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五层四步教育模式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世界儒学研究大会上,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对儒学的评价说:“儒学文化将对世界新秩序产生重大良性影响。”当今的“国学热”,也是对儒家文化的弘扬。2004年,广东省深圳市民治小学就率先开始国学教育,自编国学教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7年,学校主动参与栾传大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总课题组带领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实效。本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做法是以孝道教育为切入口,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推进以年级为单元层层推进,形成了:“《经典》引路——活动体验——榜样激励——家校联动——科研提升”的五层四步的基本教育模式。
  《经典》引路,坚持“四个一”
  坚持每天学习一句经典 每天从传统经典中选取一句名言,在大屏幕、各班黑板上显示,大队委员利用课间操带领全校师生朗读两遍,各班主任利用课前3分钟带读、解释,引导感悟。循环往复,天天积累,点点渗透。
  坚持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 利用学校自编的《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学校统一安排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一年级《弟子规》和《千字文》,二年级《三字经》和《孝经》,三年级《大学》,四年级《中庸》,五年级《道德经》,六年级《论语》。学生利用早读、午读和课余时间自主背诵,在学期末接受学校组织的考核检查。学生背诵通过率超过98%。
  坚持每周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 这节传统美德教育课从语文课中安排,由语文老师负责讲授,具体内容为该年级必背经典篇目里的内容。如,一年级《弟子规》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二年级《孝经》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三年级《大学》教会学生“修身是为人之本也”。每个年级都要求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实践,传承中华美德思想。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一个主题 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围绕孝、礼、信、仁、义、忠、智为核心点展开,发动师生广泛诵读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孝经》《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系统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并从中选取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以书法、绘画、木刻、石刻、雕塑等等形式装饰于校园各个空间:校园路边是论语经典名句;校园地面上是大学经典如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楼是孝和忠的文化,如《孝经》节选、名句和二十四孝故事等;二楼是礼和信文化;三楼是仁和义文化;四、五、六楼是智文化。构建了立体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美德教育氛围,使师生课余闲暇驻足流连,品味古代圣贤名言,领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活动体验,彰显“四个性”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本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这些主题活动突出彰显“四个性”。①目的性:所有活动必须明确和达到一个目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②实效性:主题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实际,可行、有效;③规范性: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和活动管理制度,将主题活动进行规范管理;④常规性:传统美德教育是本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把一些重要主题教育活动列为固定的常规性活动,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学校的常规性活动主要有:①“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工程:要求每个学生背会一篇孝道文章《孝经》;每天向父母最少说两句关爱问好的话,每月要做三件孝敬父母的事,把行孝事迹记录下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德育处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表彰,每学期开展四项孝道教育主题活动;②尊孔拜圣活动:学校每年九月组织一年级新生到孔子像前行拜师礼,由班主任介绍孔子的故事,进行儒家思想及传统美德启蒙教育;③教师节庆祝活动:每年九月十日教师节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以集会、行礼、献花、演讲等形式感谢恩师,传承尊师重教美德;④庆祝“中华母亲节”活动:农历四月初二为孟子的生日,即孟母受难日,每年这一天本校举行大型中华母亲节庆祝活动,以集会、主题班会形式,“寻找成长的足迹”亲子摄影或“我的爸爸妈妈”主题征文,教育学生知孝行孝。
  榜样激励,实施“四个步骤”
  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注重抓典型树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做好“孝道之星”“助人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月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评选过程坚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学校表彰四个步骤,使评选规范、公平,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强化传统美德思想和行为。
  家校联动,搭建“四个平台”
  本校通过搭建家长学校、家访、家委会、家长会四个平台,向家长、社区宣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和做法,争取家长的高度认同,以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学习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的国学内容。
  科研提升,注重“四种水平”
  本校先后申报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实践研究》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礼仪教育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扎实进行,注重提升“四种水平”。
  第一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水平。学校利用课题加强刺激教师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内需,发给老师们每人一本《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让老师们自主诵读学习;同时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校本培训,通过听专家讲课、观看名家讲座视频等形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教授、永州孝文化促进会会长蒋经仟先生、深圳大学曹兆兰教授等多名专家曾受邀到本校指导讲课。
  第二种,提升教师课题研究水平。利用总课题组的平台和资源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增强研究的实效性。自2008年以来一共派出48名教师分别参加总课题组在河南三门峡、浙江嘉兴、湖北随州、江苏东海、深圳龙岗、江苏南京、重庆、大连举行的课题研究活动,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学校在2010年获得全国百佳示范校称号。两名教师评为全国百佳研究人员,六名教师评为全国百名最佳教师,两名学生评为全国百佳少年。
  第三种,提升整体道德品质。在研究中,积极开展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题研讨活动和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掀起诵经典学圣人之风,使传统美德内化为师生的思想动力,表现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整体道德品质水平。
  第四种,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坚持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通过研究,升华经验,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实践水平。
  本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点滴经验,简称“五层四步”模式,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本校师生整体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读圣贤书、行鞠躬礼成为本校的独特风景,知书识礼、亲亲而爱人成为师生的共同特质。民治小学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滋养学生精神,强健学生民族心,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民治小学)
其他文献
5月21日,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呼吁国际社会建立全球儿童教育紧急基金,以拯救处于冲突、危机中的儿童。当前在冲突地区有超过2000万名儿童失学,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受保护的权利。目前仅有2%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被用于教育,这意味着许多生活在冲突地区或难民营的儿童长期无法得到所需的教育,被战争或灾难摧毁了家园的儿童在街上流浪,面临着被贩卖的严重风险。布朗指出,在危机或紧急情况下,学校不仅要
《学周刊》2015年第12期刊登常鑫的文章指出:影视作品是由电视或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内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集音乐、构图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电影、电视剧、广告以及娱乐节目,是影视作品的常见类型。影视作品因其直观性,在文化传播、大众教育、社会生活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蕴含着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  随着影视作品创作内容的丰富、表演形式的多样化,所传递的信息不停地更迭,大量的不良教育因素夹杂在其中,影响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教育》记者了解到,这一措施是中国教育界努力了10年的结果。目前推行这一计划,最大的障碍是硬件设施改造——
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创造,在一定意思上就是对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追求。  调研背景  当代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强调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精神的培养与生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渐渐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观念。  影视、网络、手机等通讯与媒体的普及,让校园不再是象牙塔。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农村青少年学生迅
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是一所具有140多年历史的学校,为应对教育改革的浪潮,学校致力于特色学校创建,提炼“和美”特色文化,挖掘校内外文化教育资源,构建“和美”特色课程。校内的“豫章书院”和“潮州会馆”两栋清朝建筑历时百年,校外长堤一带涵旧纳新,这些都成为学校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历史文化活动和课程的资源。学校师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让校史讲解团成为学校一道靓丽风景,也让校园两座古建筑日益成为岭南建筑与教育
教科文组织: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任重道远  4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1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全世界仅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制定的全民教育所有目标。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至2015年全民教育计划目标包括:扩大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完成普及初等教育,尤其对于女孩、少数民族和被边缘化的儿童;确保青年和成年人获得平等的学习和生活技能的机会;到2015
关键词 国学教育  关键词解读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2004年以来,国学教育逐渐走进各地中小学课堂,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宠儿”。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学教育逐步向规范化靠拢。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在倡导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力度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国学教育践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关小学位于县政府所在地,2004年3月为响应整合教育资源的号召,由原县第一小学(蒙校)、第二小学(汉校)、第三小学(哈校)合并而成,后来又先后合并了四所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22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764名,主要包括蒙、汉、哈、维、回等10个民族,占学校总人数的80%。学校是自治县三种语言授课、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设施最完善的一所民汉合校。  为
感性与理性是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因为孩子年龄偏小、情绪感受强烈、身心脆弱等特点,而让音乐活动更偏向于感性的一面。其实,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其中既包含感性部分,也需要理性支撑。而规则作为理性的产物,在音乐活动中随处可见,如何运用规则,让理性的规则渗透于感性的音乐之中,笔者以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熊和小孩》为例,就音乐规则中感性与理性关系的思考案例
5月16日,由重庆市科委、市教委、市旅游局、市科协共同主办的重庆科普研学之旅正式启动。重庆日前推出了11条科普研学之旅路线,并首批推出1000个免费名额给公众,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魅力。据介绍,重庆科普研学之旅是为了整合国内外高校、科普基地、科技制造企业、学会、博物馆和景区等科普教育资源,推出的有关自然科学、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5条科普一日游线路和6条科普自由行线路,并推出1000个免费科普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