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新式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瓶梅》作为四大奇书之一,历来的文人墨客对于其都有过不少经典的解读。在现代化潮流之下,古代经典除了其固有之文学底蕴之外,站在时代的潮流上对于其进行时代性地解读与分析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古代经典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提供着一定的借鉴之意。本文以新的视角来看《金瓶梅》,挖掘其中新的课题,使《金瓶梅》在新时代具有时代价值与魅力。对《金瓶梅》的作品主题、人物解读、时代思潮都进行了新的分析,以期能够多维度地看到《金瓶梅》经典课题的不同侧面与新颖课题的不同新义。
  关键词:时代性;作品主题;人物解读;时代思潮
  作者简介:令狐晶(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扬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之前由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影片独特的素材和放映模式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而当我们将视角关注到影片人物与内容时,潘金莲这一人物代表名词也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浒传》作为一部以男儿豪情为主要对象的经典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男儿形象,而女子只是作为男子的陪衬出现,潘金莲这一人物只是《水浒传》中闪现的角色,但却至今仍然受人瞩目,并且就连每次翻拍电视剧《水浒传》时,谁来扮演潘金莲也为人们所热议。由此可见,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虽然是属于一个反面人物,但仍是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运用多视角的方式来看待这一人物。而作为以潘金莲为主要角色之一的《金瓶梅》,给我们所展现的潘金莲的形象要比《水浒传》丰富许多。对于《金瓶梅》我将有一些新的观点需要阐述。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作品主题,作品以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主角,描写了西门庆勾结官府、仗势欺人但却步步高升的发迹史以及西门庆后院潘金莲、李瓶儿等人争宠斗恶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欲横流、黑白颠倒、倒行逆施的灰暗社会,作品处处给人透露了一种对现实的绝望感和深深的无力感。但是当我们认真去审视这部作品的主题,你会发现作品的价值远不止此,它为我们所刻画的官官相护、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官府以及贪得无厌、宠溺小人的官员实际是当时明代社会最真实的写照。作品虽假托宋代人物实则映射明代社会,作者将讽刺对象直指明世宗,《金瓶梅》自出现以来一直被作为一种禁书,被朝廷所禁止,但却能流传至今,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源于它满足了人们的一种感官欲望而被人私下流传,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其深远的影射时代的内涵,它道出了人们内心所不敢言语的内容,它将人性的丑恶,社会的黑暗赤裸裸地曝光在人们面前,其深度非一般作品所能比拟的。作品虽披着色情外衣,或许是作者转移朝廷注意力,掩人耳目罢了,实则内含作者真实意图,我们应当超越作品本身来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而不应该局限于作品这片方寸之地,不敢挪动半分。作者想借《金瓶梅》来警示世人,让人们看到当时人性的堕落,社会的灰暗,礼崩乐坏的程度匪夷所思,并且由此来垂戒来世。相比较四大名著而言,如今的我们对于《金瓶梅》的关注度往往远不及四大名著,我们刻意回避《金瓶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中色情描写太过暴露,作品给人的色调太过灰暗,但是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来审视这部作品,它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来说是存在着启示意义的,当今时代真善美的花朵开遍各地,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金瓶梅》所暴露的某些问题在我们当代也存在,我们应当通过作品来审视当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也能赋予作品以新鲜的血液与时代感,从而能够永远鲜活。
  第二个方面我想将《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两位女子做一对比分析,其实将潘金莲这种被世人看做荡妇的女子与窦娥这种贞妇放在一起,仿佛不太合时宜,甚至也会引来一些人的异议。虽然潘金莲与窦娥无论从品性还是行为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从她们身上我却看到了一种古代女子无法摆脱封建社会所给予的悲剧宿命。首先,她们都身处于吃人的封建社会,自身无法掌控自我的命运。潘金莲人生的悲剧成因除了自身的主观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客观因素,比如封建社会的人口买卖现象。潘金莲自小被卖到大户人家学习技艺,这使她丧失了人身自由,只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讨生活,但因此学的机灵又聪慧,嘴皮儿又很伶俐,刚进西门庆家就对吳月娘百般讨好从而能够站稳脚跟,当然她嘴皮儿伶俐也使她爱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这也与她日后进入西门庆家使尽了各种手段来戕害他人有着一定关联。再比如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封建社会的女子不得外出,因而抬头只有那方寸天空,造成她们将视野仅仅局限于人性最底层的欲望,她们将心思只能放在平日的勾心斗角之中。再者世态炎凉的冷漠感充斥着整个社会也是造成潘金莲人生悲剧的又一因素,当初亲手将她卖入大户人家的正是她的母亲,亲情之间尚是如此淡薄更何况是他人,而之后又被别人送给武大郎,她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任人摆布。虽然潘金莲自身性格泼辣狠毒,行为放荡,但是放到整个大环境中来看却又并非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她自身也是时代大环境所造就的。历来我们谈到潘金莲的悲剧结局,都会觉得是其咎由自取,但是依我之见在封建吃人的社会當中不被同化就只能毁灭,就像窦娥,窦娥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和金瓶梅当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封建官僚以权谋私,土豪恶霸仗势欺人,窦娥与潘金莲一样命运不由己,由于父亲欠了高利贷而被当做童养媳卖入蔡婆婆家,张鱼儿父子的阴谋诡计逼迫她步步走入更加痛苦的深渊。但是潘金莲与窦娥虽身处一样的社会背景之中,但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潘金莲选择了彻底的堕落,而窦娥选择了为维护自身尊严而与恶势力抗争到底,但是最终她们的命运终究不能由自己掌控。潘金莲虽然面目可憎,行为可恨,但是考察各方面因由,我们应当正确去审视这一人物,她的悲剧也有一定的无奈感,我们不应当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分析这一人物的丑恶之处,而应该深入挖掘造成这一丑恶形象的背后的推手。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这部作品是否反映了一种女性意识觉醒的问题,《金瓶梅》所创作的年代是在明代,明代社会思想相较前代有所不同,思想更为自由,个性更为张扬。比如李贽就大力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而袁枚等人主张性灵说,王阳明提倡心学。由此可见明代是一个无论是从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是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期。《金瓶梅》作为明代时期的作品,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就更为丰富了。潘金莲一开始都是身不由己,任人摆布,而当她遇到西门庆之后就开始极力想尽了办法来摆脱自身的这种命运,与西门庆、王婆三人害死了武大郎,并且也将武松发配出去,当西门庆说要娶潘金莲过门之后,几日不见踪影后,潘金莲便想尽各种办法,打发王婆,讨好西门庆的小厮,最终得偿所愿进入西门庆家。而这是否说明一点,潘金莲这一女性形象有种女性意识觉醒的成分,她用尽各种手段来掌控自己的命运,不愿再沦为社会最底层任人摆布的角色。表面来看,似乎潘金莲身上确有体现这一点的地方,但是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潘金莲虽然看似在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实际上只是用尽心机来依附男权,从而能够使自己境遇变得更好。首先女性意识觉醒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必须弄清楚,女性意识觉醒是女性能够摆脱封建枷锁束缚而独立自主地追求自身的命运的过程。潘金莲虽然努力掌控自己,但是却从来都是依附男权来达到目的,在武大郎家时因为武大郎的软弱与丑陋而感到嫌弃,觉得自己花好的月容遭到浪费,当看到武松时,魁梧有又官职在身的武松自然成为潘金莲的狩猎对象,但是却未能得偿所愿,当攀到西门庆这个高枝时便想尽各种办法来讨好他,并且试图将西门庆抓的紧紧的,她在西门庆府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自然是倚仗西门庆的宠爱,潘金莲从头至尾都是依附男权来达到目的,并非独立追求自我命运,当她失去西门庆这一保护盾之后,很快也就被毁灭了,由此可见潘金莲这一女性人物并没有真正代表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还是被束缚在封建社会的枷锁中,依附男权而得到苟延残喘的机会。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新兴商人的问题,明代社会商业繁荣,商人取代了世袭世家、礼教世家之子而成为时代的宠儿。我们华夏之族就是靠农业的发达而不断进步,农业乃国之根本,商业被看做是农业的补充形式存在着,不受重视,并且受到朝廷的压制,商人地位低下。但是明代社会商人崛起,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西门庆作为新兴商人的代表成为时代的宠儿,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囤积货物、霸占财产不断暴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西门庆虽是新兴商人的代表,但是却依靠官府来经营下去,他利用金钱买通官府,打通上下,获得官位,从而使它自己的产业发展更为通畅,由此可见在明代新兴商人勾结官府,与腐烂的官僚机制相关联而谋求发展,这无疑是依靠一棵内里已被蛀虫的蛀空的大树来生长。这让我想起了张岱年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所谈及到的一点,为何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不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商业都受到压制,即使偶获自由也是依附农业和封建体制来获得发展,缺乏独立,自然当封建体制崩溃之时,它自身也会受到创击。西门庆虽然作为一个新兴商人,头脑聪明,懂的经营,但却无法脱离官府来独立发展。
  《金瓶梅》作为中国四大奇书之一,在当今时代也应当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不应该因为其中的露骨的色情描写就否定掉这部伟大著作,今天的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部经典作品,重视它的艺术价值。鲁迅先生就曾这样称赞过《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而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先生对于《金瓶梅》的评价才是最贴合事实的。郑振铎也曾说过“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这可谓是一种极高的评价了。
其他文献
摘 要:程抱一,1929年出生于中国济南,是当代早期的移民法国非常有名的华裔学者、诗人和作家。他本人十分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和传播,并在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生致力于此,被赞誉为“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1948年时,程抱一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法国学习,由于之前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进入法国学习后受到的法国文化的影响,使程抱一认识到各种文化之间能够相互渗入,文化与文化之间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叙事模式,并探索了《儒林外史》对谴责小说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儒林外史》;谴责小说;发展;影响  作者简介:丁欣(2000.1-),女,回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高中生,喜爱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优秀代表作,除
摘 要:“寻找”是朦胧诗的一大主题,本文对朦胧诗的寻找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指出对“美好人性”和“人生理想”的寻找是朦胧诗人共同的情结和创作主题,并审视其在当下时代与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朦胧诗;主题;寻找;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成长于文革时期的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北岛、顾城等,并没有因
摘 要:残雪文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虽然比较隐秘,都是极其的顽强。我国古典文学在青年运动开展的同时逐渐走向衰退,然而中国传统文学并未真正消失,结合残雪文学下的元素,都可以看出本土文学传统的影子。透过文字不仅可以看出巫楚之风,还体现出抒情传统,由此形成神秘且荒诞的残雪作品创作。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残雪创作;抒情性;湖湘文化  作者简介:夏梦苓(1983.8-),女,四川乐山
摘 要:中国古诗词曲,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诗词曲取得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关键在于其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思想性,如中国古诗词曲中蕴含的爱民思想。本文从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曲作品来剖析古诗词曲作家们的爱民思想。  关键词:剖析;古诗词曲;蕴含;爱民思想  作者简介:杨金祥(1969-),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
摘 要:《大学》本是《礼记》中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后因其内容太过精彩,代表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念,便被后人从《礼记》中抽离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称“四书”。而其中蕴含的和谐管理思想,一直为后世所研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八条目;和谐管理思想  作者简介:王文奇(1992.3-),女,满,吉林省通化市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管理哲学--文
摘 要:中国古代神话的流传途径较为广泛,除了古籍中的记载和诗歌中的体现外,像民间野史、口口相传等,也都是神话故事能够得以流传延续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些神话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神话本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删和修改,以至于同一个神话故事,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内容,这也是导致“同一神话,多个版本”的重要原因。文章以嫦娥奔月神话为例,首先对记载该神话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了概述,随后对嫦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古汉语代表作品中《世说新语》为切入点,对书中语言的审美意境和美学表现作为研究重点,深入分析该部作品中凸显出的任美意境和美学意义,以期对中国古代文人及古典美学的存在方式和审美意境进行剖析,完善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审美意境研究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古琴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自魏晋之下,与棋、书、画一起,成为文雅之士的标志。古琴的选材与制作极富人文内涵,琴曲也自然高雅清幽,琴音也由此具有发幽情、觅知音、移性的作用。艺林十觞,我取一瓢,本文将探讨魏晋文人与古琴文化的不可切断的联系,而且,在感受古琴的永恒魅力之时,亦要复兴古琴文化。  关键词:琴器;知音;移情;复兴  作者简介:薛成成(1993.1-),女,汉,黑龙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