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now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良性病变,患病率7.8%~34.9%,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一直被认为是治疗EP的“金标准”。EP无症状患者居多,恶变的风险仅约0.8%,且约有25%的EP患者能自发消退,所以对于某些绝经前患者,常规TCRP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1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孕症人群的发病率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育龄妇女一种常见妇科疾病,病因不明,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但可以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与不孕。EP可长期无症状存在,故其发病率难以确切统计。在不孕症人群中,EP发生率呈增加趋势,这与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断的广泛应用有关。现有文献数据提示,EP在不孕症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32%[1]。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患有该病的女性常会出现异常阴道流血、腹痛及不育等情况。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宫颈口处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鉴别。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可以影响生育,在不孕症女性中EP患病率为32%。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中,EP占比21%~28%,研究报道EP的恶变率在0~12.9%之间[1]。EP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在4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