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木头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喜爱木头的质朴和清香。
  童年的夏夜,我躺在木头的条凳上,听奶奶讲笑话,笑着笑着就掉到了地上。于是爬上木头方桌,在满天星光下轻轻翻身,可以听到赤裸的皮肉与木头相接,发出慢慢剥离的声音,微微地,甜美地。
  那时候的邻居是一个斜眼的木匠。家里的木桌木凳都是他一手打造,还有我的七巧板和积木城堡。
  我曾去他家蹲在他面前,看他斜眼弹着墨斗,在光洁的木头上轻轻地做上标记。他正在完成一张雕花的大床,据说是别人家定下的嫁妆。我的腿蹲着有些酥麻,出去转悠了几圈,就发现那方方直直的木头长段正在瘦成一个耸肩的形状,还有即将完工的床尾,喜鹊登枝,枝蔓缠绕,如同一段缠绵悱恻的闺阁绝响。
  尽管结果总是让人新奇不已,但雕刻、拼接的过程在那时的我看来无疑是枯燥而冗长的。
  他家里永远只有那几把细长的凿子、锯子和一把斧头,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奇怪工具。我永远也看不清他到底是怎样去雕琢,只见他凿刻过的地方就会雪花般飘落下一阵木屑,满地都是,还有的在他的头发里优美地卷曲着,我想帮他摘下,又怕打扰到他。
  我百无聊赖地想起他以前告诉我这些木屑可以添在灶火里,容易烧火而且米饭会因此结出可口的锅巴。我想他家的饭一定很美味,便看向他家的厨房。其实那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房间,只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式灶台,灶膛里有几根焦黑的木头,凑近了还能嗅到木头专属的滚烫而细小的香气。
  难道他就是在这个逼仄的灶台前发现了煮饭的奥秘?我望着他依旧专注的身影,忍不住发出了疑问。他闻言微笑地抬头,抖落了一身的碎木屑:“我三天两头会忘记吃饭的时间,手头的东西最重要,哪顾得上再装一个高级货,我也使不来那些东西,简简单单像这些木头一样就好了……”
  我想象着在那些我看不见的日子里,他一个人,无人打扰,端坐在小板凳上,在简陋的小房子里,伴着他钟爱的木头,把一个个晌午坐成了黄昏。
  可能多数时候他的生活会粗糙得像那满地的木屑,但一旦触碰到那些方正的木头,他的心就会像一件光洁的完成品,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
  也许他会终身斜眼弹着一只墨斗,永远维持着内心的准绳。这样质朴而简单的生活,却因此透出一股木头的芬芳来。
  (指导老师:王红)
  评点:王冠婷
  在文中作者回忆了一个童年时的木匠邻居,热爱木工,虽然做工的过程看似“枯燥而冗长”,但是他却投入全部心力,废寝忘食,把这个工作当做艺术般钟爱,因此,“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整篇文章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于木匠专注于热爱的木头的敬佩,叙述流畅自然,富有场景感,语言优美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最后,结尾处以内心也维持着墨斗样标准的准绳,生活也沉淀下木头的芬芳来升华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在描述木匠的部分线索不够清晰,写得过散,应该在结构和框架方面多下功夫。此外,如果在深化立意方面多用些笔墨,会更具感染力。
其他文献
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科学的病出在文化上。缺乏科学传统,缺乏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大缺陷。中国人科学精神不足背后的原因,与我们的好奇心不足有关。中国人不喜欢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喜欢探求人与人的关系。而好奇心的缺乏,可能直接导致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不强。假如我们对世界不好奇,不从事超前的、根本性的科學研究,那么,我们可能总是落在为别人生产的层次上,这样发展起来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