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秋冬季气温与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关联

来源 :环境与职业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以往研究发现血清尿酸呈现季节性变化,高温作业环境增加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但缺乏气温对普通人群血清尿酸水平急性效应的研究.[目的]探讨气温与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为开展相关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项目中抽取研究对象,并调查其社会经济学特征、健康状况、饮食情况、体格和实验室检查信息.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同期全国698个气象监测站点气象资料(日均气温和日相对湿度),使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薄板样条函数软件插值获取全国的气象资料的栅格数据,尺度为0.01°×0.01°,并从中提取广东省气象栅格数据,根据参与者居住地址匹配气象栅格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滞后0~14 d日均气温和居民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按照性别、年龄(<65岁和≥65岁)、体重指数(<24 kg·m-2和≥24 kg·m-2)、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患高血脂进行分层分析,控制日均气温及滞后天数的自由度及PM2.5、PM10、NO2、O3、水产品摄入量,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70人.总人群血清尿酸浓度为(335.7±92.4)μmol·L-1,日均气温中位数为17.3(P5~P95:8.5~25.0)℃.日均气温和血清尿酸累积14 d的暴露-反应关系是非线性的,以日均气温最低点(2℃)为参考点,当日均气温上升至25℃(P95),血清尿酸水平累积增加了113.8(95%CI:71.1~156.6)μmol·L-1.日均气温P95(25℃)对人群血清尿酸影响的效应在第1天开始出现,约第4天达最低值后开始上升,约10 d达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日均气温P95(25℃)对女性、年龄<65岁、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尿酸水平的累积效应分别大于男性、年龄≥65岁、正常体重、血压正常和血脂正常人群,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调整变量后,模型的结果均较稳定.[结论]气温对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且气温上升可能会增加人群血清尿酸水平.
其他文献
[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部分还具有致癌性,生活在工业区的居民可能承受着比其他地区更高的致癌健康风险.[目的]分析兰州市某工业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PA
[背景]目前,上海市只有青浦区从淀山湖水系水源地和青草沙水库水源地同时取水.然而,对于这两大水源地水源水水质状况未见报道.[目的]评估青浦区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水
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及某些医疗器械中.近年来,BPA对脂代谢产生的不良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
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适应策略和减缓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