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基本素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已有20年了,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我的一些看法。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作文本质上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做人的基本素质的表现,正所谓“文如其人”。因而作文教学仅在“方式、方法”上训练,在“条条框框”上游戏,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健康情、意的培养,必然束缚学生思想,使学生的作文变得假、大、空、淡,走入“新八股”的境地,难以实现作文教学目标,而教师也终将“往不切实用的道路上钻研”。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和未来。“文当合为事而著”,教师训练学生作文还应体现为实际需要服务、为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需要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改变脱离生活、“漂亮的假话”的毛病,回归到“自然、真诚、纯朴、亲切”的轨道上来。如何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重在健全人格和丰富阅历上下工夫。具体地说就是:教会学生与人交流;教导学生真诚做人;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丰富学生生活阅历。
  一、教会学生与人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和见闻表达出来,交流的方式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对中学生作文教学应按从说到写的顺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作文都写得不错,反之连一句话也说不完整的人便谈作文色变。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口头的表达能力入手来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开展课前3分钟说话活动,指导学生口述见闻。2.巧设话题,让学生叙述。3.增设朗读、背诵、复述、讨论、辩论、演说等口语训练的内容。4.学生的作文草稿首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5.开辟第二课堂,创设发言机会。
  二、教导学生真诚做人
  真诚即真实、诚恳,体现在作文中就是抒真情、说真话、讲真知、露真心。古人云:“做人、作文以品为主。”人品、文品都以真诚为核心。初一语文第一册中提到要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话要真实、实在”。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真”是文章的灵魂。要使学生作文体现一个“真”字,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真诚做人。我的做法是:1.以教师的真诚赢得学生的真诚。2.把“说真话”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第一要素。3.引导学生就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进行作文。4.进行面批,直接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流露真情实感。
  三、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情生而意动。”情是作文的动力,也是文章感人之所在。只有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当他们接触外物时身心才会受到震动。“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行文时便会把情流露于笔端。
  培养学生情感应遵循“以情育情,以理育情,以境育情,以文育情”的原则。用教师对工作、学生、事业满腔热情的爱来感染学生的心;用富有激情的诗文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用通俗的道理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憎;抓住各种活动来发掘学生“火一样的热情、水一样的柔情”。当学生对身边事物有了情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进行情感过滤,使情意自然渗透于文中,学会以情驭文。
  四、丰富学生生活阅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学生生活越丰富,写作内容就越充实。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干瘪,文章又怎能真实感人呢?根据“生活——作文”的思想,我在作文教学中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进而获得主体体验。
  首先,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语文课堂要“唤起学生生机蓬勃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是沸腾的精神生活”。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组织学生谈话、讨论、辩论、演讲、表演,或播放音乐歌曲、展示实物模型、设计专门活动、巧用偶发事件等等。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造,课堂生活就一定会丰富多彩。
  其次,开拓课外生活。课外有广阔的天地,既有生动感人的劳动场景,也有陶冶心灵的自然风光,更有亲手创造美的客观体验。这些真实感人的生活要靠教师领着学生去发现。多年来,我的做法是:1.在校内开展“校园、学生融为一体,互促互进、互相美化工程”,领着学生参加各种节日典礼和校园文化创建活动。2.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或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参观风景名胜或历史古迹。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情感的开发,离开了生活和生活的需要,仅仅为作文而作文,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很难实现的。
其他文献
现代短篇经典《绣枕》与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鞋》书写的都是闺阁题材.两篇作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第一,故事发展的进程和情节颇为相似,而作家的姿态有所差异.第二,人物设置基
教学设计是指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制定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关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一、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提出  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是美国教育家Robert?Gagne。自从Robert?Gagne提出“ID”概念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教
期刊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热词,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涉及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在学习和成长上全面发展进步
“宁食头七醋,莫行贵州路”。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在流放云南,途经黔南时所作短诗《黄柏行》中的一句。昔日的黔南,车行丘陵路漫漫;今朝的黔南,一日千里不再难。贵州省黔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初版于1955年;它是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部集体编纂的专业工具资料书。时隔半个多世纪,如今重版,作为这部工具资料书的编者之一,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生态课堂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生态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学习空间也会变得很大,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将会大
全球化带动中国的发展,也牵动着世界的神经。“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10月中旬在重庆开幕,300多位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创新进行了深入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师生关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这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主观能动性 积极性  一、前言  初中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英语教材的改进,
【摘 要】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本文对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 语文 兴趣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