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只有他被毫无疑问地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莫扎特艺术创作的巅峰,将文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为歌剧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音乐特点;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57-1
一、引言
莫扎特作为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和艺术家,在歌剧领域中的钻研独树一帜,在当时的音乐剧领域内独领风骚。他的作品显示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当时封建贵族的讽刺。《费加罗的婚礼》是其代表性的作品,将艺术和喜剧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渗透,集中体现了莫扎特的美学观点,对后世的歌剧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从音乐和戏剧的规格方面,对《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探求其美学价值。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歌剧集中体现了莫扎特在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以及气氛渲染上的造诣,在音乐和乐器的编排上也是其本人创作的高峰。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经常在歌剧中运用交响乐的技巧,他强调主题间的对比和矛盾冲突,以此凸显音乐的戏剧性。通过不同组别间乐器音色的差异来描绘不同的故事场景,烘托刻画不同的人物内心性格斗争。同时,使用复杂的音响将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情感纠葛描写出来。在费加罗的这首咏叹调中,乐队不仅起到伴奏的作用,而且为费加罗情感的起落变化作补充或铺垫,为费加罗情绪变化的层层推进作渲染,器乐与声乐一道准确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心理刻画。
三、重唱艺术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
重唱是一种使音乐与戏剧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用音乐塑造人物、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音乐体裁,在这部歌剧作品中,莫扎特广泛运用了各种重唱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凡是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高潮和事件的关键之外,他都采用可重唱的艺术形式来诠释,将重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高度———重唱形式与情节相联系,从整体上表现了场面的音乐情绪,对每个心理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重唱成为了此部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重唱的数量和形式极为复杂,其中二重唱八首,三重唱四首,四重唱、五重唱各两首,六重唱一首,七重唱三首。这些重唱选段在独立的基础上各个声部又构成可纵向上的和弦结构,使得和声效果非常饱满,充满了对抗的力量。戏剧冲突与音乐的融合交织在一起,再加上乐队的伴奏,使其效果达到了歌剧的最高潮。剧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参与了重唱,在主要角色的唱段中重唱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成分。
在这部歌剧的演唱中,利用了声调和音量的不同来表达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对于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设计的十分巧妙和细腻。在整部歌剧中,最高音是苏珊娜,最低音是费加罗,声音的音色和人物的性格相匹配。
四、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艺术创作的一个巅峰,通过各种技巧的处理,表达了莫扎特对于贵族阶级的讽刺和平民阶级的热爱。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变化情况与性格,充分体现出独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他的音乐中饱含对于平凡人物的感情,达到了思想与情感的交融,因此能够打动人心,并且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他的音乐不论从什么年代来品鉴,永远有新的现实意义,从创作至今在世界歌剧的舞台上一直没有失去过它的光芒,不仅继承了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创造了属于自身的演唱特征和审美价值,对提升歌剧的整体价值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宝东.用精彩唱段刻画的生动人物:从《费加罗的婚礼》看莫扎特的歌剧精神[J].艺术研究,2007,(02).
[2]柳笛.钢琴伴奏在《费加罗的婚礼》之重唱的特征:以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和《女人心》为例[J].艺术研究,2003,(02).
[3]常磊.了解一种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07,(01).
作者简介:
周婉柔,江西上饶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音乐特点;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57-1
一、引言
莫扎特作为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和艺术家,在歌剧领域中的钻研独树一帜,在当时的音乐剧领域内独领风骚。他的作品显示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当时封建贵族的讽刺。《费加罗的婚礼》是其代表性的作品,将艺术和喜剧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渗透,集中体现了莫扎特的美学观点,对后世的歌剧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从音乐和戏剧的规格方面,对《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探求其美学价值。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歌剧集中体现了莫扎特在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以及气氛渲染上的造诣,在音乐和乐器的编排上也是其本人创作的高峰。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经常在歌剧中运用交响乐的技巧,他强调主题间的对比和矛盾冲突,以此凸显音乐的戏剧性。通过不同组别间乐器音色的差异来描绘不同的故事场景,烘托刻画不同的人物内心性格斗争。同时,使用复杂的音响将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情感纠葛描写出来。在费加罗的这首咏叹调中,乐队不仅起到伴奏的作用,而且为费加罗情感的起落变化作补充或铺垫,为费加罗情绪变化的层层推进作渲染,器乐与声乐一道准确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心理刻画。
三、重唱艺术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运用
重唱是一种使音乐与戏剧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用音乐塑造人物、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音乐体裁,在这部歌剧作品中,莫扎特广泛运用了各种重唱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凡是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高潮和事件的关键之外,他都采用可重唱的艺术形式来诠释,将重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高度———重唱形式与情节相联系,从整体上表现了场面的音乐情绪,对每个心理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重唱成为了此部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重唱的数量和形式极为复杂,其中二重唱八首,三重唱四首,四重唱、五重唱各两首,六重唱一首,七重唱三首。这些重唱选段在独立的基础上各个声部又构成可纵向上的和弦结构,使得和声效果非常饱满,充满了对抗的力量。戏剧冲突与音乐的融合交织在一起,再加上乐队的伴奏,使其效果达到了歌剧的最高潮。剧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参与了重唱,在主要角色的唱段中重唱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成分。
在这部歌剧的演唱中,利用了声调和音量的不同来表达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发展,对于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设计的十分巧妙和细腻。在整部歌剧中,最高音是苏珊娜,最低音是费加罗,声音的音色和人物的性格相匹配。
四、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艺术创作的一个巅峰,通过各种技巧的处理,表达了莫扎特对于贵族阶级的讽刺和平民阶级的热爱。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变化情况与性格,充分体现出独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他的音乐中饱含对于平凡人物的感情,达到了思想与情感的交融,因此能够打动人心,并且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他的音乐不论从什么年代来品鉴,永远有新的现实意义,从创作至今在世界歌剧的舞台上一直没有失去过它的光芒,不仅继承了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创造了属于自身的演唱特征和审美价值,对提升歌剧的整体价值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宝东.用精彩唱段刻画的生动人物:从《费加罗的婚礼》看莫扎特的歌剧精神[J].艺术研究,2007,(02).
[2]柳笛.钢琴伴奏在《费加罗的婚礼》之重唱的特征:以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和《女人心》为例[J].艺术研究,2003,(02).
[3]常磊.了解一种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07,(01).
作者简介:
周婉柔,江西上饶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