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邦交的美好序曲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123456789zzul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苏联旋风”刮到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上午11时。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前数小时,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西蒙诺夫为副团长,前来参加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以下简称苏联代表团)。从天津乘火车到达北京。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筹委会的负责人几乎全体出动,前往车站迎接:宋庆龄主任,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副主任,还有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筹委会副主任兼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筹委会主任郭沫若和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筹委会总干事钱俊瑞等。在进站欢迎的200余位各界人士中,有董必武、高岗、陈毅、贺龙、刘们承、聂荣臻、章伯钧、马叙伦、蔡廷锴、谭平山、李立三、刘宁一、蔡畅、邓颖超、李德全、廖承志、茅盾等中共高级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
  法捷耶夫率领代表团成员下车,月台上掌声四起,钱俊瑞一一介绍前来欢迎的中方领导人。月台上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周恩来首先致欢迎词:“诸位先生这次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使中国人民感觉极大的光荣。诸位先生来到中国的时候,正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这是一个巧妙的象征,表示伟大的苏联乃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表示中苏友谊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而发展。”
  法捷耶夫的答词奔放有力,同样简短:“让美洲和西欧帝国主义阵营里的资产阶级的蠢材和败类吹他们的老调,说中国‘落后’吧。从今以后,中华民族,和伟大的苏联一道,和人民民主国家一道。在世界历史上是最先进的、有最高文明的、给全体人类指出道路的民族之一了。因为在我们的时代,高度的文化和文明。就是劳动人民的安乐和幸福,一切大大小小民族的独立、平等与和平的共处,普及的教育和无限制的人民的创造。而那些所谓‘文明’的代表,如同美帝国主义者老爷们和他们那些具有吃人面孔、宣传战争和种族优越论的报纸文丐们。已被历史甩到有人类历史以前的野蛮人的水平上去了。”
  当法捷耶夫一行步出车站时,站门外2000多名欢迎群众长久欢呼鼓掌,数十名男女少年呼喊着一拥而上,向每一位苏联贵宾献上美丽的鲜花。下午,苏联代表团参加首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聆听到毛泽东巨人般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0月3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发表演说之前,宣布苏联已经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大会执行主席宋庆龄、林伯渠、郭沫若、刘宁一,钱俊瑞、李德全以及各党派各团体代表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吴玉章、徐特立、沈钧儒等相继走到法捷耶夫、西蒙诺失面前,和他们一一握手。
  在此之前,法捷耶夫于10月2日去了趟天津,参加当日晚间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暨反对侵略战争、拥护世界和平大会。法捷耶夫对与会的30万群众发表演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伟大贡献,也是侵略者的大失败。这是全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的胜利。苏联人民一定尽其所能帮助中国的建设。”
  在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上。法捷耶夫在演说中十分动情地说:“我们留在这里的日子,将成为最幸福的日子。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与你们同住在面积广大的土地上。我们的人民是非常众多的。历史使我们的心灵广阔而开朗。我们作为胜利者登上世界的舞台。”
  法捷耶夫于1901年出生在特维尔省奇姆里城一户农民家庭,是苏联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优秀作者之一。他的童年是在南乌苏里边疆度过的,17岁那年加入共产党。21岁时,法捷耶夫的第一部小说《洪流》问世。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一书经鲁迅翻译推介,不仅让法捷耶夫本人成为中国各革命根据地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文学明星。而且也使其继高尔基之后当之无愧地登上苏联文学殿堂的领袖人物之位。当其时也。法捷耶夫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也风靡全球。鲁迅生前甚为推崇法捷耶夫那部以反映苏联内战时期西伯利亚游击队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毁灭》,称颂《毁灭》为社会主义的文学“一部纪念碑的小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此外,《毁灭》还得到毛泽东的极力推崇。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后。法捷耶夫头上正戴着“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学泰斗”一类的桂冠、他经常以苏联作家联盟总书记的头衔,率团出席诸如世界文化工作者保卫和平大会、世界科学文化界拥护和平大会、巴黎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等。所以,法捷耶夫的到来,自然就不是一件小事。更主要的是,在毛泽东昭示天下的新中国外交大政方针奉行“一边倒”的最初年代里,在四万万中国同胞以空前狂热的激情高喊“苏联老大哥”的岁月里,以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的到来,自然会受到远超规格的、空前热烈的欢迎。
  苏联代表团的成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他们在北京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连轴转,接二连三地出席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中苏友协欢迎晚会等活动。法捷耶夫在北京大学向20余所大中学校万余名学生发表演讲。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刚下车,就被热情的北大同学一直抬到主席台上。红绿纸花撒满了他们全身。同学们高兴地把帽子、衣服甚至书包抛向天空。法捷耶夫说:“我看见了你们的心。像太阳一样火热。”
  
  神州到处迎宾朋
  
  其实。在新中国还未宣布成立时,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准备和筹划热情欢迎来自苏联的贵宾了。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致电中央:中央9月20日关于欢迎以作家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的指示今日才收到,一切照电示执行。他并请示:在哈尔滨、沈阳两地,是否可动员有组织的群众到车站欢迎,以表示中国人民对中苏友谊的 热诚。9月24日,周恩来签发了中共中央给李富春的复电:“尚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复,同意动员群众至车站。”
  诚然。从法捷耶夫一行踏上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新中国的大地之日起。就被情绪高涨的中国人民团团包围。9月28日晚6时,法捷耶夫一行乘坐的火车缓缓抵达哈尔滨车站。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张策和哈尔滨市市长饶斌即趋前迎接。在车站休息室内稍事休息,盛大的欢迎会即开始举行。会场设在车站前广场,而对着雄伟的红军纪念塔。塔身高悬着由无数红灯精制的大五角星,在夜幕中明晃晃地闪烁着,引人注目。台上竖立着中苏两国领袖的巨幅画像。象征着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晚6时20分,大会在苏联国歌的悠扬乐声中开始。十几个身着彩衣的儿童跑到苏联代表团成员跟前献花,饶斌市长走到麦克风前致欢迎词。他强调称:中国的革命。如果没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苏联人民的援助。不会达到今天的胜利。他并号召哈尔滨各界认真学习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建国的经验。紧接着,由著名影片《青年近卫军》的导演格拉西莫失教授致词。他首先代表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胜利表示衷心的祝贺,表示苏联的科学和文学工作者们都愿赤诚地把先进的科学文化赠给中国的朋友,增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并代表苏联人民为英勇地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而祝福。他的讲话常被淹没在热烈的掌声中,听众连续高呼“斯大林万岁”以致谢意。会议始终在热烈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临散会前,忽然下起雨来,淋湿了到会群众的外衣,但全场都稳立不动,直到欢送苏联代表团成员登上汽车前往招待地点后才列队返回。
  法捷耶夫一行于9月29日凌晨1时20分抵达沈阳火车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欢迎群众的热情。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枫到车站迎接。夜色中,全市工人、学生代表列队向苏联代表团欢呼,儿童献花,鲁迅艺术学院学生表演腰鼓、耍狮子。欢迎群众最后集合到中山广场举行欢迎会。西蒙诺夫在李富春致欢迎词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我们到这里来,(苏联党和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发展和巩固伟大的苏联人民和伟大中国的人民文化工作者的友谊的联系。这个任务是巨大的、光荣的。”“20多年以来。我们苏联人就非常注意、非常关心你们的斗争。我们还在中小学校念书的时候,就注意中国人民军队胜利的消息。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地听到中国人民军队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勇事实。当我们自己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在维尔纳和柏林打仗的时候。我们知道也记得在这些日子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反抗日本占领者和卖国贼的英勇的战斗。”“20多年以来,我们的心常常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很高兴在沈阳向你们致敬。”“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破坏和战胜我们两个伟大的人民的友谊的同盟!”
  这是苏联代表团到来时的欢迎场面,热情而奔放。一个月后的欢送场面,同样如此。请读《人民日报》记者陆灏的文字:“欢送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的专车已到开车的时间了。发车铃已经响了两次,第二次的铃声一直持续了很久,汽笛也在嘟嘟地鸣叫。但红军歌舞团的米那也夫,仍然被我国出国文工团的团员们一次又一次地高高地举起来;西蒙诺夫和郭沫若久久地在热情地拥抱着、吻着。代表团的打字员古罗基娜掉下了感动的泪珠。”“专车已经徐徐开动了。但要走的人还被人群包围着没有上车,送行的人有的反而跳上火车去。贵宾们打开车窗伸出手来和每一个经过面前的人紧紧握手,送行的跟着已经开动的专车,跑着、追着,向车上伸过手去。”“专车已经开出月台了。列车一直向北驰驶,但是。中国人民火热的心也一直向北,想望着我们伟大的国际友人!”
  上海欢迎场面之一:18位战斗英雄双手捧着鲜花,送到苏联代表团每一个代表手里,又把光荣的渡江纪念章挂在代表们的胸前。曾杀伤过360多个敌人的射击英雄魏来国,为西蒙诺夫挂渡江纪念章后,西蒙诺夫紧紧拥抱了他。曾经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参加过战斗、担任少将旅长的西蒙诺夫,是这样热爱着战斗英雄。在从北京到上海的列车上,他和参加过长征、受过五次伤的杨世明作了七个钟头的谈话。杨世明快走的时候,向西蒙诺夫要个纪念章作纪念,西蒙诺夫热心地向别人要了一枚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给他。当时天很黑,西蒙诺夫让翻译给他划根火柴,亲手给杨世明戴在胸前,同时激动地说:“虽然我们两人不太年轻了,但我们的感情还是年轻的。”
  挤南欢迎场面之一:苏联代表团在山东济南停留了24小时。济南市举行了由五万群众参加的盛大的欢迎会。在大会快结束的时候。仁丰纱厂的全体职工向代表团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们渴望你们来到,但今天会场太大,可惜看不到你们,希望代表团会后能绕场一周,让我们能看到你们。西蒙诺夫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由乐队为前导,代表团在五万人的周围绕场行进。他们忙着挥手又忙着握手,穿过工人的、战士的、学生的行列。欢呼之声响彻云霄,每个人都以看到苏联代表团为自己的荣耀。
  
  刘少奇对夏衍当面叮嘱
  
  苏联代表团于10月11日自北京南下,第二站是上海,途中在南京稍事停留。
  1949年9月中旬,在上海主管文化工作的夏衍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后,刘少奇向他交代任务:在上海接待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为正副团长的苏联代表团和艺术演出队。苏联代表团是应邀前来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大会的,作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首任会长的刘少奇就是东道主,自然要运筹帷幄,有时还要到前台参与接待。
  夏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他知道,困难与棘手是不言而喻的。让夏衍颇感沉重的是神色严峻的刘少奇接下来的一段话:“现在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我们,国际上只有苏联是我们的朋友。新中国成立,苏联派来了第一个友好代表团,团长法捷耶夫又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所以我们接待这个代表团的工作,只准搞好,不准出一点差错。要记住。搞好一个党员和一个党员之间的关系也许还容易,摘好一个党和另一个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很不容易了。一定要搞好我们和苏联的关系。这是当前的国策,千万不要粗心大意。苏联进军东北的时候。我们在大连的一个领导干部和苏联人的关系搞得很紧张,苏方提了意见,这个干部受了处分(指当时的旅大行署副主席刘顺元抵制苏军大国沙文主义和扰民行径一事)。”末了,刘少奇加重语气交代夏衍:“这件事我们已经和恩来、陈毅同志商量了,你和萧三陪同他们。你们到上海后,要立即把我们的意见告诉饶漱石。总的一句话是,这次接待工作一定要搞好,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出了差错,你得负主要责任。”
  夏衍过去搞过一些外交工作,满以为能轻松应对,但万万没料到这次接待如此困难。以至近半个世纪后,他还在回忆录《懒寻旧梦录》里提到这一往事:“后来才 早晨乘车抵达长沙。受到程潜以及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等人的热烈欢迎。11月7日,长沙各界举行纪念十月革命及中苏友好协会长沙支会成立大会,西蒙诺夫出席。
  随后,西蒙诺夫上了前线。这从1949年11月11日毛泽东发给林彪等人的一封电报中可以看出端倪。电报是这样写的:林彪、克诚二同志。并告陈赓、刘邓: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同志等一行是否已到衡阳及如何往广西前线参观作战事宜,望电告。请你们十分注意此事。妥为招待及护送。确保其安全而又能顺利获得参观军队生活、军队作战及地方群众活动等方面的实际材料,以利其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写一部著作。如他们愿意继续随四兵团入滇应表欢迎。并一样妥为保护。
  当时。有关方面专门编发了西蒙诺夫在前方活动的简报。11月底的一期简报反映:苏联作家、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副团长西蒙诺夫来前方后,搜集了我军历史、干部战士、政治工作等情况。西蒙诺夫拟于12月21日(斯大林生日)前赶回莫斯科,不能在北京久停,但仍须搜集以下材料:一、拟访问一个工厂,了解工人情绪及个别劳动英雄的情况。二、访问一个经过土改的村庄。与国统区农村作一比较。三、了解华北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如教学法、活动与工作。四、调查一个自愿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五、对曾访问过的京郊巴沟村及以上各项,最好再备有书面材料,并译成俄文,以便带回莫斯科。
  12月3日,周恩来在这期简报上作了批语:“定一:请速约钱俊瑞、周扬商办。西蒙诺夫4号飞回北京。并将准备结果报告刘少奇。”
  12月9日,西蒙诺夫返回北京。次日晚间。西蒙诺夫和格拉西莫夫导演乘火车离京返苏。
  回国后,西蒙诺夫的《战斗的中国》于1950年10月发表。这距离他结束访华还不到10个月。这部作品描写的,正是中国刚刚结束的人民解放战争。当时的《苏联文学》介绍说:“此文系1949年秋天作者以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副团长名义率该团到达中国。后又以《真理报》记者身份随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进军大西南。目击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胜利的实况所写成。全文长达110页。记述了作者这次‘永远不会忘掉’的旅行。通过这篇作品。作者向全世界报道了这支钢铁般的队伍怎样英勇善战并怎样组织胜利。作者原是一个善于写报告文学,尤其善于写士兵的作家,《日日夜夜》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战斗的中国》是作者这方面的新的成功作品。”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办工作提出“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的“五个坚持”要求。“五个坚持”是机关干部的行为准则。作为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肩负领导区直机关党的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五个坚持”,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队伍建设。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上的坚定。结合群众路线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抓好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作为改革发展的先导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为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围绕中心、抓住根本,努力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自治区党委始终跟进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紧密结合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确定重点、拓展领域,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也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在给《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做的《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使命意识,再次阐述了学习这个他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全党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的重大意义、重点要求、主要内容、目标方向。  《序言》是一堂精辟讲述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重大
近日,一位朋友从外地回来办理经营执照。谈到这次办事经过,他感慨道,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情却还是“不好办”。  应该说,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许多部门的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观,做到了“来有迎声,走有送声”。这是有目共睹的,也受到了群众的称赞。但与热情态度相比,一些部门办事能力和效率还是跟不上,有些事情依然不好办。这种“不好办”原因有多种,或是有的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对本部门和个人带来“好
这里说的“江南”,不是指杏花春雨的大江南,也不是指关山月如钩、橹声轻入梦的小江南,而是指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镇——江南镇。  此镇南接龙门山脉(浙北仙霞山余脉),北濒富春江支流,一条大溪镶嵌于东边,成为与杭州富阳区的界河。  江南的村庄大都依溪而布。由于离山较远,村民建房便就地取材,无论是民宅,还是猪舍、牛栏、菜园,一应建筑全由溪中的大小石块堆砌而成。村里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也都由鹅卵石铺排而成。大
我今年75岁,已退休15年,担任社区党委宣传委员有10多个年头了。这虽是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职务,但我却干得很欢。  2004年3月,我在社区发起成立“青松科协”,把居民中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医务工作者、教师等组织起来,开展科普活动。11年来共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咨询活动66场次,参加活动的居民达40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和生活质量。我们社区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于成松,国家一级美术师,创造出独特新画种“复合油版画”,已出版个人画集51部。先后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美国费城、联合国大厦广场、华盛顿白宫广场、德国柏林、南极等地举办30余次个人画展。  画作《四川风光画集》系列先后选作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品,《中国风光画集》系列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礼品,《世界名人肖像》《中华历代名人肖像》成为部分学校使用的挂图,《
你靠什么获得成功“拼不起爹,咱只能拼自己了。”这是诸多80后、90后职场新人不二的回答。  可是,“拼自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孺子牛”(拼命工作不请示不汇报),另一种是“望天猴”(认真工作常请示勤汇报),你到底要做哪一种呢?  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孺子牛”,信奉书山有路勤为径,职场有路拼才行。还是拼命更靠谱。  可是混职场,“孺子牛”绝对敌不过“望天猴”。  有这样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孺子牛”,
无脊椎动物蜘蛛也能哺乳并长期养育后代  哺乳行为历来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特征。但是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科学家发现了首例无脊椎动物蜘蛛也能哺乳养育后代。  发现这一“传奇”的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权锐昌及其同事陈占起等组成的团队。陈占起观察到,新孵化出的幼蛛会通过吸食其母亲从生殖沟分泌出的液滴生长发育,并且在最初的20天之内完全依赖“母乳”存活。经成
1.毛泽东的炕桌:  方寸之地驰骋百万雄兵  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的这张炕桌,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伏案办公之物。在这张简陋的炕桌上,毛泽东起草了红军东征宣言,写下了《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反对自由主义》《战争与战略问题》等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名篇,并派遣红军抗日先锋队东渡黃河开赴抗日前线。  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在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领导抗战的制高点,在这张简陋的炕桌上,毛泽东日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