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混肥小麦一次性施肥试验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缓混肥在小麦生产上一次性施用效果,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混肥肥力缓慢释放,后期不施肥;前期增长缓慢,有利于建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千粒质量,提高产量。以每亩施用45%小麦专用缓混肥II型(27-6-12)40 kg,过磷酸钙(12%)5.0 kg,氯化钾(60%)2.0 kg一次性底施的小麦种植效益最高。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各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导航定位等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随着电商、冷链物流等快速发
期刊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与相对差距和法优化台湾与福建两品种金线莲的设施栽培光环境。以光质、光强、光周期为影响因素,株高、干重、黄酮、多糖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单一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关系;采用相对差距和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得到台湾金线莲及福建金线莲设施栽培的最优光环境参数方案。结果表明:福建金线莲的最佳光配方为光质蓝红6:1(B6R1))、光强20μmol/(m2·s)、光周期20 h/d,台湾金线莲的最佳光配方为光质蓝红1:6(B1R6)、
土地流转在解决农村土地分散化、破碎化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山东龙口市土地流转现状,明确了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出建立土体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高农民积极性、创新土体流转服务模式、完善土体流转扶持政策等发展建议,以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期间受病虫害影响较为严重,种植质量与最终产量无法得到保障。该文分析了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用药问题,提出用药时需对症用药,并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同时,还介绍了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黏虫、玉米螟、地老虎等东北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促进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提高,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小麦是24团主要农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情况也日趋严重。该文介绍了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蚜虫等当地主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以期确保小麦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为探明生长调节剂对冬季日光温室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番茄进行浸种或子叶期、二叶期喷施处理,研究其对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SPAD值、根系活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二叶期喷施处理效果最好,其中50 mg/L的浓度下,秧苗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壮苗指数提高,叶绿素SPAD值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且操作方便,适宜在生产中使用。
春播玉米是五原县的重要农作物,近年来,虫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显著增大,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该文结合地区常见虫害类型,分析了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红蜘蛛等主要虫害的发生原因和特征,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将害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粮食的产量约为5亿吨左右,而到2020年,全国粮食的消费量在6亿吨以上。因此尽快提高粮食产量,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紧要任务,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能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在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如何避免水稻受病虫害的胁迫,影响水稻产量是当前首要之急。当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不能仅仅局限在农药上,更应该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利用科学技术让水稻免受病
设施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省工高效、管理方便、采摘环境好,同时杜绝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减少了药剂的使用,生产的草莓果实安全美观、品质优良。文章从高架栽培前的准备、栽培架与栽培槽安装、种苗选择、定植、温度管理、水肥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设施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技术。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型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全新的科技加持之下,展现出智慧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发展,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契合,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即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农业生产、销售与推广,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价值。因此,该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措施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