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核 紧扣重点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先简要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然后分析语文课堂提问的价值,发现语文课堂提问能有效提升学生专注度、提高语文知识衔接的紧密度并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最后提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实践策略,即创设新问题,激趣导入;提问过程重激励,激活思维;保证问题主次分层,加深理解。本文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18-02
  当前学校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达到“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重视互动环境的创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围绕重点知识展开,问题的创设方式单一,提问活动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造成课堂提问环节陷入困境,流于形式。因此,探究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为充分了解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笔者运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问题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不重视问题的创设,多是以教材上的问题为主,提问的方式也比较随意,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做出针对性调整。其二,提问缺乏灵活性。初中语文课堂的问题要能发挥出引导的作用,但从目前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提问时,无法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表现作出灵活调整,导致提问较为生硬,学生有时理解起来较慢或对问题不感兴趣,难以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思维得不到激活。其三,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问题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好基础。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主次不明、层次不清、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1]。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价值分析
  (一)提升学生专注度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有限,认知度不足,普遍认为语文课堂的内容简单,对内容的关注度不高。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采取“回避”“低头”等方式,导致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响应并不理想,对问题的专注度不足[2]。而教师做好提问内容的优化,则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增强语文教学知识衔接紧密度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不单单是应试教育框架中的重点内容,更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3]。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安排和任务的布置多是按照学段要求展开,内容的衔接紧密度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知识的衔接紧密度,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与实践,则能够建立层次鲜明的问题框架,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充分,通过补充更多素材和知识要点,让提问的价值得以展现[4]。
  (三)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积极寻求创新之路,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问。有效的提问能够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引领作用紧扣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对内容的解析更充分。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为学生成长空间的扩大打好基础。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新问题,激趣导入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很高。为响应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笔者尝试围绕语文课堂提问进行创新实践,凸显问题意识的引领效果,以提问为核心,紧扣重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5]。
  如在教学《黄河颂》时,相比课本中平面化的内容,多媒体设备作为现代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工具,能通过视频展现出黄河的波澜壮阔,加深学生对黄河的理解,使学生形成一种情感层面的认知。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黄河的视频,在欣赏视频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黄河壮观吗?想知道在《黄河颂》当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黄河的情感的吗?”而后引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围绕教师的提问去探索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相信同学们对作者表达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大家通过初读课文,能说一说文章题目中的关键是什么吗?”问题的循序渐进和问题情境的搭建,都将学生成功地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进一步的解析和熟读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情感的传递[6]。在本次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能让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借助视频、音频等多元内容,能诠释黄河的壮丽与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能让学生逐层深入,充分理解文章情感。
  (二)提问过程重激励,激活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心理较为敏感、脆弱,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切勿因为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伤及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语文课堂中提问时,教师可以适当采取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
  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析重点词义。在学生初步了解内容大意之后,教师针对“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提问:“同学们,我们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到,古代的织布机声音很大,为什么只听到人的叹息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如“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聪明,请各抒己见,无论对错。”这样的鼓励能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充分,沉闷的课堂氛围也得到活跃。同时,除了这一句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为后续的问题创设做好铺垫[7]。但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需要适时鼓励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初中生需要被尊重、被肯定,问题的设置应以鼓励性为主,凸显出提问的价值。   (三)保证问题主次分层,加深理解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层次、有效的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教师应将问题分层,明确主次,逐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要保证问题设置的合理性,确保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度探究,让学生融入语文课堂之中,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创设问题:“文中女娲是如何造人的?”并在学生研读课文内容后提问:“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有人说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和繁荣,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完成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分析。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没有女娲,是不是就没有今天的我们?”问题的层次性鲜明,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更充分,激活学生想象力[8]。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程度不高,且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相对散漫,缺乏专注度,对内容的解读也不够充分和具体,无法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学习探究,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教师可探索新的提问方式,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启兰.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原则[J].考试周刊,2021(7).
  [2]白建中.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下),2021(1).
  [3]李春.着眼内容,有效提问——谈语文课堂提问技巧[J].语文天地,2020(35).
  [4]李红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5).
  [5]黎颖.提问的力量——以初中英语阅读在线教学实践为例[J].英语教师,2020(22).
  [6]王锋.例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
  [7]郭彦.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个案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8]刘月心.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黄雪梅(1981~),女,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初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充当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并通过构建“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在简要概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不同方式与策略,在引入式阅读中激发学生的课前阅读兴趣,在多样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在开放式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路径,有利于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浓厚的书香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书香校园;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说明文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目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为以考试为导向,功利心太强;文本解读有所偏离;教学方法单一。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说明文相关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
期刊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高中体育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和基本的运动技能,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中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而言,提高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当前网络发达,作文教学也要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网络阅读、电影熏陶、班级博客等更灵活高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网络环境;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挖掘课程内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创造性,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所以,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追求有效课堂的构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落实以德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贯彻德育的教学方针,以充分展现初中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因此,研究初中音乐课程中德育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
期刊
【摘 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学生意识到了阅读的好处,然而许多学生的确是读了书,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无论是书上还是心上,这样的阅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对此,教师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应用批注式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批注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相关文本,还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应用“阅读链接”确定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论述,探究如何利用“阅读链接”培养学生的语文必备能力。  【关键词】阅读链接;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54-02  语文课程正在向着包容、科学、互动的方向发展,单一的文化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