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离开学校那件事情已经非常久远了,在此简单描述一下。
  上个世纪末,我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最终以470分左右的总分进入了上海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470分在当年的中考成绩中算高分了,进入区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但离市重点还差几分,我是因为长跑获得过区级比赛的第一名,有加分,所以通过特招进了松江二中。
  结果一进了二中,我就变得有点“中二”。当年青春文学开始流行,我想要和那些少年作家一决高下,几乎整整一个学期都在写《三重门》,荒废了听课。学期末,我自以为天资聪颖,临时抱佛脚也没问题,不想高中的佛脚比较粗,抱不动,我很多学科没有及格,不幸留级。
  留级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我从全村人的骄傲一下子变成了“村渣”。第二年高一,我觉得学校的教育不是很適合我,我希望自己去海阔天空闯荡一下。松江二中宽厚而包容,给我办了一年的休学,告诉我如果在外面混得不好,一两年后还可以再回来。所以我至今依然很惦念我的母校。
  事实上我也不能再回头了。你能想象一觉醒来,你的同学已经在上大一,而你还是高一的那种感受吗?
  离开学校后,各种压力和议论自然很多,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回魂。我觉得很委屈,谁说读书无用了,我在学校外学的也不比在学校里的少呢。
  这种警惕“读书无用论”的焦虑虽是误解,其实不无道理,“应试教育”和“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始终是社会热点。教育和学习这两件事本身没什么可讨论的,强的民族教育一定强,优秀的人必然爱学习,这是定论。但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与每个学生之间不同的性格特长之间如何调和,才是问题本身。
  事情过去了将近20年,我去过不少地方,也经历过很多事情,可以简单谈谈自己对于现在中国教育的看法。
  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有着基本的公平。不谈每个省或者不同民族的录取分数问题,好的学校大门基本上是对所有家庭敞开的。应试教育纵然有很多待商榷之处,但它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必须存在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
  我们会看到很多灰心自嘲的段子,大意就是只要你够努力,你就会发现……还是那么挫之类的,这些你真心当段子笑一笑就可以了,别真的觉得努力读书努力工作无用。
  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要大得多。无论你的家庭如何,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艺术家等等,都有着不小概率。
  而在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很多。
  举例来说,社会新闻里粗鄙丑陋的富二代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全部,别一天到晚嘲笑富二代是土鳖了。
  和十几年前不同,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他们从小双语、三语上课,拥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私教,看小孩子喜欢钢琴就有演奏级钢琴老师每天带着他一个人,看他喜欢画画就有美院的高材生一对一教他画画,并时不时拜访一些大家。家庭传授给他更高的眼界和素养,这些人能力强,心态也好,根本不是纨绔子弟画风。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权贵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就是一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加上机遇,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维系最大化的效率与公平。你要突破自己的出身就要付出远远比现在大得多的努力。
  那么,关于退学不退学,扯回来就很简单了。你如果从事文科与艺术,觉得学校束缚了你的发展,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成功的例子也不会多。伟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辉,但因为受不了管束而退学那纯粹是懒惰。
  如果你真要走上自我学习之路,我个人不建议在大学前离开学校。时代不一样了,在我退学的上古时代,吃鸡就是去肯德基吃原味鸡,吃瓜就是路边买个瓜吃,玩手机就是掏出你的诺基亚,把屏幕从绿色的变成橘色的。比如我,退学后,一周就要去好几次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季风书园买书,回来看书看电影写东西远行采风,娱乐生活基本就是这样。如果我在今天退学,八成也是要荒废在打游戏和玩手机上了。
  如果你对其他学科有兴趣,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更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质量不是最顶级,但整体不算差,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不光光是因为教育的问题。我看到过一组中国学生和欧洲学生的对比,在想象力环节其实大家都没差别,想象力这玩意,不是说你不做作业不管教,它就能出来了,有翅膀的鸟都能飞。
  你若喜欢科学,那就更应该在学校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些领域中国是不差的,无须妄自菲薄,有好的学校好的导师就可以。据说好几十年前,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写信给尼尔斯·玻儿,说想去欧洲留学,结果人家回信说你自己学校就有束星北和王淦昌,都是世界最顶级科学家,你来干嘛……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算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第二,别以为读了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就了不起了,这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每当你觉得骄傲自满时,就去帮你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吧,你会宁愿去复读十年的。
  (李云贵荐自《经典杂文》)
其他文献
前不久,湖南、陕西、河南等十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有媒体发现,各地省考虽然因疫情原因比往年有所推迟,但在招录数量上有所增加,并且向应届生倾斜。有的省份扩招幅度接近400%,不少地区也扩大了基层公务员的招录规模。  毕业以后考了公务员,目前是什么状态?我们和几个刚入职一年的公务员聊了聊,听听他们这一年的经历。去基层不?  北京,还是重庆?  去年苟县芳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时,在
摘要  构建了马铃薯Y病毒属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 CLYVV)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SMV CP、pET28PVY CP和pET28CLYVV CP,经IPTG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SMV、PVY和CLYVV的CP蛋白。采用E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而影视行业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强大推动力量,一方面将本土文化推出国门推向世界,另一方面也引进了带有国外文化色彩的各类作品,或是以本国的方式讲述国外的故事,让观众以最为便利的方式接触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了解地球另一端人们的喜怒哀乐。  不过,无论跨文化交流发展得多么火热,从他人口中讲出的故事,或多或少地会让“原产地”的人们感觉不是那么熟悉和准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董旭明/摄  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空前壮大。随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我们党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工作重心也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目的是使党经受住革命胜利和执政的考验,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党敲响警钟 
贾晨翔夫妇携手巡逻界江。新华网  在茫茫兴安岭的林海深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有一个夫妻警务室,贾晨翔和妻子王晓莲就在这里工作生活。  夫妻俩在这个偏远的极寒之地已坚守了十余年,担负着29公里边境线内辖区70余户居民的户籍、治安管理和巡逻管控等任务。这对极地伉俪,也成为中国警界守护边陲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了爱情,你到哪儿我就跟随到哪儿  贾晨翔和王晓莲都生于1981年。两人
1916年8月,叶圣陶和胡墨林喜结良缘  缘分真是件奇妙的事,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你,而你来到这个世间也只是为了遇见他(她),与之牵手,并成就一世情缘。  等着叶圣陶的那个人,就是胡墨林。“全凭二老作主”的佳偶  1912年2月,18岁的叶圣陶应邀参加同学的婚礼,他和好友顾颉刚各送了一幅字以示祝贺。顾颉刚作了一副长联,爱好诗词的叶圣陶则填了一阕《贺新郎》,两幅字就悬于新房醒目位置
在武汉市各个方舱医院,患者临时党支部已成为抗疫前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与病魔战斗之余,患者中的党员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给身边的病友以信心和力量。  当疫情汹涌而来时,方舱医院成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战疫的主战场,在这里,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少方舱医院成立了患者临时党支部、党小组,为方舱医院战疫增添力量。“我是患者,更是党员”  “危难时刻,党员冲在前面,这个原则不能变。我是患者,更是党员!”指着身
摘要  为了解宁夏灌区玉米平播密植模式下田间蛾类昆虫的组成及发生时序动态,对灌区玉米田进行灯诱监测,获得蛾类昆虫标本10科42种。明确了该种植模式下蛾类以夜蛾科(Noctuidae)和草螟科(Crambidae)昆虫为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旋幽夜蛾(Discestra trifolii)、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地老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13人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余名党员。从烟雨小船到巍巍巨轮,中国革命的伟大航程从此启航,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史篇章从此波澜壮阔。历史的现场  1921年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外侮内乱,国将不国。彼时的山东,先失之于德国(1898年),后
我认识一个画画的朋友,他以摄影抓取图像,通过后期制作把照片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再将照片放大或缩小,印到绘画材料上去,然后再调色,一点一点地着色。这样的作品几乎毫无瑕疵,美轮美奂,因此,广受欢迎。但我却不喜欢,因为这样能不能称为“创作”姑且不说,我从中看不到一点艺术家的激情。  这又不得不说到摄影。有的摄影者对“后期”的重视几乎超过前期拍攝。作品的画风相似度极高,都美得不行。当“美”俯仰可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