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养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进程的意见》提出了体育要“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思路,这一思路势必要求高校将体育场馆逐步推向市场,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道路。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是盘活高校体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保证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及学生业余训练前提下,要合理运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于社会。
一、北京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及市场化现状分析
1.高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和市场化现状在所调查的北京42所高校中,共拥有1,062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馆112座,校均2.66座;室外体育场950块,校均22.64块。带观众坐席的体育馆9座,其中综合馆6座,篮排球馆3座;带观众坐席的综合体育场25个。不同高校场馆的配置情况也不同,规模达到500人以上的体育场馆数量明显占优,规模小于100人的体育场馆数量很少。
通过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可市场化场馆资源比较充裕。在42所院校中能开放场馆的学校有39所,占92.9%,未进行开放的有3所,占7.1%;65.7%的学校采用了有偿开放的手段,26.3%的学校采取无偿开放手段。这说明大部分高校能开发利用自身的场馆资源,其中2/3的学校能在利用场馆的同时进行创收。新时期高校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置不仅要能够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与课余训练、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的需要,而且也应当满足开放、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2.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现状分析
从服务内容看,北京高校体育资源目前有偿开放学校场馆的服务项目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器械健身、乒乓球和网球,第二类是足球、游泳和篮球,第三类是健美操和羽毛球。无偿开放的体育项目首先是篮球,其次是足球、排球和田径。在这种情况下,为增强社会效益,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大多数院校能无偿开放篮、足球场,以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在各类场馆中,游泳、网球、器械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场所属于稀缺性场馆,资源短缺明显,同时这些项目又是群众比较喜爱的,其消费市场稳定。拥有这类场馆的学校多能利用其优越的资源条件进行有偿开放,既满足社会需要,又能增加一定收入。从服务内容现状看,稀缺性场馆适合有偿开放,普及型场馆适合无偿开放。
从服务对象和范围看,北京高校体育资源有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社会个人、本校教职工和社会团体;无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和社会个人,但没有面向社会团体的。调查表明,北京高校体育资源的服务对象排在第一位的是“为本校学生、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服务范围以小部分开放居多,占52.4%,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全部和大部分开放的高达93.3%。因为场馆进行有偿开放时,需要更多人员参与,因此有偿开放学校只能抓住部分场馆进行创收,若对全部场馆一律收费在管理上还有困难;而无偿开放场馆不需花费精力,更不用配备专人管理。
在服务时间上,定期开放场馆的有偿开放学校占83.3%,无偿开放学校仅占16.7%;而前者不定期开放的只有23%,后者却高达77%。在年服务时段上,有偿开放学校的场馆管理情况较无偿开放学校要灵活许多,因此在开放时间上也有所体现。在有偿开放学校中,选择全年开放的最多,占67.8%,选择工作日开放的最少,仅8.3%,他们利用场馆资源创收多是在工作日以外的时间;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最多的是工作日开放,寒暑假开放则为零。在日服务时间段上,学校选择最多的都是下午开放,各占83.9%和70.6%。
此外,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多是在学校的正式批准下才运作的。其场馆开放的收入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只有完成年创收定额才能提取奖金,因此其收入大部分是要上交的。而无偿开放学校并没有明确利用场馆创收的任务,学校也不会关注其场馆利用是否有偿,因此收入多能自行留用。北京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在服务内容、对象、时间、范围和收入分配上都有较大差别。
二、北京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1.要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市场化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此外要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学校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一件实践性很强,并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需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管理观念。因此应大力宣传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实施效果较好的学校的宣传来转变持反对意见者的态度,营造学校与社会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开放氛围。
2.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全民健身服务
高校是社会体育设施最为齐全的地方,随着体育市场化,高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可能。首先,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可以实现高校和高校周边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体育娱乐要求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可以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在高校体育场馆共同开发共同利用的机制中,高校之间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开展教学科研上的合作,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建立校企良性互动,积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
高校体育资源的第一效应和中心效应是体育资源的教学效应,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同时,高校体育资源可以开发的闲置空间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些拥有较好的体育设施、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和颇具实力的运动队的大学完全可以走出“象牙塔”,与企业联姻,向企业扩大宣传,推销自己的实力,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大学的体育资源可以为企业产品进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回报,企业也为大学的体育资源建设提供资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自2002年建成以来,先后承办了国家公安部连续4年的春节联欢会、政法委系统的相关大型演出以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工作。这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证明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需求旺盛。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兴办高校体育场馆。社会上有大量的资金等着找项目进行投资,而学校是一个相对稳定,投资有保证的单位,只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让出几年的经营权或使用权就可以得到现成的体育场馆,达到双赢。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做到以体养体,促进高校体育建设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教学效应。
4.应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和体育品牌
高校要逐步借鉴国外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建立一支高水平特色项目的体育队伍,采用完备的体育推广措施,来保证高水平体育队伍的比赛与训练,为国际的各类体育竞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树立、扩大学校自己的品牌效应,带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运动风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排球队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都可以率先实践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旦成功,就会把地方名牌变成全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完成学校体育市场化。
5.抓住奥运走进大学的机遇,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将在北京的4所高校举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这就为高校体育资源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认真统筹,合理计划,在全力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市场化最优配置探索一条成功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与高校体育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高校体育既是大众体育,又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坚实的基础。
一、北京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及市场化现状分析
1.高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和市场化现状在所调查的北京42所高校中,共拥有1,062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馆112座,校均2.66座;室外体育场950块,校均22.64块。带观众坐席的体育馆9座,其中综合馆6座,篮排球馆3座;带观众坐席的综合体育场25个。不同高校场馆的配置情况也不同,规模达到500人以上的体育场馆数量明显占优,规模小于100人的体育场馆数量很少。
通过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可市场化场馆资源比较充裕。在42所院校中能开放场馆的学校有39所,占92.9%,未进行开放的有3所,占7.1%;65.7%的学校采用了有偿开放的手段,26.3%的学校采取无偿开放手段。这说明大部分高校能开发利用自身的场馆资源,其中2/3的学校能在利用场馆的同时进行创收。新时期高校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置不仅要能够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与课余训练、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的需要,而且也应当满足开放、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2.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现状分析
从服务内容看,北京高校体育资源目前有偿开放学校场馆的服务项目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器械健身、乒乓球和网球,第二类是足球、游泳和篮球,第三类是健美操和羽毛球。无偿开放的体育项目首先是篮球,其次是足球、排球和田径。在这种情况下,为增强社会效益,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大多数院校能无偿开放篮、足球场,以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在各类场馆中,游泳、网球、器械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场所属于稀缺性场馆,资源短缺明显,同时这些项目又是群众比较喜爱的,其消费市场稳定。拥有这类场馆的学校多能利用其优越的资源条件进行有偿开放,既满足社会需要,又能增加一定收入。从服务内容现状看,稀缺性场馆适合有偿开放,普及型场馆适合无偿开放。
从服务对象和范围看,北京高校体育资源有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社会个人、本校教职工和社会团体;无偿开放学校的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和社会个人,但没有面向社会团体的。调查表明,北京高校体育资源的服务对象排在第一位的是“为本校学生、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服务范围以小部分开放居多,占52.4%,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全部和大部分开放的高达93.3%。因为场馆进行有偿开放时,需要更多人员参与,因此有偿开放学校只能抓住部分场馆进行创收,若对全部场馆一律收费在管理上还有困难;而无偿开放场馆不需花费精力,更不用配备专人管理。
在服务时间上,定期开放场馆的有偿开放学校占83.3%,无偿开放学校仅占16.7%;而前者不定期开放的只有23%,后者却高达77%。在年服务时段上,有偿开放学校的场馆管理情况较无偿开放学校要灵活许多,因此在开放时间上也有所体现。在有偿开放学校中,选择全年开放的最多,占67.8%,选择工作日开放的最少,仅8.3%,他们利用场馆资源创收多是在工作日以外的时间;而无偿开放学校选择最多的是工作日开放,寒暑假开放则为零。在日服务时间段上,学校选择最多的都是下午开放,各占83.9%和70.6%。
此外,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多是在学校的正式批准下才运作的。其场馆开放的收入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只有完成年创收定额才能提取奖金,因此其收入大部分是要上交的。而无偿开放学校并没有明确利用场馆创收的任务,学校也不会关注其场馆利用是否有偿,因此收入多能自行留用。北京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在服务内容、对象、时间、范围和收入分配上都有较大差别。
二、北京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1.要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市场化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此外要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学校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一件实践性很强,并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需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管理观念。因此应大力宣传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实施效果较好的学校的宣传来转变持反对意见者的态度,营造学校与社会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开放氛围。
2.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全民健身服务
高校是社会体育设施最为齐全的地方,随着体育市场化,高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可能。首先,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可以实现高校和高校周边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体育娱乐要求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可以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在高校体育场馆共同开发共同利用的机制中,高校之间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开展教学科研上的合作,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建立校企良性互动,积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
高校体育资源的第一效应和中心效应是体育资源的教学效应,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同时,高校体育资源可以开发的闲置空间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些拥有较好的体育设施、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和颇具实力的运动队的大学完全可以走出“象牙塔”,与企业联姻,向企业扩大宣传,推销自己的实力,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大学的体育资源可以为企业产品进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回报,企业也为大学的体育资源建设提供资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自2002年建成以来,先后承办了国家公安部连续4年的春节联欢会、政法委系统的相关大型演出以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工作。这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证明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需求旺盛。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兴办高校体育场馆。社会上有大量的资金等着找项目进行投资,而学校是一个相对稳定,投资有保证的单位,只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让出几年的经营权或使用权就可以得到现成的体育场馆,达到双赢。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做到以体养体,促进高校体育建设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教学效应。
4.应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和体育品牌
高校要逐步借鉴国外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建立一支高水平特色项目的体育队伍,采用完备的体育推广措施,来保证高水平体育队伍的比赛与训练,为国际的各类体育竞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树立、扩大学校自己的品牌效应,带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运动风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排球队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都可以率先实践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旦成功,就会把地方名牌变成全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完成学校体育市场化。
5.抓住奥运走进大学的机遇,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将在北京的4所高校举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这就为高校体育资源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认真统筹,合理计划,在全力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市场化最优配置探索一条成功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与高校体育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高校体育既是大众体育,又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