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朝着人的方向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下,知识分子被亲切地称为“读书人”。小时候放学回家,坐在家门口择菜的奶奶大老远就笑着喊:“读书人回来喽!”后来我考上师范,邻居们也喊我“读书人”了,亲热的语气常常令我面红耳赤。不过,我挺喜欢这个称呼——读书人。
  ◎随性读书:感谢纯情岁月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过着“脚踏泥土、仰望星空”的日子,除了教科书并无其他书可读,实在称不上“读书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生活是从考上师范开始的,一方面没有升学压力,一方面学校又注重素质培养,于是我一头扎进了文学世界。
  多少个午后的斜阳里,我流连在图书馆一排排书架前,一本接一本地借阅。这样的读书,没有计划、没有目的,也没有负担。有的书只读了三两页便丢开,有的书读时一气呵成,还有的书越读越舍不得结束。教室里、紫藤架下、荷花池畔、被窝里,一首一首背下来的诗词、一本本或短或长的小说、一段段与之共鸣的美文……书,伴我度过了生命中纯情的岁月;书,为一个农村姑娘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母性读书:见证成长蜕变
  踏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我延续着学生时代的读书状态。教育生活和读书生活像两个客气的远房亲戚,偶尔礼貌地寒暄几句,并无太多交集。
  工作第五年,我成为一位母亲。从那时起,我的读书生活有了改变。
  第一个改变,读了很多孩子的书。童书的世界有美、有善、有惊奇,也有对生命的思考。我开始深思,优秀的童书能成为孩子的童年宝藏,这一代孩子不该再重复我们小时候无书可读的窘境了。于是,我整理书单,结合班级的年段特点,带领孩子们读书。一二年级,听我读书,先是一篇篇童话故事,后来用“连载”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读。至今记得,那一天读到蜘蛛夏洛永远离开小猪威尔伯的段落,我哽咽着,不敢抬头看他们,但余光告诉我,有几只小手轻轻地擦拭着眼角。我為书里的内容感动,更为教室里那一颗颗柔软的心灵感动。到了中高年级,鼓励孩子们静心阅读。常年的坚持让读书变成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更成了一份美好的期待。
  第二个改变,开始读研究教育的书。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我反思,自己前几年根本就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儿童,很多问题只是草草走过场啊!带着自责与思索,我来到学校图书馆,从教育专著里找寻方法、求得平静、获得力量。“儿童”两个字的分量变得极重,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也在阅读中见证着蜕变。
  ◎知性读书:朝向人与生命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新的思考接踵而来:读书对于我的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作家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人类要自救,只有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求知、好奇、审美,是必要的态度。”字字句句落在心里,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是的,读书,认识自己,朝着人的方向。
  读书,要和书本对话,和自己对话,要建立自己的精神王国。之后,我的阅读结构慢慢改变。文学仍是我的钟爱,反复读喜爱的作品,与作家、作品都有了更多交流;尝试读一些哲学书籍,对人生多了一份思索与理解;被心理学吸引,看到书中对人本源价值的追求。我渐渐觉得自己读的书正无声无息地交织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
  我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领孩子一起读书。我以“和好书相遇”为主题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布置班级读书角,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立“悦读一刻”,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记录“悦读书单”,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经历。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书籍的亲近,以及书籍带给他们的不一样的光芒。
  如果你问我,最希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希望他们现在以及将来都会是一名读者,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的是尽一切努力让孩子们对书籍产生热烈的向往,让他们和我一起成为读书人。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黄渡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其他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广东培养基地,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的培养思路,聚焦育人主题,创新学校实践,担当时代责任,形成了“一人一案”“一校一案”的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  聚焦育人主题,催生研究问题,形成“一人一案”  服务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党和国家要求以及区域教育发展诉求,是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社会价值体现。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聚焦育人主题是时代对当代校
期刊
学校在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校情,以此确立学校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策略。校情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一般来说包括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办学声誉、优良传统、办学历史、社会资源等,但另外一个与学校办学息息相关的客观因素——学生的“家情”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家情是校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越来越强调家校共育的时代,了解家庭的情况对于办好一所学校越来越重要。  所谓家情,简单理解就是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是指与学生发
期刊
杭州市下沙中学位于下沙金沙湖中央区块,创建于1965年。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顽强生长,实现了从茅屋草棚到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的华丽转身。  文化育人,立德显善美  学校以“至善”作为学校精神,源于兴趣、追求完美、止于善良。并以此架构学校“以善启智、以善怡情、以善益德”的办学理念,坚持“励行求真、至善至美”的校训。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学善、思善、行善、乐善、礼善的时代新人。  特色鲜明,体艺扬个性  在
期刊
近年来,特殊儿童是否应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始终争议不断。这些有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情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的数据,我国有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其中,附设特教班在校生3845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0.48%;随班就读在校生39.05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15%。这意味着,我国有将近一半的
期刊
“我很焦虑,很无助,很无力。”提及儿子,汤先生欲言又止,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不知道我们去世了以后,崽崽怎么办。”  崽崽是汤先生儿子的乳名,今年8岁。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已经在小学与同学们享受着天真烂漫的校园生活。崽崽的“学校”却是长沙的一所康复训练机构,他的“同学”都和他一样——患有不同程度自闭症的孩子。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报告》显示,中国0-14岁自闭症儿童患者超过200万人,发病率以每年
期刊
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石,园长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其思想引领力、宏观决策力、管理协调力,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牢固确立园长培养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由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日报基础教育智库委员会主办,新东方Kids+、科教传媒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的2021年“寻找榜样园长”公益活动,于5月28日正式启动。活动致
期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融合教育作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在我国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其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融合教育师资。  融合教育师资之殇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在附设特教班和普校随班就读的分别占0.48%和49.15%,即一半以上的特殊儿童是以融合教育的方式接受教育服务的。各学校是否有足够且合适的师资支撑融合教育
期刊
游戏课程化是将幼儿游戏纳入教育的背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育目标,帮助、支持和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恒大幼儿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走游戏课程化发展之路。科学的游戏课程化可以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吸收经验,而这离不开教师的规划和布局。  细化园本课程,发现需求  利用幼儿园场地宽阔的优势,我们开发了14个户外游戏区,启动自主游戏。同
期刊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进融合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题中要义。近年来,我国融合教育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不断健全融合教育政策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对于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人文关怀到赋权参
期刊
在学习王佐良的《上图书馆》和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之前,我要求学生周末选择一天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书。  老实说,对这样的安排我没抱过高的期望,不过是想让学生知道,闲暇时日,能到图书馆或书店逛逛、坐坐,且不说什么读书求知,就是那种群书围抱、书香弥漫的感觉也很美妙。如果恰好遇到一两本好书,挑出来用心读读,实在比上几次培训班、刷几道题好得多。  之后的分享中,问及学生们那一天读了哪些书,他们提到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