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CV滴度与慢性肝病发展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三种合成寡肽和抗-C100试剂盒,检测了中国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中HCV感染相关抗体的滴度,发现随着慢性肝病的发展,各种抗体的滴度逐渐降低,同时HCV病毒颗粒逐渐从病人血清中清除。提示HCV基因也可能整合入细胞基因组,同时表明对LC和HCC病人进行病因学诊断时,采用较敏感、较全面的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染料摄入法并结合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MAG对RK13细胞形态,生长的影响以及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环节。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的MAG对RK13细胞有毒性作用,小于12.5mg/ml则无影响,4mg/ml以上浓度的MAG不但具有灭活细胞外,而且也可灭活细胞内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而低浓度的MAG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MAG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E
应用随机引物标记方法制备32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探针,并与缺口翻译法制备探针进行了相互比较。经液闪测定随机引物法探针比放为1 × 109cpm/Hg,32P掺入率为71.43%;缺口翻译法探针比放为1.33 × 107cpm/μg,32P掺入率为22.07%。将这两种探针用于尼龙膜载样斑点杂交,探针加量均按5 × 106cpm/100cm2进行。结果随机引物探针检出HBV DNA为
我们试图用2215细胞做为体外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工具,为此选试了已肯定有效的三氮唑核苷、磷甲酸、阿糖腺苷及阿糖腺苷单磷酸盐,本试验的结果也有效,另外还试验了一些尚在实验研究阶段的药,得到了有效及无效的不同结果。如广豆根提纯物甲4、甲6以及阿糖腺苷衍生物D有效,而广豆根提纯物甲1、甲2;阿糖腺苷衍生物A、 B、C、E;环化Ara-Amp、7010以及干扰能等均无效。以上结果与临床应用效果除干扰能外均较
本文用2株HFRSV单克隆抗体(McAb、AbI)D2C4,A10F2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b2)抗D2C4、抗A10F2。当兔抗血清经正常小鼠γ球蛋白(NMIg)预吸收处理后,间接ELISA、杂交瘤细胞抗原片间接免疫荧光法(HIFAT)检测,结果表明,①该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抗异种抗体、抗同种异型抗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而且同时还可以观察Ab2的消长动态。②HIFAT
期刊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用抗EHFV多株组特异性McAb,野鼠型和家鼠型特异性McAb建立了EHF抗原分型诊断试剂盒。用此试剂盒对46株不同来源的EHF病毒进行抗原分析和分型,结果表明,试剂盒中的组特异性McAb和所有或绝大部分毒株均发生反应,具有广谱性;型特异性McAb对大部分EHFV毒株能够明确分型,但某些毒株表现出比较特殊的抗原性,可能有新型EHFV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期刊
在统一的观察方法下前瞻性研究194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的诊断标准问题,并与同期15例组织学上确诊的CAH(重)分析比较病史、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表明慢重肝不同于病理上的CAH(重)。慢重肝应有的诊断标准为:①明显的临床症状;②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10%;③有肝炎病史或肝活检示在陈旧性病灶基础上有大块或次大块坏死,为使疗效评价更准确更科学,建议慢重肝的临
对124名HBsAg和/或抗-HBc阳性儿童随机分为10ug、5ug接种组和对照组按0、1、6月程序,肌肉接种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并随访观察两年。结果表明乙肝疫苗使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和抗-HBc阴转效果不明显,但能促进抗-HBs浓度的升高和维持。在两年随访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