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n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36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患者75例,慢性肝炎患者93例,肝硬化患者50例,肝癌患者18例。另选择同期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受检者TBA水平,探讨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BA升高的总阳性率为90.3%(213/236),4组肝病患者的TB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肝病患者的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肝炎患者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TBA测定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诊断肝病患者敏感性指标之一。
  关键词:肝病总胆汁酸血清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09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66-02
  目前,肝功能常规检测指标如胆红素、蛋白质和酶学指标,但其多在病情比较重时才发生变化,并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局限[1]。血清总胆汁酸(TBA)是由肝脏合成,能较为特异性地反映肝脏代谢功能,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对检测肝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2]。本文对236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TBA水平测定,并与健康体检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236例为研究组,男150例,女86例,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5.5岁;其中急性肝炎患者75例,慢性肝炎患者93例,肝硬化患者50例,肝癌患者18例。另选择同期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6~76岁,中位年龄54.8岁;60例健康体检者均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且无影响胆汁酸水平的任何疾病,肝功能正常,肝胆B型超声、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试验所用仪器为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威特曼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提供,TBA测定采用循环酶速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2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3~5ml,对抽取的血液要在2h内进行血清分离测定TBA水平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BA升高的总阳性率为90.3%(213/236),4组肝病患者的TB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肝病患者的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肝炎患者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为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防止胆汁中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3]。TBA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一组代谢产物,通过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机体可有效利用肝脏合成的有限的胆汁酸。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康人血中的TBA是比较低水平浓度稳定,当肝细胞受损时,不能有效地摄取经肠道重吸收胆汁酸,而出现血清TBA浓度升高;另一方面,胆汁酸淤积或胆道阻塞时,由于肝细胞中的胆汁酸代谢障碍,不能有效排出TBA,也可使血清TBA升高,而随着肝细胞损害的控制逐渐转为正常[4]。研究显示,TBA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代谢及肝细胞损害3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对肝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BA在肝脏疾病中的阳性率达90.3%,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肝脏疾病患者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血清TBA是一项敏感的肝功能试验[6],血清TBA检测有助于急性肝炎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但血清TBA浓度检测无助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3种肝病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血清TBA测定是一项特异性低而敏感性高的试验,其应用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较轻的肝病,且对监测肝病的预后,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
  参考文献
  [1]贺立春.血清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测定在不同肝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56-57
  [2]张俊萍.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3,6(6):132
  [3]任竹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0):32-33
  [4]张凯鑫.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8):236-238
  [5]周志东,林霞.血清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测定在不同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34-2635
  [6]许斌,黄羽.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华夏医学,2009,22(1):158-159
  [7]克然木·司马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吉林医学,2011,32(29):6212-62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检测的意义。  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47例手足口病患儿组成A组,另择取我院同期接诊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组成B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肌钙蛋白、心肌酶进行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的高于B组健康体检儿童(P<0.05);此外,A组47例患儿中重度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也均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26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9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35例;冠脉造影阴性35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40例单支病变中心电图ST-T改变16例,51例多支病变中心电图S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衰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快室率房颤伴心衰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率、心脏功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1.28%,实验组有效率为76.92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45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选取同期的60位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病死概率为8.89%,对照组患者病死概率为3.33%,在病死概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再出血概率为15.56%,对照组再出血概率为6.67%,再出血概率方面,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在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患者是有创通气,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应用无创通气的患者,27例患者的动脉血氧指标改善较为明显,3例患者在应用BiBAP进行辅助通气治疗以后,心率情况有所改善,治愈率为90.0%;有创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及经验。  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进行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结石30例,胆囊息肉2例。  结果:29例痊愈出院,2例中转手术,1例1周后2次住院,住院时间3~5天,平均4.5天,中转手术8~10天出院。转传统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00例初产妇进行分析,对这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不镇痛,观察2组产程过程中麻醉的镇痛效果,产妇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产程进展和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两组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另外观察组有2例产妇皮肤瘙痒。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规律,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新生儿病区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12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1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87株(88.2%),革兰氏阴性杆菌24株(11.3%),真菌1株(0.5%)。在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居多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的不良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  方法:将收集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所有患者的全麻诱导都采用0.03毫克/千克咪唑安定、2微克/千克芬太尼,基于此甲组采用2毫克/千克丙泊酚,乙组采用0.3-0.4毫克/千克依托咪酯乳剂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各阶段数据,术后回访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和插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病综合征采用有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93.0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缓解率5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泼尼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