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治疗经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了847例银屑病的治疗经验。患者年龄6~78岁,病程从数月至20年以上。根据疗法将患者分成几组。315例采用热原疗法。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一年前进行的鼻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综合研究的继续。14例未经治疗的早期活动性瘤型麻风病人,经一年监督下规则的氨苯砜治疗(维持量每周300毫克)后,进行了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共取材32份,其中鼻甲20份,鼻中隔12份。
作者从14例瘤型麻风的神经取活组织检查,其中13例取自挠神经的皮枝,1例取自耳大神经。将神经制成超薄切片,用枸橼酸铅和醋酸氧铀染色后,作电子显微镜观察。大多数病例的神经实质,部分地被胶原纤维、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取代;而少数病例的神经实质则大部分为胶原纤维与上述各细胞所代替。
菌血症是麻风杆菌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血液中每毫升可以有多至10~5的细菌。细菌侵入血循环通常反映了细菌已经侵入组织,因此血液里的麻风杆菌可能是活的。但是这种假设难以直接证实,因为麻风杆菌还不能在体外培养。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麻风杆菌在鼠足垫能有限繁殖来证实血液里麻风杆菌的活力。研究对象为未经治疗的10例成年瘤型麻风病人。在用氨苯砜50毫克/日或利福平600毫克/日治疗前和治疗后
期刊
目前多数学者意见:根据结节性红斑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认为是由于某种局部或全身炎症疾患在皮肤上的过敏表现。据资料报导:主要是结核、结节病、链球菌感染或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病,为发病的主要诱因。
期刊
作者报告5例儿童硬皮病,女3,男2,发病年龄9月至10岁半。全部均作了临床、放射及免疫学检查,并经皮肤活检证实诊断。除均有皮肤硬变外,4例伴有关节肿痛。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常用的各种疗法如电干燥法、照射法、局部应用足叶草脂、液体石炭酸、汞剂及硫磺霜剂等,但还没有一种疗法是令人很满意的.本文指出Hursthouse早在1970年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治疗寻常疣获得良效.作者采用5%5-氟尿嘧啶乳剂治疗尖锐湿疣.治疗对象和治疗方法;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自16岁至35岁不等,患病时间短的12周,长的72周.
作者观察了26只豚鼠用化学致敏原二硝基氯苯诱发过敏性湿疹后,口服6-巯基瞟呤(6-MP)对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84.6%的实验动物皮肤过敏反应受到抑制(P=0.001)。临床上对86例顽固型湿疹,在住院条件下,进行了6-MP疗效观察。方法:口服6-MP每日100毫克经过6~8天(共600~800毫克)。
成人的疥疮可能是容易诊断的,但婴儿和儿童的疥疮常存在诊断的问题。本文报导了一例病孩因为以大疱性损害为主而被认为系患天疱疮或大疱性类天疱疮,实际上却是患的大疱性疥疮。
期刊
作者采用经过不同时间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皮肤活体组织的麻风杆菌接种于瑞士小白鼠足垫。在实验之前,排除了动物的自然分枝杆菌感染。其方法是将小鼠的足垫组织、大腿肌、肝、脾和少数其他脏器制成组织匀浆,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以除外任何可培养的分枝杆菌。作者认为,排除小鼠自然分枝杆菌感染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实验结果可能由于这样的间发感染而受到损失。
期刊
作者指出:在一些国家随着微生物传染病的控制,遗传性和发育性疾病已显得突出。在美国大城市儿科住院病人中遗传病占40%。遗传病有些与皮肤科特别有关系。随着羊膜穿刺术的发展,许多遗传病已能正确作出出生前诊断,随着体细胞遗传学的迅速进展,象粘多糖病这类严重的遗传病不久也可获有效治疗。在体外用含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密码噬菌体染色体组“接种”于一例半乳糖血症患者而使其缺酶的纤维母细胞得到改正,这一试验的成功使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