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世界儒学研究大会上,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对儒学的评价说:“儒学文化将对世界新秩序产生重大良性影响。”当今的“国学热”,也是对儒家文化的弘扬。2004年,广东省深圳市民治小学就率先开始国学教育,自编国学教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7年,学校主动参与栾传大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总课题组带领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实效。本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做法是以孝道教育为切入口,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推进以年级为单元层层推进,形成了:“《经典》引路——活动体验——榜样激励——家校联动——科研提升”的五层四步的基本教育模式。
《经典》引路,坚持“四个一”
坚持每天学习一句经典 每天从传统经典中选取一句名言,在大屏幕、各班黑板上显示,大队委员利用课间操带领全校师生朗读两遍,各班主任利用课前3分钟带读、解释,引导感悟。循环往复,天天积累,点点渗透。
坚持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 利用学校自编的《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学校统一安排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一年级《弟子规》和《千字文》,二年级《三字经》和《孝经》,三年级《大学》,四年级《中庸》,五年级《道德经》,六年级《论语》。学生利用早读、午读和课余时间自主背诵,在学期末接受学校组织的考核检查。学生背诵通过率超过98%。
坚持每周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 这节传统美德教育课从语文课中安排,由语文老师负责讲授,具体内容为该年级必背经典篇目里的内容。如,一年级《弟子规》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二年级《孝经》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三年级《大学》教会学生“修身是为人之本也”。每个年级都要求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实践,传承中华美德思想。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一个主题 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围绕孝、礼、信、仁、义、忠、智为核心点展开,发动师生广泛诵读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孝经》《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系统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并从中选取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以书法、绘画、木刻、石刻、雕塑等等形式装饰于校园各个空间:校园路边是论语经典名句;校园地面上是大学经典如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楼是孝和忠的文化,如《孝经》节选、名句和二十四孝故事等;二楼是礼和信文化;三楼是仁和义文化;四、五、六楼是智文化。构建了立体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美德教育氛围,使师生课余闲暇驻足流连,品味古代圣贤名言,领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活动体验,彰显“四个性”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本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这些主题活动突出彰显“四个性”。①目的性:所有活动必须明确和达到一个目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②实效性:主题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实际,可行、有效;③规范性: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和活动管理制度,将主题活动进行规范管理;④常规性:传统美德教育是本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把一些重要主题教育活动列为固定的常规性活动,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学校的常规性活动主要有:①“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工程:要求每个学生背会一篇孝道文章《孝经》;每天向父母最少说两句关爱问好的话,每月要做三件孝敬父母的事,把行孝事迹记录下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德育处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表彰,每学期开展四项孝道教育主题活动;②尊孔拜圣活动:学校每年九月组织一年级新生到孔子像前行拜师礼,由班主任介绍孔子的故事,进行儒家思想及传统美德启蒙教育;③教师节庆祝活动:每年九月十日教师节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以集会、行礼、献花、演讲等形式感谢恩师,传承尊师重教美德;④庆祝“中华母亲节”活动:农历四月初二为孟子的生日,即孟母受难日,每年这一天本校举行大型中华母亲节庆祝活动,以集会、主题班会形式,“寻找成长的足迹”亲子摄影或“我的爸爸妈妈”主题征文,教育学生知孝行孝。
榜样激励,实施“四个步骤”
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注重抓典型树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做好“孝道之星”“助人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月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评选过程坚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学校表彰四个步骤,使评选规范、公平,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强化传统美德思想和行为。
家校联动,搭建“四个平台”
本校通过搭建家长学校、家访、家委会、家长会四个平台,向家长、社区宣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和做法,争取家长的高度认同,以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学习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的国学内容。
科研提升,注重“四种水平”
本校先后申报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实践研究》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礼仪教育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扎实进行,注重提升“四种水平”。
第一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水平。学校利用课题加强刺激教师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内需,发给老师们每人一本《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让老师们自主诵读学习;同时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校本培训,通过听专家讲课、观看名家讲座视频等形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教授、永州孝文化促进会会长蒋经仟先生、深圳大学曹兆兰教授等多名专家曾受邀到本校指导讲课。
第二种,提升教师课题研究水平。利用总课题组的平台和资源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增强研究的实效性。自2008年以来一共派出48名教师分别参加总课题组在河南三门峡、浙江嘉兴、湖北随州、江苏东海、深圳龙岗、江苏南京、重庆、大连举行的课题研究活动,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学校在2010年获得全国百佳示范校称号。两名教师评为全国百佳研究人员,六名教师评为全国百名最佳教师,两名学生评为全国百佳少年。
第三种,提升整体道德品质。在研究中,积极开展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题研讨活动和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掀起诵经典学圣人之风,使传统美德内化为师生的思想动力,表现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整体道德品质水平。
第四种,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坚持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通过研究,升华经验,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实践水平。
本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点滴经验,简称“五层四步”模式,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本校师生整体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读圣贤书、行鞠躬礼成为本校的独特风景,知书识礼、亲亲而爱人成为师生的共同特质。民治小学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滋养学生精神,强健学生民族心,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民治小学)
《经典》引路,坚持“四个一”
坚持每天学习一句经典 每天从传统经典中选取一句名言,在大屏幕、各班黑板上显示,大队委员利用课间操带领全校师生朗读两遍,各班主任利用课前3分钟带读、解释,引导感悟。循环往复,天天积累,点点渗透。
坚持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 利用学校自编的《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学校统一安排每个年级每学年至少背诵一篇经典:一年级《弟子规》和《千字文》,二年级《三字经》和《孝经》,三年级《大学》,四年级《中庸》,五年级《道德经》,六年级《论语》。学生利用早读、午读和课余时间自主背诵,在学期末接受学校组织的考核检查。学生背诵通过率超过98%。
坚持每周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 这节传统美德教育课从语文课中安排,由语文老师负责讲授,具体内容为该年级必背经典篇目里的内容。如,一年级《弟子规》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二年级《孝经》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三年级《大学》教会学生“修身是为人之本也”。每个年级都要求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实践,传承中华美德思想。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一个主题 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围绕孝、礼、信、仁、义、忠、智为核心点展开,发动师生广泛诵读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孝经》《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系统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并从中选取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以书法、绘画、木刻、石刻、雕塑等等形式装饰于校园各个空间:校园路边是论语经典名句;校园地面上是大学经典如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楼是孝和忠的文化,如《孝经》节选、名句和二十四孝故事等;二楼是礼和信文化;三楼是仁和义文化;四、五、六楼是智文化。构建了立体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美德教育氛围,使师生课余闲暇驻足流连,品味古代圣贤名言,领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活动体验,彰显“四个性”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本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这些主题活动突出彰显“四个性”。①目的性:所有活动必须明确和达到一个目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②实效性:主题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实际,可行、有效;③规范性: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和活动管理制度,将主题活动进行规范管理;④常规性:传统美德教育是本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把一些重要主题教育活动列为固定的常规性活动,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学校的常规性活动主要有:①“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工程:要求每个学生背会一篇孝道文章《孝经》;每天向父母最少说两句关爱问好的话,每月要做三件孝敬父母的事,把行孝事迹记录下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德育处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表彰,每学期开展四项孝道教育主题活动;②尊孔拜圣活动:学校每年九月组织一年级新生到孔子像前行拜师礼,由班主任介绍孔子的故事,进行儒家思想及传统美德启蒙教育;③教师节庆祝活动:每年九月十日教师节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以集会、行礼、献花、演讲等形式感谢恩师,传承尊师重教美德;④庆祝“中华母亲节”活动:农历四月初二为孟子的生日,即孟母受难日,每年这一天本校举行大型中华母亲节庆祝活动,以集会、主题班会形式,“寻找成长的足迹”亲子摄影或“我的爸爸妈妈”主题征文,教育学生知孝行孝。
榜样激励,实施“四个步骤”
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注重抓典型树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做好“孝道之星”“助人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月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评选过程坚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学校表彰四个步骤,使评选规范、公平,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强化传统美德思想和行为。
家校联动,搭建“四个平台”
本校通过搭建家长学校、家访、家委会、家长会四个平台,向家长、社区宣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和做法,争取家长的高度认同,以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学习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的国学内容。
科研提升,注重“四种水平”
本校先后申报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实践研究》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礼仪教育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扎实进行,注重提升“四种水平”。
第一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水平。学校利用课题加强刺激教师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内需,发给老师们每人一本《中华经典美文自主诵读本》,让老师们自主诵读学习;同时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校本培训,通过听专家讲课、观看名家讲座视频等形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教授、永州孝文化促进会会长蒋经仟先生、深圳大学曹兆兰教授等多名专家曾受邀到本校指导讲课。
第二种,提升教师课题研究水平。利用总课题组的平台和资源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增强研究的实效性。自2008年以来一共派出48名教师分别参加总课题组在河南三门峡、浙江嘉兴、湖北随州、江苏东海、深圳龙岗、江苏南京、重庆、大连举行的课题研究活动,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学校在2010年获得全国百佳示范校称号。两名教师评为全国百佳研究人员,六名教师评为全国百名最佳教师,两名学生评为全国百佳少年。
第三种,提升整体道德品质。在研究中,积极开展关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题研讨活动和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掀起诵经典学圣人之风,使传统美德内化为师生的思想动力,表现为自觉行动,从而提高整体道德品质水平。
第四种,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坚持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通过研究,升华经验,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实践水平。
本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点滴经验,简称“五层四步”模式,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本校师生整体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读圣贤书、行鞠躬礼成为本校的独特风景,知书识礼、亲亲而爱人成为师生的共同特质。民治小学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滋养学生精神,强健学生民族心,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民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