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理想 共享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 者 按
  教育需要协作,德育需要协作。学校与学校协作联动,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基于这样的认识,2008年10月,金华八中、兰溪五中、浦江三中、义乌四中等四所学校,开浙江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校际合作交流研讨之先河,共同签署了《金华市普通高中四校德育协作体章程》,四校德育协作体就此成立。此后,武义二中、磐安二中等学校陆续加入进来。时至今日,德育协作体共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的德育协作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本期专题
  金华市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建设
  
  金华市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以下简称“协作体”)成立3年来,共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的德育协作活动,分别是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金华市普高德育特色经验交流会、首届主题班会展示周、寝室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协作体“扩容”暨省级课题开题仪式、特色德育文化展示和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主题研讨。这些活动提升了各校的整体德育水平,扩大了学校的美誉度和教育的影响力,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 协作体创立的背景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终极目标性的地位毋容置疑,其引领性、渗透性、渐近性、整体性的特点,是每个学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深入,各地各学校对德育工作不断重新审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德育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加强,许多学校不仅积累了很多经验,且形成不少德育品牌。但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不容忽视。
  (一) 单一德育品牌建设的局限性
  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自身德育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通常是从德育工作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点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并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较短时间内即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正是这种短期行为可以实现短期效益,许多学校容易局限于或停留在单一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上,这无意中削弱了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薄弱环节,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短板”,影响了德育整体性功能的充分彰显与发挥,制约了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学校唯有坚持内涵发展,才能实现整体上的科学发展。学校德育品牌的培育与实施,则更需要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这样方可呈现品牌集聚效应,但其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进程容易受到诸如建设周期较长、教育资源耗费过多以及因学校领导调整导致政策思路缺乏连续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一些学校不情愿甚或无力实现这一转变。
  (二) 德育边缘化问题依然存在
  普通高中迫于升学竞争重压,德育边缘化问题始终没有得以真正解决,德育工作虚化现象比较普遍。一是一些学校对德育认识仍然不到位,全员德育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由于德育工作见效缓慢,成效难以量化,工作经常“出现反复”,这都容易使一些学校领导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而忽视德育。二是学校教学研究与交流的平台较多,机制也比较完善,但是德育工作的研讨与交流平台少之又少(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目前重点高中集群内的教研与联考平台很多,而本该最容易也最应该成立的德育协作平台却缺乏构建“抱团”发展的相应机制,各地区重点高中集群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合力作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上升不快),校际之间的几乎没有,甚至学校自身内部德育工作也大多仍以工作任务布置型为主。三是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浮躁的社会生态、长效机制的缺失等都助长了德育的虚化现象,如一些学校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德育目标虚拟化、内容空泛化、方式简单化、评价单一化等诸多现象,这些都表明“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仍然缺乏更多行之有效的载体。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把“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客观上需要构建一个稳定的德育联合体,由多个学校“抱团”深层次交流。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搭建平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在密切合作中实现各校由单一德育品牌向多元德育品牌发展,并在努力促进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全市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率先垂范和辐射作用。
  二、 协作体的特点
  协作体是普通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为了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相互配合的集体(组织)。协作体遵循“差异化、实效性、共同性”的工作原则,坚持“立足特色、错位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以期构建互补共享型之联合体。它具备两大独特内涵。
  (一) 成长性
  协作体在整体构想和筹备过程中,成员学校的构成即考虑了群体合作的现实性和发展愿景的迫切性等各项条件性要求。首先是生源群体的同质性。协作体学校均为金华市域范围内的省二、三级重点普高,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许多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和特点,特别在生源群体的基础方面十分相似,这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运作策略的共生性和问题探讨的共鸣性相对较强。其次是德育品牌的异质性。各学校目前都已经形成或正在培育形成某个领域内拥有各具特色的德育品牌:金华八中家长会工作、兰溪五中心理健康教育、义乌四中班集体建设、浦江三中寝室文化建设、磐安二中德性养育、武义二中学生自主管理。这为协作体的群体协作提供了可能,且坚持“品牌错位发展”的思路以确保各校协作发展的积极性。最后是学校发展愿景的迫切性。我们通过筹备阶段的深入了解和综合判断,确认各校主客观上均具备迫切需要德育整体上实现持续发展的愿景。以上三个特点共同赋予了协作体的独特禀赋:成长性,即通过交流研讨、共同探索、成果共享等实实在在的协作,让每个成员体都切身体会到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的“成长感和发展感”[1]。这不仅表现在通过积极参与协作,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师收获了成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得到了更为主动、健康的发展。可见,协作体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达到内部利益交换或实现某种控制,其发展过程也并非要形成特定的组织架构,所以在称谓上我们采用了“协作体”而非“共同体”,其终极目标是“‘人’的成长和改变”[1],学习、交流、研究、成长是其存在的主线。
  (二) 归属感
  协作体的另一个禀赋特点是归属感。协作体成员学校认同德育不仅是一项艰苦、复杂甚至需要人的无限忍耐品性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需要德育工作者愿意为之付出甚至愿意苦中作乐、乐在其中的工作。无疑,这是一群特殊工作者,特别是在如此喧嚣的社会生态下,独守一份清静和寂寞,需要耐性,更需要智慧的生存。各成员学校拥有一批志同道合、充满激情、勤勉务实、开拓进取的德育工作者,并共同确认德育不仅能够健全学生人格,而且能够激活学习的内驱力,产生教学的生产力;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使每个学生能够更有尊严和自信地学习、生活,并带着信心、愉悦、成就感昂首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未来。他们有志于共同研究德育工作,不断体验、实现自身的教育职业情趣和幸福。群众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校际交流的基本形式。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的合作性,乃至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性,协作体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倡导德育合作。同时,协作体也信奉彼得·圣吉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通过合作学习,“家”一样的磁场悄然形成,协作体各成员在拥有“共同的归属感”中开始由“我”变成“我们”, 实现共同的抱负。
  三、 协作体运作的策略
  协作体设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实行轮值制,以学期为单位轮流举办共同研讨的协作交流会议。同时,协作体特别邀请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及专家学者为主要成员,设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实行顾问团指导制度。3年来,协作体通过实践形成了如下策略性机制。
  (一) 品牌联动示范的运行机制
  首轮协作重点围绕德育品牌的联动示范。这规定了协作体的基本运行机制,即第一轮协作围绕品牌示范为主线开展工作,每次协作会议将轮值学校的德育品牌加以展示和推广,通过品牌的引进、嫁接、吸引、消化和创新,力争经过第一轮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校初步成为集班级建设、寝室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德性养育及学生自主管理等六大品牌特色于一身的德育强校,基本构建较为完整的学校德育品牌体系。此外,以各类德育工作小专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协作体的合作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可操作实践经验或具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运作规律。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年段的德育任务、要求和特点,我们针对德育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探讨,经梳理形成了三大类别九个专题,在每次协作会议上以决议形式把专题列入各校今后一段时期德育的重点工作,各校全力推进、扎实研究、总结经验,在下次协作会议上予以集中展示,共同分享。
  (二) 构建“四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为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3年来,协作体在具体实践运作中形成了四种基本的协作形式:一是特色交流式,包括围绕各校的德育品牌、特色德育活动和各类德育小专题的合作研究成果等,大家通过搭建平台,积极互动,分享成果;二是主题研讨式,是指每个学期重点围绕一个共同确定的主题进行共同研究摸索,进而把各校的一些基本做法在协作会议上经过彼此认真研讨,总结提升为协作体共有的宝贵经验,再加以及时推广;三是师资互训式,协作体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校领导、德育骨干力量、班主任开展互派交流活动,使之在互相学习、共同交流过程中不断促进专业发展,如首届优秀班主任巡回讲师团的成立;四是嵌入发展式,为使协作体在整体上获得持续发展,各校德育哪些方面还亟须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可以通过寻找吸纳特色学校予以加盟,也可通过内部成员开展协作集体攻关开发,在不断“嵌入发展”中,使协作体成为锻造优秀班主任的基地、学校德育管理干部成长基地,为探索德育队伍成长机制的研究提供实践样本。
  (三) 精心策划特色活动的创新机制
  德育特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是协作体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各校主要围绕品牌示范、队伍建设、合作研究等方面,着力进行德育特色观摩活动和协作体内部大型专题活动的创新设计与组织实施,分别就活动方案设计理念,活动特色创建的基本过程、内容与成功操作方法等进行总结整理,在密切联系中形成互动、互补、共享机制,以此为基础积累值得推广的典型案例,力促组织内部呈现并保持开放性状态。比如协作体3年来开展实施的7次大型德育协作活动,都是经过成员学校群策群力、共同精心策划的特色德育活动“盛宴”,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极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伍红林. “U-S”协作背景下的中小学校际共同体:动力、内涵与运作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其他文献
俗语说:“十年磨一剑。”回顾近十年来我校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五味陈杂,有浴火的痛苦、破茧的喜悦,也有理念转变的阵痛、革新推进时的无助与思考……然而,有思考便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所得。  我校坚守“轻负担、高质量”的阵地,从借鉴优秀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法、讲学稿)开始,结合学校特点,吸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的意见,最终将原初的“导学稿”锻造为现在的“全程助学单”,完成了质的飞跃。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主要是人文知识,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可以丰润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知识本身并非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属于学科知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其学科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学科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书本媒体,获取学科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获得必须经过学科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学科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很少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往往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现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而农村学校由于大量的优秀生源不断地流向各所“名校”,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断下降,教学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校在九年级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教研活动是让教师“自由舞蹈”,是在自己熟悉的文本领域内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情好,还是在一定规定范围、一定主题内“戴着脚镣跳舞”好?究竟哪一种教研形式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更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其间有痛苦,也有收获;有迷惘,也有坚持;有扼腕叹息、破茧成蝶,也有“英雄泪满襟”的释放与欢呼。一路行来,坎坎坷坷,点点滴滴,如今回首来路,整理成文,渴望交流与
期刊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新任务,兰溪五中努力探索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了“创建心育办学特色,开启幸福人生”的办学行动口号,意在寻找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 概况  1994年,我校开始在班级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德育之中。  2001年,我校成立
期刊
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师和学校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合作有助于激发与强化教师自身的发展意愿。埃尔与李(Earl and Lee)说:“是那种充满合作精神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紧迫感,因为在这种环境重视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控制焦虑,鼓励探索与思考,并为一致的目标而工作。”对于教师发展来说,“施压”和“解压”两者必须同时进行,而这关键要看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无。另一方面,教师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学
期刊
散文作品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教什么与该怎样教两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活动(即怎样教)的组织与展开。  散文作品教学与其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一样,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让学生在感知、欣赏、理解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认知作品中的生活世界。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把阅读的视点直
期刊
时下,集体备课成为许多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整个教研组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教师们即使统一进度,采用同一教案和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新老教师之间。为了帮助新教师更快成长,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跟踪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位是工作未满3年的新教师陆老师,一位是已工作15年的骨干教师袁老师,这里暂且称她为“老教师”。为了
期刊
读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人,无不对寿镜吾老先生一边大声朗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一边“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的情景印象深刻。这固然是这段描写的画面感极强的缘故,但又何尝不是因为仿佛能听到老先生抑扬顿挫的声调的效果呢。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它使人沉醉于心中的殿堂,放飞想象的翅膀。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信息的活动过程。这个舶来品与我们习惯的接受性学习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课改实践中,有些人仅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理解它,过于注重形式,将其视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教育经验直接照搬。以为上课时前后桌几个学生讨论几分钟就是合作学习;掂一掂物品的重量就是亲身体验;表演课文内容就是自主探究;让学生走出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