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浅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地处边远山区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结合家庭、社会、学生心理、学校教育因素,从调整山区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五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山区小学;教育困境;基本对策
  目前,山区小学分布仍然相对零散,规模偏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这些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山区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山区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现实问题
  1.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不强。家庭教育十分薄弱。
  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父母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校园周边环境负面影响较大。
  3.学生心理因素。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受不良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不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有些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
  4.学校教育因素。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落后、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山区小学教育发展对策
  1.调整山区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创新管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键是机会公平。通过近年努力,确保了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学校学习,完成学业,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教育的权利。但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依然不均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且有拉大趋势。人民的教育需求高速增长,急剧向优势明显地区、学校集中,“爆满”与“空巢”,“难拒绝”与“苦寻求”形势堪忧,其根本症结在于资源配置和发展差距。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均应加大力度,主动作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除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将教育硬件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外,更应注重通过大力实施支教、结对帮扶、定期轮流等,将软件资源——教育管理与优质师资,配置到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学校,切实做到合理配置。作为薄弱学校,要遵循规律,大胆作为,以超常措施,跳起摸高,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缩小差距,创建特色,稳定生源,避免“空巢”,争取“回流”。作为教育资源优质学校,要规范招生行为,重点做好服务范围内的工作,杜绝“强挖”现象,尽力给予薄弱学校帮扶,以减轻自身压力,担负起促进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携手共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素质教育在山区没有得到深入推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队伍问题,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改进。为此: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師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二是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素质教育虽提出多年,但就“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怎样推进”,许多教师感到茫然,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应用传统方法与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教书轻育人。必须要真正转变其观念,进行彻底“洗脑”,将素质教育观念“嫁接”于传统教育之上,力求达到“改头换面”之效,构建适合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素质。三要切实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加速,周期缩短,教育理论知识更是如此。部分教师不注重学习,使知识更新,吃“老本”,造成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知识与观念落后,拖教育发展后腿。对此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改变临近退休教师不参加培训的做法。强化继续教育管理,严格登记制度,做到客观、公正,不走形式。将教师学习、培训与继续教育实效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增大比例,以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学历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四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4.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5.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让学校与家长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那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最能彰显其科学特征的莫过于探究过程中的试验了,而在探究环节中,大方向都没有问题,有时仅仅一个细节却决定了实验的成败。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更好的促进学生开展好科学实验,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究;细节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它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的学生所有。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本文拟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小学生的厌学原因作一番分
期刊
摘 要:道德教育是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分析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情景教学;有效性;应用探讨  品德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不断发展智慧,完善学生的个性。目前,品德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大改革。道德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策略,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语文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
期刊
数学课程的基本功就是计算能力,所以每当我听到数学课就要不停的练习、不停的做计算题的时候,总会感觉很累,很枯燥,很乏味,以至于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消退,最后开始讨厌数学……我认为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的依靠模仿和训练。新课标改革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那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期刊
摘 要: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英语迎来了“核心素养”的时代。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在梳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英语阅读教育不
期刊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有着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毽子,跳绳,背篓绣球,高杆绣球,踩高跷等等的项目都是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集趣味性与健身性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长期以来,广西各个市区都会定期举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些学校甚至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赛事。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广大体育老师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通过本人的亲身经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觉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浪潮势不可挡的今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并没有解决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心中的困惑,相反,更大的教师对新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更加无所适从。其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方向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实施具体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素质;培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初中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使他们面临很多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課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紧扣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体验中完成文本的解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文本的延伸拓展,提高语文素养,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若干个年头了,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生们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