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索布置方式对多塔斜拉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主跨设交叉索的多塔斜拉桥刚度,改善其受力性能,在现有的交叉索布置方式基础上,提出了间隔布置、非对称布置两种新的交叉索布置方式.建立主跨设交叉索的多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主要分析了新的交叉索布置方式对活载作用下的主梁挠度、塔顶位移、结构竖向基频及桥塔内力的影响,并与现有布置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与原有的交叉索布置方式相比,交叉索间隔2根索布置时,三至五塔斜拉桥的中塔塔顶位移减小3.9% ~8.9%,中塔塔底弯矩减小2.2% ~6.6%,主跨下挠最大减小4.9%,竖向基频最大增大4.3%;交叉索采用非对称布置时,中塔塔顶位移减小8.2% ~9.2%,中塔塔底弯矩减小5.6% ~7.7%,主跨下挠最大减小6.6%,竖向基频最大增大2.7%.间隔布置、非对称布置均可有效提高交叉索对中塔的约束效果,增大结构刚度、改善桥塔受力.采用交叉索非对称布置的结构刚度最大、桥塔受力最小.
其他文献
为更好地保障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安全,以石川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空心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展开了复杂工况下的全过程稳定分析,得到了第一阶屈曲特征值和屈曲模态,并对混凝土强度、桥墩高度及高墩壁厚进行了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几何非线性,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系数为20.39,而考虑双重非线性的稳定系数为6.12,分别较第一类静力稳定降低了16.5%和74.9%;就石川河特大桥15#墩而言,屈曲模态为纵桥向失稳,高墩的破坏属于小偏压破坏,破坏截面发生在距墩底h/8~h/7(h为墩高)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