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在语文阅读中的促进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在我国流传两千多年,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上至艺术殿堂,下至平民百姓,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深入人心。我在文化馆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深深地被那红红的纸片吸引住了,因为喜欢,,所以我与剪纸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能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怎样让剪纸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走进课堂,为语文阅读服务呢?
  剪纸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剪纸体教学的加入则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达到最佳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剪纸在这方面发挥着他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剪纸的有利优势,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剪纸的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剪纸技术适时地将图像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剪纸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剪纸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剪纸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图片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剪纸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剪纸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剪纸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剪了五壮士,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如《蝙蝠和雷达》这类科学性较强,并且无法观察、体验到实际场景的推理性说明文,教师不大好把握;原理讲多了就把课上成了自然课。学生对这类内容也不好理解,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文中的描述摸不着、看不到。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采用给学生看挂图或投影片,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以上方法我们都曾尝试过。由于课件的静止或简单抽象难以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兴趣不浓、想象不足、理解有限,给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我们在实践中根据这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运用剪纸创设情境。《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设计制作了一套剪纸以辅助教学。剖析蝙蝠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使用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实验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我先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先让学生从“蒙上眼睛”“封住嘴巴”“塞上耳朵”三个方面动手在课件中的实验,接着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捉蚊子的剪纸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由于剪纸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通过这一段探究性地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學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剪纸教学技术,把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到语文教学内容中去。
  总之,剪纸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在剪纸技术参与下的教学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再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调动情感,激发学习的欲望,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具体形象的视频效果,吸引了学生的视觉,集中了学生的听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民
期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回首望,一个个熟悉的女性的名字跃然脑海中,一段段佳话在耳畔回荡,一个个故事催人奋进,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她们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女性的楷模。  也许有人认为她们离我们太久远了,那刘胡兰、赵一曼、江姐呢?她们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如今的和平牺牲小我。历史不会忘记她们,人民不会忘记她们,她们的事迹代代传颂。她们的精
期刊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1.让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只有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审题,才能在行动上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测试:每人发一张试卷,试卷上一共有15道题,限时4分钟,4分钟做完有奖品。都是平时的一些常见题,只是在试卷头处对这次测试作了明确的说明和提出具体的要求:请认真把试卷读完,本次测试只做第5题。4分钟过去后,只有三四个同学把试卷交上来并
期刊
一、器材介绍  LED是发光二极管,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依靠半导体异质结中的电子通过势垒产生的能量迁越直接发光。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
期刊
摘 要:学生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校的整体工作。在我校精细化教育的理念下,由原来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管理,转型升级为学生自主管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凸显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管理中去,营造自主管理氛围,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实践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
期刊
拉格朗日點(Lagrangian points ) 指在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于1772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1906年首次发现运动于木星轨道上的小行星(脱罗央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阳的作用下处于拉格朗日点上。处于拉格朗日点的物体,向心力由两个大天体提供,且与其中一个大天体的角速度相同。下面分析高中阶段与之相关的典型物理问题。  例题1. 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难度要比在
期刊
一、爱和勤是聋校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个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爱学生。特殊儿童的心灵敏感和脆弱,在聋校里,大多数聋生都在校住宿,由于语言障碍,与人交流困难,往往凭借视觉来观察事物,这样很容易产生错觉和误解。低年级聋生还没有掌握手语,老师和他们的交流都困难,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班主任把更多的爱给他们。当班主任的爱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
期刊
自进入新课改以来,北京高考物理试题,逐步趋于成熟,每年都有些变化,年年有新题,年年有创新,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并能做到综合运用。它不仅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又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是全面的,对学科要求也是全面的,突出对物理学科素养的考查。现以2014年北京高考23题为引子(见附:2014年北京高考23题),浅谈万有引力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澄清
期刊
一、由一道碰撞习题掀起对碰撞的研究  碰撞的结果不可能出现在初始速度的前面,也不可能出现在共速之前,因为主动球还有撞击的能量。碰撞的结果只能出现在共速之后的一个范围内,就看势能是否能完全转化回动能。也不可能出现在完全弹性碰撞的速度之后,因为没有势能提供更多的动能。拓展一下我们的思维:所有的碰撞问题都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数字游戏来计算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对称法”,什么对称呢?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产生形变过
期刊
一个从事将外文译成中文的翻译工作者如果问我在提高翻译业务上首先应当注意些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注意对原文的理解。这好像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没有一个人会不理解原文而进行翻译的;理解是我们进行翻译的先决条件,这和我们具有外语知识同样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有什么值得提出来的!……但是事实怎样呢?我的学生做起翻译练习来,错误发生最多的还是在原文理解方面;不但如此,便在许多翻译工作者的实践中,有不少错误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