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与初中道法课的有效融合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孩子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重要成长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储备,更应关注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健康成长,对心理和行为活动规范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引导。但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学生情感教育与渗透是主要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努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必要性;有效融合;价值观养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让青春期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确立人生目标的主要阵地,而此时的孩子在情绪和心智上还非常不稳定,这就需要老师,多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服务教学,渗透教学,才更能让孩子接受,提高教学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也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可见,只有重视情感教育,才能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新的动力和高度,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笔者根据自己的对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论述。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方法过于死板,学生被动接受,情绪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加入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教师应在此互动环节中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整个课程设计在基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碰撞和价值碰撞中完成,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因参与而更有成就感。
  (二)在社会实践中的必要性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社会实践所服务的,运用所学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那么,只有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做到感同身受,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态度及价值认知才能带到实践中来。纸上谈兵终究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情感教育理解和认同了书本中的知识和观点,才能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践。
  (三)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人才,道德品质首当其冲,但品格教育绝不是靠书本文字就能做到的。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为人处世、社会参与、家庭等诸多方面,如何培养一个学生健全的人格,就需要从情感教育出发,感受人性的光辉,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关爱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权利与责任,懂得社会生活中的情与法等。
  二、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一)情感教育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如何实现情感教育与道法课的融合,首先就是要从教学目标下手,在过去以成绩和知识储备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内容,才能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可以设置短期和长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中,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网络的利弊,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规避网络诱惑。情感教育的短期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了解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导致的一些社会问题,从中树立自己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并从情感角度出发,懂得网络是把双刃剑。而作为长期目标,是培养起学生对现实中相关事例的辩证分析能力,以及从事件中发现和汲取正能量的能力。
  (二)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传授虽然迫切而重要,但真正的理解才会让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课堂教学因为融入了情感教育而变得有温度,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中,单纯的讲授理论显得苍白无力,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从学生时代就要多关注国家发展。新冠疫情期间网课的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然后归纳出这几个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凝聚起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学生因为有感受所以情感上有深切的共鸣,既掌握了知识又关注了国际国内大事,还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也可以用浴血疆场却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黄旭华;疫情期间最美逆行的医务工作者这些模范人物和群体的先进事迹来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的爱国意识得到升华,从而让他们逐渐培养起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情感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人是情感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情感和情绪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人生观,在实践中拥有明辨是非和约束行为的能力。比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教会学生在各行各业,不同社会环境中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虽然有些是法律法规,有些是道德约束,但社会正是有了规则才有了秩序和文明。对于此,学生是有一定认知的,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来源于身边的事例。因此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见到或经历的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事例及后果,并谈一谈自己感受。老师也可以准备相关的事例,比如不准守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按秩序排队引发的斗殴等等,这些教训都是惨烈的。反之,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敢于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些正面的案例也会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才能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把握好规则。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架起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也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参考,所以情感教育与课堂的融合需要老师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進步而不断探索和诠释。
  参考文献:
  [1]王永伟.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华夏教师,2019(12):51-52.
  [2]呼秀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浅论[J].内蒙古教育,2019(02):23-24.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马脑壳金矿为例,运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核物探探测异常进行定性判别研究。通过SPSS软件运用费歇判别和逐步判别两种分析方法,定性非矿异常准确率分别达到83.3%和66.7%,定性有
拉丁美洲地区是世界毒品生产和贩运的重要地区,也是毒品问题泛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生产的毒品不仅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危害,更将其不良影响辐射至全世界。拉丁美洲地区毒品政策便是拉丁美洲为了治理毒品问题所实施的国家或社会层面上的一系列手段方法、制度设计、内在动力与整体理念的总称。本研究的脉络如下:首先,对毒品政策的概念及世界毒品政策的主要导向进行介绍,对拉丁美洲地区毒品政策作大
留置措施作为一种调查手段,但其承载了强制措施剥夺、限制被调查对象人身自由的功能。而在监察机关十余项调查措施中,具有人身强制性的仅留置措施一项。一方面,留置措施的严
目的探索桑葚花色苷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以桑葚果为原料,经冷冻干燥,乙醇超声提取,离心得到桑葚花色苷粗提物后进行药理实验,连续给药(10、5、2.5g/kg)7天后,检查相应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小区的移动性增强算法,以实现超密集网络的移动性管理。首先设计了CU/DU分离架构,实现了控制面的集中优化,将集中管理节点部署在覆盖较广的宏小区,宏小区
【摘要】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讲解数学文化,明确数学发展史;运用生活教学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教学模式等几方面重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引言】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数学学习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学习难度,教师为了能够提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