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可溶性CD105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105浓度,结合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积分,进一步探讨可溶性CD105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5至2009-01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4例,均检测血浆可溶性CD1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值。将124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对照组11例(已排除冠心病者)、稳定性心绞痛组2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4例。再将7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TIMI危险积分分为低危亚组10例、中危亚组24例、高危亚组4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可溶性CD105、hs-CRP及NT-pro BNP较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明显升高(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低危、中危、高危3亚组间可溶性CD105、hs-CRP、NT-pro BN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除NT-Pro BNP水平高危亚组与中危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③可溶性CD105、hs-CRP、NT-pro BNP均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溶性CD105与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冠心病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本次研究依托“灵青计划·春晖使者行动”项目开展,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贵州山区连山完小学留守儿童进行需求评估,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体现在
金融界的动力始终先于法律,而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法规范的回应与确认,这就需要法律学者结合现行法规范框架,对私募基金份额质押问题作法解释论的分解与整合,检讨司法实践中的
<正>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秦始皇的姓名是什么?”也许不少人的答案会是“赢政”,而且许多书上也是这么写的。然而,如果我们打开《史记》,就会看到司马迁的记载却并非如此
不同的社会变化形式要求不同的法律变迁方式与之相适应。我国社会进程的探索性和尝试性,要求在坚持积极立法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习惯法,要求通过习惯法的采集、适用、提炼及制定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也开始步入新的阶段,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文章首先简述了大数据的特征与内涵,指出
<正>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钨铬铁粉末冶金合金W-7Cr一9Fe,可以取代穿甲弹中的贫铀合金。测试结果表明,W-7Cr-9Fe合金纳米压痕硬度高达21吉帕,约是
猪皮肤病具有传染性,严重时会导致猪死亡,严重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利用中医方式治疗猪皮肤病,具有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和效果显著的特征,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猪皮肤病。本
对于因果关系认定中的两个难题,指导案例基本形成了统一的理论立场及相应裁判规则。对司法实务而言,其有利于司法统一,规范自由裁量权。但对理论发展而言,指导案例重在对现有
<正> 观察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非常常见,这种非随机的临床研究经常是由于伦理道德或实际操作可行性等原因,导致临床研究时无法控制对治疗组的分配,因此该类型的临床研究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