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让作文更有张力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阅读心得
  在文中,有两处对比:一是借助不同的背景“拂晓”和“黄昏”来进行对比;二是借助同一景物“小屋”不同时间下的情状进行对比。这两种对比,突出了山间小屋拂晓和黄昏时候光线变化的特点,将原本毫无生气的静态景物描绘成充满活力的动态景致,显得生动别致,突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让文章更有张力。
  二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郁达夫《故都的秋》
  阅读心得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特意将南国的秋拿来对比,除了将江南之秋的特点和不足展现了出来,更展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秋深沉的爱,故都的秋,秋味十足,令人神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手法,是文学类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或把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来做比较的写作手法。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可以充分显示出事物之间的矛盾,进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让作文更有张力。
  对比的写作手法,常用的形式有下面两种:
  一、同一人物、事物进行不同阶段的对比。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前后的变化就是属于同一人物不同阶段的对比,前期的祥子老实本分、自尊自强、勤劳善良,后期的祥子变得好吃懒做、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通过祥子前后的变化,既充分展示了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又深刻揭示祥子与其所处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二、不同人物、事物之间的对比。如部编版九年级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将同舍生的衣食住行和自己的衣食住行进行对比,就是属于不同事物间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得宋濂所要表达的想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更加突出。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可以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进而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困境助我成长
  ◎秦青娴
  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总会有许多困境阻碍我们,但是它能助我们成长,助我们走向成功。
  ——题记
  天空灰沉沉的,秋风带来萧瑟的寒意,包裹着我的全身。我不由打了个冷战,看着那树叶“哗啦啦”地掉落下来的萧条景象,感觉那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
  我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张红黑相映的试卷,一颗颗滚烫的眼泪滴落下来,把试卷染成一朵、两朵鲜艳的红。那一个个红色的大叉仿佛是刺骨的伤疤,张牙舞爪地狰狞着。
  我望向窗外,那树叶仍是“哗啦啦”地落下,那些曾经夺人眼球的漂亮花儿,此时也纷纷凋零,失去了往日的光华。看着窗外院子里那萧条的景象,秋天一来,曾经的繁华和生气勃勃都被夺走了,所有的花草都经受不住,纷纷销声匿迹了。
  或许“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正好应对了此时的景象,看着院中凄清的样子,我的心中涌出一股莫名的悲伤:难道就没有谁能够熬过秋气肃杀吗?果然花草都经受不起秋天的寒冷吗?
  感到自己有点胸闷,想去外面走走。不知不觉来到屋后的一片花田。只见那些花并不像其他花儿那样纷纷凋零,而是在秋风中摇曳着自己婀娜的身姿,傲然挺立,迎着秋风的洗礼。我走近一看,啊,是菊花!红一朵,白一朵,黄一朵,纷纷像雨后的蘑菇生长开来,它们是那么富有生气,那么高洁,那么灿烂地绽放着。
  看着菊花在秋风的洗礼中竟然如此灿烂,并不像其他花草那样残落,我的心头不由一震:菊花在这样寒苦的环境下,在其他花儿都经受不了的环境中,竟然“一枝独秀”,在萧瑟的秋天里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它是凭什么坚持下去的呢?在这样寒苦的困境下,它开得是如此的烂漫,难道不是凭它的毅力和坚持吗?而我呢,一个小小的挫折就如此颓废。与菊花相比,我的失败根本不足一提。
  人生若梦。或许生命中总是充满挫折,但请不要在困境中退缩,要敢于挑战困境,这是菊花给我的启迪。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磨炼自己,才能够散发出比之前更为璀璨的光芒,才能够不断成长,展望那诗一般的远方。
  (广东普宁市第二中学)
  点评
  小作者将“树叶”“花儿”与“秋菊”进行对比,突出了秋菊旺盛的生命力,給人以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进而表达出自己要学习秋菊在困境中不退缩的精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习作更有张力。
其他文献
唐朝的皇帝普遍都喜欢元宵节,唐玄宗和他的老爸唐睿宗尤为典型。   公元713年的元宵节,唐睿宗就作为太上皇到安福门观看花灯。宫女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百官也乐当一回吃瓜群众,尽情观赏,通宵达旦。   而不久前,也有和尚请求唐玄宗夜晚开城门,点上成百上千盏花灯,三天三夜不灭,唐玄宗也到延喜门观看花灯,纵情欢乐三天三夜。   直到左拾遗严挺之看不下去了,上奏章劝谏,唐玄宗这才收心工作。   但要
期刊
金秋十月,我们一家人到荆州游玩,一回想起那情景,就令我兴奋不已。  荆州算得上是个宝地,那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荆州小吃一条街了。那一条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小吃,香飘十里,一进街口,我们就已沉醉在美食的世界里。那里的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垂涎三尺,每家店里都挤满了客人。有家小店的生意十分红火,店门口都排成了长龙,为了吃到这家美食,我们不得不花时间排队久久等
期刊
文题呈现  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有那么一处地方,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眷念,留下了快乐的时光。在那里,有阳光的流泻与诗意,荡起你们儿时小小的幸福;在那里,有各种玩具,将趣味的欢乐,满满溢在心间;在那里,也许只是几本书籍和一杯淡淡的清水,却让心头甜美……  请以“记忆中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作文,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记忆中的乐园   在我的记忆中
期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已经从咿呀学语的“小屁孩”成为懂事明理的中学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无数的事情,这些事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熠熠生辉。对我而言,学会自我反省是其中很重要的感悟。  在九年级的时候,我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在班上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自己只不过是稍微认真了一点,这样的感觉真的太棒了!哈哈,我变得越来越骄傲。可是自从那件事后,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无知,就如墙角之花。 
期刊
我喜爱看风景,更喜欢记录风景,尤其是花草。那次与同伴们出去在湖边野餐,风景很好,我又忍不住拿出相机来。  桥对岸有一片花丛,花开正艳,惹人喜爱。我径直前去,拿出相機给一朵花来了个特写。可结果却不是很如意,特写镜头使我看到这朵花的瑕疵,它的一片花瓣被虫子蛀了一个小孔,水分散失后,变得枯黄,有些花蕊甚至没有了柱头。看来特写镜头不一定能适应预设的美景,于是,我后退一步到桥上,去拍花丛。  一阵微风吹过,
期刊
[文题亮相]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微笑、勤学、他(她,它)……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文题解析]  四川巴中市中考作文题目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有以下的特点:  1.有一部分命题权掌握在考生们手中,考生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2.与全命题作文相比较,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地方,让我的童年荡漾着灿烂的欢乐,那就是我的老家。  那里,有我活泼可爱的弟弟妹妹,有亲切热情的邻居,有蓝天绿水和清甜的空气,有清清的河水,还有大片大片的绿绿的茶园……  小时候,我总爱去那怡人的茶园玩。那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就像士兵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在灿烂的阳光下青翠欲滴。远远望去,那一笼笼绿就像清清的水,向那天际流去……在那样的氛围里,吹着山风,鼻尖绵延着一丝丝的香,心里也流
期刊
技法借鉴  议论性散文中的“微场面”,是指指向集中明确、语言简明形象、具有场面描写某些元素的场景。例如文中所写的纽约就是一个微场面,它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动作,但具备了时间(除夕)、场所(“帝国大厦”)、特景(1327只彩灯)、色彩变化(红色和金色)等构成场面的元素,其描述有所取舍,对论点“春节,重新看见‘我们’”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这样的微场面展示,能增强文章文化味,强化文章论述力。本文的微场面描述
期刊
如果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有GPS,并留下了足迹记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一生行走的轨迹,看到其成就背后更真实的生命脉络呢?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牵头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网站或许可以帮到你,在这张地图上,你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一生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一个地方曾接纳过的所有诗人。这一网站一上线即受到广泛关注,最初上线的前两天,點击量超过220万。  可以说,通过该地图,读唐诗宋词又多了一种
期刊
[文题亮相]  同学给我的丝丝情谊,我不曾忘记;师长给我的缕缕关爱,我不曾忘记;书本给我的点点启迪,我不曾忘记;生活给我的滴滴印记,我不曾忘记……现在,让我将它们一一拾起。  请以“拾起的______”为题作文。(提示:写作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技法写意]  对比法,就是通过人、物、事之间某一方面或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反映社会现象的写法。对比法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人物对比,二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