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摄影机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关于“看见”的作品。如何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入底层世界,呈现其中的丰富与驳杂,而不陷入“比苦”“卖惨”的窠臼,这是一个难度。作者很聪明,她选取了两重特殊的装置(儿童的眼睛+摄影机)来讲述故事。经由这两重装置的过滤,平凡的日常被“双重陌生化”了:它不再平凡,充满了新鲜的经验;它有着自己的坚韧,难以道德主义的立场去施与廉价的同情;它有制度性的困境,似乎看不到出路;它有令人作呕的暴戾,也有亲人之间的宝贵温存。所有的复杂和难以言表都有了切肤的温度,都有了展开的空间。于是,孩子“看见”了,试卷上“北京”二字的真相,这是令人心碎的成长。于是,读者也“看见”了,一个群体如何挣扎。经由两重装置的过滤,“不可见”的一切变得“可见”,生活被重新发现。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孙琳
  一到周六不用赶校车,我就会早早醒来,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穿过安静冰冷的走廊,只有刘继东叔叔的房门开着,我就去他屋里找虎妞玩。大门外一个高个子女孩探头探脑地往院里看,她看见我,就冲我招招手,笑着露出两排牙套闪闪发光。我扭过头喊刘叔叔,指了指窗户。他顺着我指的方向一看,把电脑上的股票关掉,起身出门。我来到里屋,虎妞趴在床上懒洋洋地舔毛,我伸手一摸,热乎乎的,电褥子还开着。冬天的北京好冷,哪哪都冷,只有被窝是热的。
  外屋有说话声。刘叔叔叫她小林,小林说她是戏剧学院的大学生,跟陈老师联系了来拍纪录片,她请刘叔叔介绍一下乐团的情况。在一番斟茶倒水声后,我又一次听到了听过很多遍的内容。懒猫虎妞迷上眼睛开始新一轮的打盹。
  “我们山水乐团在2000年成立于北京,是个由残疾人组成的乐团。最初在房山,08年搬到昌平,就一直在这。我担任乐团队长。”
  “我们团里的人大多是江苏徐州的,小时候打疫苗出了问题,成了小儿麻痹,腿脚走路不利索,严重的要坐轮椅。”
  “出事后卫生局的一个负责人办了学校,专门收我们这些“儿麻”,教我们乐器。后来听说北京有一个残障人学校,我们就来了。和一些会乐器、会声乐的人组成山水乐团。”
  这些爸爸都跟我说过,他就是在那学的笛子,他吹得最好。我妈妈是弹琵琶的,他們一起被送到北京来。想着能有更好的发展,遇见更多的机会。爸爸还告诉我,我们乐团的名字,是因为音乐的美妙优雅,就像高山流水。
  “有一次在演出时,遇见了陈老师。陈老师是大学教授,教商学。我们的表演特别打动他,他就为我们联系他的学生,来帮助我们。他的学生都了不得,是大企业家、大老板。我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和虎妞躺在床上,外屋的说话声渐渐变小,里屋的光线也越来越暗,透过薄玻璃窗户,外面已经在掉雪花了,我有点困。再听了几句遥远轻盈似从雪花上飘来的音儿,我沉沉地陷进温暖的床里。
  午饭时,她和我们全体见面,刘叔叔为她一一介绍:我爸爸妈妈、耿一鸣的爸爸妈妈、做饭的张爷爷张奶奶,还有程外哥和路漫姐。我和耿一鸣坐在一起,悄悄打量她,弯弯的头发、弯弯的嘴,尤其是弯弯的眼睛,就像作业上老师画的对勾。她看见我,立马露出微笑,那副对勾更加弯了。我赶紧把目光移到她身后,那有一台摄影机,支在大人们的乐谱架上。摄影机的一侧开着,像只有一个翅膀的银色鸟儿。我看看身边的爸爸妈妈,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坐好坐直,手放在膝盖上,眼盯着桌上冒着腾腾热气的菜,心里着急,他们怎么还不吃。
  耿一鸣的爸爸是乐团的副队长,让我和耿一鸣叫小林姐。我们喊了,她却让我们喊她小林。这次只有我一个人叫,耿一鸣没出声,大家都笑了,小林也笑了。爸爸给我和耿一鸣的碗里一人夹了个鸡腿,终于开饭了。
  耿叔叔问小林,怎么会来拍我们乐团。妈妈正在给我剔鱼刺,我最爱吃张奶奶做的红烧醋鱼,嘴里一边嚼着剔好的鱼肉,一边还要眼巴巴看着妈妈剔。等到妈妈手里的动作变慢,身体微微前倾时,我抬头才发现大家都没有在专心吃饭。小林说,她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看过乐团的演出,觉得很震撼,她还用了个词叫“故事性”,还想拍成纪录片,交期末作业。大人们听到之后很开心,就像已经完成了期末考试一样,露出了轻松的表情,腰也不挺得笔杆直了,一个劲让小林多吃,饭桌上叮叮咣咣开始热闹起来。我往嘴里塞了一大块鱼肉,心里纳闷,拍片还是个作业了?
  午后,雪停了。张奶奶收拾出一间客房,小林住下了。她走到哪都拿着那台摄影机,在小院里、房间里和排练室拍来拍去,妈妈和路漫姐晒衣服她在一边拍,叔叔们刨坑埋白菜她也一直举着录。我坐在门口等耿一鸣,周六的下午是不用排练的,妈妈和耿一鸣的妈妈约好打麻将,所以我和耿一鸣可以出来玩。但是因为小林来了,就不打了,而改成在屋里辅导我的功课。妈妈因为一道数学题训了我,说我不专心,生气得在屋里走来走去,脚步一声浅一声深的,还唉声叹气个不停,我也很委屈。可我听到耿一鸣吹笛子的声音从隔壁传来,就知道他下午也被截胡了。
  直到傍晚,我才被从屋里放出来。大人们都去厨房做饭,犒劳一周的辛苦。我在院里的台阶上和虎妞玩,小林从屋里出来,塞给我两颗果冻,和我并排坐下。虎妞对小林有种天然的亲近,凑到她脚下蹭啊蹭。小林也很喜欢虎妞,她一边捋着虎妞,一边和我聊天,问我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什么电视节目。她好像很喜欢我,还让我看刚刚拍的采访。
  那是我第一次拿到摄影机,比我想象中要轻很多,还有些热热的。摄影机屏幕是一个小长方形,还没我的胸卡大,但是画面却很清楚,人在里面看起来就像真的,比真人还真。小林点开一个视频,路漫姐坐在轮椅上微笑着对我说,已经习惯了别人异样的目光,毕竟他们健全,不能感同身受。而她从小经过十几次手术,早就学会了坚强。程外哥带着墨镜,说从小就没见过光明,也不觉得失明是件大事。平时喜欢唱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天堂。”我脱口而出,和摄影机里程外哥的声音重合。小林惊讶地看着我,她看了一会我看了一会摄影机,问我:“平时也会有别的人来采访吗?”我告诉她,那些机器比这台摄影机要大很多,而且每次来的不止一个人,还有拿话筒的人,拿灯的人。   晚上回屋,我问爸爸,小林是谁,她来干嘛。爸爸说小林是个大学生,来拍纪录片。爸爸问我喜不喜欢小林,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爸爸被我逗笑了,问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有点不好意思,就拿着我的飞机一直“咚咚”地在爸爸周围轰炸,爸爸大叫着捂着胸脯倒下。晚上关灯后,躺在床上我又问爸爸,小林会在这里呆多久。爸爸说他也不知道,问我想不想让小林在这。我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喜欢小林,也想让她多呆几天,可我不想被关在屋里写作业。
  周日晚上要去饭店演出,下午大家都在排练室里排练。我最喜欢有演出的日子,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进城去,看两边的荒山土路变成会发光的高楼大厦,有时还会路过天安门。在装修得金碧辉煌的酒店里玩游戏,在饭桌底下钻来钻去,是我和耿一鸣最喜欢做的事。耿一鸣也喜欢演出的日子,可他并不看路上,他只是喜欢大人们有事忙,就可以不用被他爸逼着练笛子。
  傍晚时候,大人们搬乐器到院里,耿一鸣一个没看准,被一只鼓绊了一下,摔在地上哇哇哭。他妈妈一瘸一拐地小跑着上前扶他,眼睛却狠狠地剜了我身后的人。我回头看去,耿叔叔呆站着,手耷拉在身旁,眼神透过厚厚的眼镜,摇摆着飘向头顶的上空,嘴微微张着,像被点了穴定在那。耿一鸣遗传了他爸的弱視,从前几年就开始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了,腿倒是没什么影响,可跑得快看不清,让他摔了更多的跤。
  耿一鸣被他妈妈抱着坐,我和小林坐一起。车开动时我抑制不住得开心,一直看向车窗外,要把能看进眼里的东西全都记进脑子里。我还记得第一次外出,妈妈就告诉我,坐在大巴车上看外面是她喜欢的事情,她可以换一个角度,感受平视,甚至俯视别人是什么感觉。吸引我的,是那些上学路上看不到的摩天大楼、平坦又干净的大马路,还有盘踞蜿蜒的立交桥。我看着,心里就不自觉的激动。当有漂亮的小跑车从我们旁边开过,留下一溜烟时,我会跳起来拍窗户。小林却很奇怪,她只看一个走路的人,还问我,你看她,你猜她是干什么的,她要去哪里,她住在哪里,她和你有什么区别。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玩这种游戏,太没劲了。
  车在一个拐弯后停了。大人们搬乐器,我在饭店大院里逛来逛去,虽然都是院子,它和我们那个小院完全不同。我们的小院是个细长条,从大门走到最里只有十来步远,用砖红色漆成,下雨过后只要用手一捅墙上鼓起来的大包,墙皮就会往下掉,漏出灰色的水泥,像一块巨大的补丁。而这座大院宽阔气派,外表就像是故宫的城墙,正中间还有喷泉和雕塑,白色的花坛像透亮的一样。我逛完一圈,匆匆追上大人们的队伍进门廊。空荡荡的大厅,除了服务员,没有别人。大人们摆放好乐器后就在边上休息,我喊耿一鸣去捉迷藏,他嘟着嘴摇摇头,一动不动。
  我自己钻进白餐布垂到地上的桌子里。在桌子下没人发现我,可是我却可以看得到每一个人。我看妈妈,妈妈正在擦琴弦,她今天穿上演出服可真好看。白色的裙子,上面用蓝色花朵点缀,盖住了不一样长的双腿;程外哥正笑着用手机靠近耳朵听着,我知道准是他女朋友。刘叔叔说程外哥了不起,能谈上读研究生的女朋友,还是健全人,魅力可真大。我就没觉得健全人研究生有啥了不起,不如童瑶姐,她之前和妈妈一起弹琵琶,从小看着我长大,什么都想着我,最疼我,要是她还在就好了;我爸爸在摆弄他的鼓,他负责乐队的鼓,但是比起鼓,爸爸的笛子吹得更好,可是爸爸说,一个乐队里只需要一个吹笛子的人,耿继辉叔叔只会吹笛子,那就让给他,反正爸爸厉害,还会敲鼓。我觉得这样也好,至少不用像耿一鸣那样,被他爸逼着学吹笛子。
  突然,桌布一把被人掀开,我一抬头,是服务员阿姨。她看看我,又看看大厅那头的大人们,问我是谁的孩子。我指指我妈妈。阿姨看了看,说,不要到处跑,小心磕了碰了的。
  阿姨问,他们都是残疾人?我点了点头。残疾人还能弹琴?我又点了点头。她又问我,那你呢?我摇头。
  “为啥你爹妈都残疾,你……”
  从前半句我已经听出了她的意思,准备将回答过老师同学很多遍的一套背出来时,我听见爸爸喊我。我跑了回去。爸爸让我跟他去厕所,我拿起拐杖,随着他往厕所走去。
  在洗手间外等的时候,我听见小林的声音,就探出个脑袋去瞧,“今天的演出是为饭店商户安排的,请的是陈老师的乐团,但是大家行动有些不便,尤其还有孩子,你刚刚也看到了,还请你多多费心照顾。”刚才同我讲话的服务员阿姨不住地道歉,说自己多嘴了,然后就跑去沏茶倒水。我隐约知道这与我有关,我咽咽唾沫回过身来,爸爸就站在我后面不远处,我把拐杖递上去,发现他没去厕所,他从来不会忘记洗手。
  我也像耿一鸣一样,乖乖坐在椅子上,待在爸妈身边。我不用抬头就能知道,妈妈的目光正温柔地拂过我的脸,我不想抬头。那个时候,我真的好想我们的小院。小林找到我,把她的摄影机放到我手里,让我拿着去拍。我很吃惊,小林却说很简单,把想记录下来的画面拍下来就可以了。我再一次钻回桌下。
  回去的路上,大人们都累得睡着了,只有小林和我醒着,小林戴着耳机,在黑暗的车厢里看今天的录像。而我则透过车窗,看外面明亮的北京夜幕。北京可真大啊,北京的冬天可真冷啊,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片段:猜猜游戏里的走路人;饭店里的服务员阿姨;第一次见到小林;第一次在饭桌上吃饭;还有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关了灯后爸爸问我,知不知道啥叫纪录片。我说我知道,老师教过。爸爸大笑,说我长大了,要是这聪明劲能用在学习上,明年考初中一定没问题。随后他说了些什么我听不清了,只记得像老师一样教导的语气加深了我的困意,那困意现在又卷土重来,我抬了几下眼皮,看见摄像机屏幕微弱的光,然后我就睡着了。
  梦里,我回到桌子下拍宾客的腿,可我从摄像机里看到的却是他们的脸。他们在看大人们演出,并没发现我在偷看他们,我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每个人都不同,正当我打算挨个分辨时,我发现我和小林,还有饭桌上的人们并到了一起,隔着一条河,看遥远对岸在演出的人。我感觉我摔倒了,下意识地看向小林,可我们全被吸进小林的摄影机中去了。   我惊醒了,周围是一团黑,小林也睡着了。我看了看爸妈,看了看这一车沉睡的人们,松了口气,也松开自己攥紧的拳头。手都麻了,手心热热胀胀的,还有些潮。我把手贴上车窗,比起感觉到外面的冷,更能感到手心的热,冷热的交替中,车子走过了热闹的街头,走到灯照不到的地方,走到仿佛另一个世界,我心里知道,那才接近我们的家——坐落在西北六环外的一个寂静小院。
  我想起过年跟爸妈回江苏老家,奶奶笑眯眯地亲亲我,问我从哪里来,我说北京。奶奶问北京大不大,我在那里好不好。于是我在脑海中极力搜索北京好的地方来跟奶奶描述。北京南站,高铁轨道整整齐齐码上十几排,从候车室往下看,铁轨上的枕木像并排赛跑的一条条蜈蚣;南锣鼓巷,顺着锤子声,在银店边上能找到捏糖人的和做棉花糖的;早上六点钟,天安门已经有人上班,毛主席像两旁的花换成新的,军人叔叔列队举着国旗,踏着一样的步子走来;西单有大天桥横跨在马路上,双层巴士的车顶几乎蹭着桥面,但它们从不犹豫;还有几层楼高会发光的广告牌、豪华的商场和立交桥,是我在路上睁大眼睛都生怕错过的画面。今天像宫殿一样的饭店,我回去也要跟奶奶说。车子开始颠簸,上了坑坑洼洼的土道,即使黑着天,我也知道高高的烟囱在路尽头耸着,烟囱下就是我们的小院,这是我唯一没跟奶奶说过的,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早上在路边等校车,垃圾车会先穿过雾霾,带着重重的馊味,像怪兽从废墟中投来臭弹袭击。放学回来,我从虎妞躺着的台阶上越过,不进屋子直奔厨房,总会有点什么吃的先给我一口,让我垫垫肚子,解解馋。吃饱了,我才会想起书包里的作业,想起马上要到来的考试,想到卷头那用黑体标粗的北京。从窗外回过头来,我发现小林醒了,她也在看窗外。
  后来白天我去上课,小林就留在乐团里拍摄。一天晚上,小林拎着瓶红酒进路漫姐房间的时候,我正在隔壁耿一鸣的屋里玩。我想去看看,但路漫姐的房门紧闭,我站了一会,听见路漫姐提到童瑶,正凑近了想听得清楚些,就被我妈抓去洗漱,睡前我想,明天一定要看看小林的摄影机。
  可是整个礼拜,我早上赶校车,放学回来桌上只摆着小林买的饮料、水果,从不见她人。她扎进程外哥和路漫姐的房间,在里面喝酒聊天,唱歌跳舞,有几次我在门外等到睡着,被我妈抱回屋里。那架摄影机里的东西简直成了我的心事。每天和他们在一起,我没觉得有什么可好奇的,但小林的摄影机好像拥有神奇魔法,拍进去就不一样了。那台摄影机长得像我的削铅笔器,真想拆开它看看里面啥样,我们这些人都装在那儿。
  直到周末,我终于见到小林。我们坐在台阶上,上午阳光暖暖的,照在人身上痒痒的。我捧着摄影机,点开视频,路漫姐的脸蛋红得像煮熟了,旁边摆着一只空酒瓶。她说,“别的女生找对象都挑三拣四,家世啊学历啊长相,而我只想嫁给一个健全人,他怎样都可以,只要身体是好的,这对我来说简直难于登天。”
  小林的外卖到了,她买了好几大兜的食材运去厨房,准备今天的晚饭。我拿着摄影机,追着经过的虎妞进了房间,和它一起趴在床上。小时候路漫姐经常哄我睡觉,告诉我要听话,要努力学习,我爸妈身体都不好,但我是个健全的人,以后不用像他们那样吃很多苦,但是要照顾爸妈,要孝顺。她的梦想就是嫁给健全人,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她的眼泪会突然掉在我的脸上,吧嗒一下,吓得我一点都不困了。
  窗户外昏暗着,房间里只靠着一盏小灯的光,雨点不时砸在窗户上,发出哒哒声。小林问路漫姐对乐团里的人都有什么印象,路漫姐轻笑了一下:“你会觉得我们这些有类似遭遇和身体残疾的人,找到团体就能抱团取暖吧?可谁愿意就窝在这个小破地方,拿着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薪水,和一群废物过这种无聊生活。虽然他们和你一樣,永远都不会改变。”屏幕太暗了,我对着摄影机看了一圈又一圈,也找不到在哪儿能调,“做饭的那老两口,身体是健全,可是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到现在都要养他。说是觉得我们可怜,想照顾我们,其实不就是领导的眼线吗?除了告状就是传话,我还可怜他呢。再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的生活条件还停留在这,完全有机会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能出名,问题就出在管理上。我们团长刘继东,一心拍领导的马屁,不想着真正发展乐团,到后来跟他好了很多年,一米七多的女朋友不还是嫁给健全人了吗?都有了这么多教训了。他就是不懂,他们健全人还是相信健全人。”
  说到童瑶姐的时候,外屋大人们的动静闹起来,我急得把耳朵凑到摄影机旁,“本来就近乎全盲,身体差,手术之后就更差了,只能离开乐团回老家。程外从始至终都没问过一句。”童瑶姐做什么手术?和程外哥有什么关系?我在幼儿园拿到第一朵小红花那天,回家冲进院里,不是喊妈妈,而是喊着童瑶姐,想第一个给她看。是她给我做的手工在班里得了第一名,可是妈妈告诉我她回老家治病去了,我看看手里的花,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妈妈说完后,我进屋去写作业,其实是悄悄地哭了。现在再想起来,嗓子眼里也还是酸酸的,像咽了好几斤的委屈。再看屏幕里,一种没有表情的表情,放在了路漫姐脸上。让我怀疑她刚才说的是今天天气好,适合晒被子。我的头发根阵阵发麻,就像回到那个没完成作业的开学日午后,被放在烈日下炙烤受罚的感觉。我伸手摸脑门,上面已经是汗。
  走廊西头的一间屋子,四面都是煞白的墙,没有窗户也没有钟表,这些程外都不需要,他坐在一张单人床边,手搁在桌上随意地敲着,没戴墨镜,眼珠微微向上翻。小林问,乐团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程外说,工作。你们学电影的平时都看什么书,看不看小说?小林说,看的。程外乐了,一说到书,他马上就咧开嘴,可小林说的书他都没看过,就把嘴又给合上了,只小声念叨着,现在竟都没人看经典了吗,竟没人看了吗?
  他们的酒杯第三次倒满了酒。小林再问到乐团和音乐,程外长出了一口气,我们每天都练琴,却不是对音乐的热爱,当一个人以音乐为生存,但这又不是他创收的方式,就太容易厌倦啦。我们就像招牌,残缺的地方正是有用的地方,用我们这块破招牌,可以换来爱心企业的金招牌,还有大量减税。这种工作,说白了就是施舍,我们都是洪七公的手下。而且这种情况不会改变,我们的身体不会改变,别人的眼光不会改变。总是去高档的饭店、大学演出么,起名叫山水乐团么,看起来挺有希望的事情。他越来越激动,嗓门越来越大,却在这句话出口后,一下子顿住了,像光盘卡碟,“嗨”了一声没再继续。喝了一口酒,他伸手找键盘,点开配乐,声嘶力竭地唱了首《朋友干杯》,他的眼珠向上翻到只剩眼白,头高高昂着,身子跟着音乐来回摇晃,手里的白酒晃出来好几次。   唱完歌,程外又文绉绉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小林问,那你如何定义你的一生呢?程外仰头把剩下的酒倒进嘴里,呛了一口,忍住了咳嗽。游戏呗,今朝有酒今朝醉,爱不爱情无所谓。还奢求什么呢?然后他一阵咳,咳着咳着变成了笑,摇头晃脑地站起身来去厕所。
  从四堵墙的房间出来,周围就明亮了,悄悄跟着他,摸索着挪向走廊,一点声音都听不见。他的头稍稍向上昂着,眼睛闭着。在拐角处,他撞到睡觉的虎妞,踉跄了一下,扶住墙,稳了稳身体,卯足了劲,一脚朝虎妞踢去。虎妞一个弹跳,跑着逃开让出了路。在那里,画面抖了一下,我分不清是我拿着摄像机的手抖了,还是小林的。于是不再跟随,定在原地,程外晃晃悠悠地去到院子,一点点的光,还有水流的哗哗声,等到亮光和声音都没有了,他转过身来,掏出打火机点着火,像个猩猩挥舞着双臂大喊,“我要点了这!点了这破院子!”回音还在响,火灭了,他好像摔倒了,放肆的笑声混在一片漆黑中。
  笑声和着一闪而过的一条条腿影,乱哄哄一下子停住,《茉莉花》的旋律抢先从安静中传出。乐声悠扬,我能听得出各种乐器的声响相互配合,每个音符都呆在它准确的位置上,节奏把握得刚刚好,时而紧凑时而缓慢。这种天赋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用我妈的话说,这是打从娘胎就扎在乐器堆里培养出来的乐感。伴随着音乐一起出现的,是一双双长度相同、也穿着相同鞋子的腿,在餐桌下或叠放在一起,或交叉着轻微晃动。这些腿,是我那天在桌下拍到的,它们现在又真切地在我眼前,并非梦里他们的脸。我觉得趴在下面的床垫像是燒着了,煲着我像煲汤一样,嘴里吐出的哈气是掀开锅盖的蒸汽,弄得屏幕上都起了白雾。
  白雾中是我自己,演出结束的晚上,坐在车上往窗外看。外面路灯一晃一晃的,等到屏幕中间的白雾先散去,我的头是个黑影,只有轮廓。
  当爸爸喊醒我时,我发现我又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久,摄影机的屏幕都暗了,天也黑了,虎妞早跑没影了。刚下完雪的院子映照着天空亮亮的,月亮在远处对着我,圆圆的,就像放大版的摄影机镜头。我想起刚才的梦,我追着小林和摄影机一直跑,我能够自由地跳进摄影机,又能轻松地跳出来,还能把摄影机拿在手里,就像小叮当的任意门。几个回合后,摄影机不见了,我还是在跑,小林在前面不住地回头示意我赶上。吸了一口院子里凉飕飕的空气,一瞬间我感到身体和脑袋都很轻。来到餐厅,大家都已经围着桌子坐好等我,我看向小林,小林依旧在笑,眼睛亮亮的。我坐好后,最喜欢的红烧肉正在桌上靠近我的位置。
  晚上睡觉前,我从背后勒住爸爸的脖子,爸爸僵住了,问我要干啥。我说,明天我不跟耿一鸣玩了,我要好好写作业。
  主持人:李振
  编辑:张元
其他文献
勿庸置疑,南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那里环境优美,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但同时,南非也是世界著名的高犯罪率国家之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华侨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今年以来,这里的华侨华人接连有多人罹难,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南非约有10万华侨华人    据说,目前在南非约有10万华侨华人。  中国人移居南非,大约始于17世纪,当时,不少广东顺德、南海、梅县等地华人陆续前往南
期刊
目前自费出国读书的人数连年递增,许多家长省吃俭用供孩子出国拿“洋文凭”,认为只要拿了“洋文凭”,回国后在就业方面就会吃香。然而,很多家长和孩子对所去国家接受的学位教育、文凭教育、课程教育并不了解,学成后拿到的“洋文凭”得不到国家承认。  当前真正的“洋文凭”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位证书,也就是在国外大学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得的学位证书,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第二类是文凭证书,是在国外大学或
期刊
遗忘之城  是的 ,遗忘之城确实存在。几年前莫名走失了的那块手表、那把梳子、门上的钥匙、越来越少的一次性黑皮筋、那串被忘记的密码,它们去了遗忘之城,变成了你。你就是这样逐渐成长和壮大起来的。还有四个月前从遥远的南半球寄来的那份快递包裹,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也偷偷去了你那里。  庆幸的是,我知道所有的它们都仍然存在于这个地球的表面上,不会飞去太空,也无法遁入地底。在它们的周围也许有纸板、塑料、泥土、花
期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被推向各派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建立后,天文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等相继落户,南京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镇。这一时期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高等院校汇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在传媒出版方面,南京在这十年中有了更大的文化影响力。1928年成立军用图书社,1932年成立拔提书局。1933
期刊
我仿佛做了個梦  一个缥缈的梦  在云雾中  寻找你的影子  有一天  我们在梦中相遇  万分欣喜  竟什么也说不出  只是相视一笑  默默离去
期刊
胡竹峰,一九八四年生于岳西,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雪天的书》、《竹简精神》、《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闲饮茶》、《空杯集》(繁体中文版)、《墨团花册:胡竹峰散文自选集》(繁体中文版)、《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不知味集》、《茶书》、《民国的腔调》、《击缶歌》、《雪下了一夜》等散文随笔集。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奎虚图书奖、滇池文学奖、红豆文学奖、林语
期刊
老舅等着咱们去钓鱼  进站刹车,双层巴士剧烈晃荡。哥哥把脸贴向车窗。  车下的弟弟先看见了哥哥,他冲着上层的哥哥,举了举手中的鱼竿。  哥哥等到弟弟上来,才把旁边座位上的背包拿开,放到了地上。弟弟却拍了拍哥哥的肩膀,要他把靠窗的位置让出来。哥哥照做了。  哥哥把弟弟的鱼竿小心翼翼地顺到座位下面,跟自己的鱼竿挨着摆好。弟弟的眼睛随着鱼竿上下移动,没得看了,视线转向窗外。弟弟没有包,他拎了一只塑料袋,
期刊
克洛伊的卧室是一间三米高的立方体。夜色从落地窗进入她的房间,她如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画画,月光落在白纸上。  她用马克笔勾勒出女人的眼睫毛,这是一幅无题的作品,内容是一只凝视的眼睛。  在另一张纸上,克洛伊画出了这个女人的背影,她在望着什么?  女人站在一栋高楼的顶端,前面是一片深不可测的都市,群楼之中,千万个电子管在黑夜下闪耀,却无法照亮地上的街道。  完成了这幅草稿,克洛伊抬起头——天上没有一颗
期刊
1  天花板上住着一尾鱼。  这是我的秘密。  它应该是从很远的大海游过来的,五彩斑斓的鳞片上还带着陌生的咸腥味,和我支离破碎的记忆一样。那条鱼游着游着,便突然闯进了我的画布,打翻一罐罐过分鲜艳的颜料,拖曳着在画布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嗨,别走呀!”我叫住它,突然想起在生命的某一时刻,我曾弄丢过这样一尾鱼。  “弄脏了画布还想溜?”这样想着,我便追了出去,跟着它,穿过走廊里浓烈的冬瓜汤热气,穿过
期刊
一  大剧院外的红地毯已经铺设妥当,两端各有一个呈九十度角的拐弯,分别通向正门口和一个车道的进口,中间直线最长的一段则是“走红毯”环节的中心区域。红毯靠里一侧立着一块高三米多长十几米的PVC板,上面是本届曲会开幕的巨幅喷绘宣传画,远看十分精美大气。红毯靠外一侧,每隔一两米便立着一个不锈钢礼宾柱,中间以红色缎带连接,从车道口一直延伸到剧院正门口,用来将众围观者挡在红毯区域外。  “走紅毯”仪式尚未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