩洋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780m,全村总人口929人、265户。村落距代溪镇镇区约1.3 km,距屏南县县城36km,距宁德市84km,区位交通不便。2019年,恩洋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期刊
近年来,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频发,暴露了城市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性,"城市韧性"再次成为焦点议题。提高城市系统性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新的技术手段、空间规划管控,也涉及社会组织和治理等诸多方面。应对城市突发灾害和紧急事件,如何运用智能技术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支持、促进绿色技术在基础设施系统的运用、通过规划提高城市空间格局的韧性、提升系统性的社会响应机制和
期刊
2021年9月3日,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土地学会、《城市规划学刊》和《城乡规划》杂志协办的"后疫情时代和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健康、安全、韧性国土空间规划"——2021年第四期UP (多规合一,United Planning)论坛顺利举行。论坛采用了"网络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规划工作者和城市规划师生在线参与,线上参会人数超过3万人。
期刊
流空间的结构性影响缺少系统的理论分析,制约了实证研究和规划研究的开展。在经典理论基础上,首先将场所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机制归纳为"场所集聚""场所演化"和"场所均衡",其次结合典型功能和相关证据,在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流空间的结构性影响。认为流空间通过减弱"场所均衡"的限制,在场所中心之间建立超越等级和地理邻近的联系,使空间结构从树形转变为非树形。提出在流空间时代,发展是由"场所-流"或"本地-非本地"
期刊
城市肌理是认识城市自组织和演进的重要概念,也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既往研究一般基于类型或图示梳理,对于肌理的识别及其组织的合理性仍缺乏精准测度、综合评价与清晰阐释。从网络渗流视角,由肌理单元的相互作用出发,构建建筑最近邻联系网络表示建筑间的空间互动关系,将城市肌理定义为特定尺度下拥有不同连通度的连通子网络,提出基于距离尺度的空间肌理边界识别、空间等级关系表示以及肌理韧性测度的分析方法。对于上海
期刊
街道是承载市民各类活动的基本空间单元,亟需以人民为中心,推动规划理念、技术体系、措施框架与组织实施模式的全面创新。针对我国城市街道普遍存在的空间资源错配、场所品质不高、出行体验不佳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活动规划"理念与技术方法。该方法以迈向零伤亡愿景、改善全民健康、激发城市创造力为逻辑起点,解决了街道活动特征难辨识、活动体验评价方法不健全、"活动—感受—场所"互动规律难提取、人车感知碎片化
期刊
县级城市碳排放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碳减排任务的落实落位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战略的传导系统,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系统工具。在双碳战略和国土空间战略双重背景下,提出空间规划视角下县级城市差异化控碳思路。针对低碳目标下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问题,提出差异化控碳的关键着眼点及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最后,建立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阶段相衔接的低碳规划
期刊
当代中国城市更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双线并行的发展过程,规划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不断提高。在回顾我国城市更新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文献计量以及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现有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剖析研究趋势和特点。认为城市更新经历了从"追求效益"转向"价值承载"的内涵演变、从"范畴笼统"走向"对象聚焦"的视域内容转换、基于"争鸣和共识"的平行细化的多维视角交叉、基于"实施和主体"持
期刊
乡村收缩作为城镇化的伴生现象,会产生自然侵蚀、人口流失、经济空心的影响效应,在历史文化村镇中引发广泛的物质性衰败、功能性衰退和文化性衰减问题。选取重庆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解释名镇中乡村收缩的现象和原因,探讨乡村收缩导致的生态退化、产业萧条、空间衰败和文化没落等实质损害。针对乡村收缩背景下范式保护的局限,基于相关理论梳理和借鉴,提出"精明保护"的框架设想,即采用"降低保护成本、精准修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