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慢病的穴位『处方』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腧穴的定位特异性研究和中医妇科。擅长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常见妇科疾病,擅用梅花针、耳穴等疗法。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下午

慢病调理靠穴位


  人到了中老年,身体状况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免疫系统也会逐渐低下,一些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在我国,困扰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引起的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程凯教授告诉我们,要依靠穴位来调理心脏疾病或肺部问题,需要一组统一的基础方来补益心肺,它们由一个温补心阳的穴位和一个补益肺气的穴位组成。以此基础方为基础,因人制宜,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加减一些有特殊作用的穴位或方法,就可以起到明显的调理作用。

补益心肺的主穴


  1.补益肺气的穴位:中府穴
  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为中气所聚,又为肺之募穴,藏气结聚之处,所以按摩中府穴可以补益肺气。
  【定位与取穴】在胸前壁外上方,人体中线旁开6寸,横平第一肋间隙,左右各一穴。取穴时用一只手握住肩头,大拇指摸到锁骨下方的凹陷处,再往下一指宽处,就是中府穴。
  【功效】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病证以及肩背痛。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推拿方法】每天先顺时针揉按中府穴1~3分钟,再逆时针揉按1~3分钟,坚持这样按摩可以预防胸闷、气喘、肩背痛等手太阴肺经循行之处的病症。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稍稍施力即可。



  注意:针刺中府穴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及深度,切不可向内深刺,否则可能导致气胸。此穴位附近神经分布较多,故不建议自行针刺治疗。
  2.温补心阳的穴位:膏肓穴
  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一对重要的穴位,刺激此穴位能够振奋阳气,温补心阳。
  【定位与取穴】该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左右各一个。取穴时端坐在椅子上,双手抱肩,从大椎(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摸到的第4个棘突即为第4胸椎棘突,以第4胸椎棘突下凹陷为水平线,移动到肩胛骨的边缘处即为膏肓穴。
  【功效】扶阳固卫,调和气血。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肺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及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等。常灸此穴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
  【艾灸方法】艾灸膏肓穴20~40分钟,便能温补心阳,让心脏的搏动能力增强。



  中医典籍中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可见膏肓穴对全身疾病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专家建議经常伏案、用电脑的人多做以下动作:
  (1)肘部弯曲,分别向前、向后转摇肩关节各50次,1日3次,这样可带动肩胛骨上下旋转,以运动背部的膏肓穴。
  (2)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保持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至胸前,与肩平齐,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2秒再恢复原姿态。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应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3)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两个肩胛,让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以按摩膏肓穴。

因人制宜补心肺


  中府穴和膏肓穴是补益心肺的主穴,在按摩主穴的基础上,大家可根据自身症状的不同,加减特殊穴位或方法。
  1.加减穴位一:缓解心慌、心悸
  内关穴
  【定位与取穴】 位于腕横纹向上三横指(2寸)的位置。取穴时手握拳,用另一只手量取握拳手腕横纹向上约三指宽的距离,找到两根肌腱之间的点即为内关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主治】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也可治疗恶心呕吐、嗳气等胃部疾病,心慌胸闷、心中郁郁不舒、容易烦躁的人可以经常按揉此穴位,以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心绞痛发作时也可以按揉内关穴,力度要稍大一点,有酸胀感为宜。
  【按揉方法】可将拇指放在内关穴,食指放于对侧点按揉,每次按揉100次左右,可以缓解房颤,改善心律不齐,可用于紧急情况。   2.特殊按摩法:捣耳刺激法
  专家还为我们推荐了一种特殊的按摩方法——捣耳刺激法,按摩的部位是我们的耳朵,按摩时我们可以将指尖放于外耳道处,沿着耳甲腔轻微转动。按摩时可以左耳和右耳同时进行,坚持3~5分钟,出現明显热感即可。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平稳心律,缓解心动过速带来的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感。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指甲不可过于尖锐,防止刺伤外耳道。
  3.加减穴位二:预防心肌缺血
  极泉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取穴时曲肘,用手掌按于后枕,另一只手在充分暴露的腋窝中部轻按,找到动脉搏动处即为极泉穴。
  【功效】有通经活络、宽胸理气的作用。
  【主治】心痛、胸闷等症状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弹拨此穴还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等疾病。
  【揉按方法】
  方法一:治疗心慌心悸可以弹拨极泉穴,伸开拇指横立,塞在腋窝下,其余四指扶在上臂的外侧,弹拨肌腱8~10次,感觉到明显手麻则位置正确。
  方法二:治疗胃胀可以按压左侧极泉穴,用大拇指指肚使劲按压左侧极泉穴,连续按20下,胃胀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4.加减穴位三:缓解胸闷、憋喘
  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共五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会之处,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而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



  【定位与取穴】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取穴时取仰卧位,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穴;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穴。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
  【主治】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等证候。
  【揉按方法】用手的大鱼际放在膻中穴的位置,上下轻擦5分钟左右,感觉到热感从胸前散开即可。
  以上程凯教授教给大家的穴位,一心穴一肺穴,再加上三个加减穴和一个特殊手法,能让人体整个上焦气血得以通畅,适合怕冷、有慢性疾病、缺乏运动、体弱多病者在家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编辑    车    翀)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王玉英  北京中醫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擅长治疗不孕、停育、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失眠、心悸、不安、烦躁、头痛等心身疾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下午(国医堂)受访嘉宾徐松子  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代表作 《芙蓉镇》《东周列国·战
期刊
姜 泉  硕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擅长风湿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韩 曼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医生  传统“三高”大家都十分熟悉,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种指标偏高的状态,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要将注意力从“三高”放到“四高”上来,新增
期刊
受访专家陈兆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足内翻,足外翻,平足症,高弓足,足拇内、外翻畸形矫正,足跟痛、胼胝体等各种顽固性疼痛,及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内翻、膝外翻畸形矫正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警惕关节的“预警信
期刊
受访专家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国际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北京内镜学会消化道早癌和内镜病理委员会委员。擅长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全天  下面呈现的是一张特殊的胃镜片,这张胃镜片的主人是一位31岁的小伙子。当时,他
期刊
受访专家母义明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員、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擅长糖尿病,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疾病及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疾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
期刊
受访专家孙福成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介入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节委员会委员、中华保健学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及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对复杂性冠脉介入治疗,特别是老年复杂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及操作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特需门诊)受访专家艾虎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
期刊
受访专家于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外治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骨折等脊柱相关疾病的微创治疗,各种退变性脊柱疾病、创伤、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等。  人出生之初,婴儿之体分外柔软,这
期刊
受访专家徐春军  首都醫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学会委员、中国中医学会肝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学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擅长顽固性肝腹水、重症黄疸、酒精性肝病、乙肝病毒变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五行学说大家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传统中
期刊
受访专家赵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参加多项国家重大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担任《中国肿瘤杂志》编委,发表论文30余篇。擅长肺癌、食管癌、贲门癌和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肺癌、食管癌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复杂疑难病例的扩大切除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下午摧残大脑的致命元凶  有一种容易摧毁大脑的致命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高发,其发病率从35岁开始逐渐上升,到
期刊
受访专家李立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采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专家门诊),周五下午(特需门诊)  每年夏季,热爱花茶的人不难在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