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素质教育”的解释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促进个体德智体美的发展,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以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最初的时候是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缺乏人文知识训练而提出的。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也对素质教育作出完整的定义,他说,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柳斌主任同时指出,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该有固定的模式。
  素质教育肯定不是我们曲解的加班加点、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而恰恰这种曲解的气势,在社会上甚至在教育界却有增无减。把语文课变成情景表演课就是素质教育吗?把数学课娱乐化就是素质教育吗?大规模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贫问苦就是素质教育吗?开办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就是素质教育吗?素质教育实施近20年,但很大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是在“轰轰烈烈谈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结果,素质教育教出的学生连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素质教育教出的学生连起码的文明礼让都不知道,素质教育教出了许多“高分低能儿”。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深刻而艰难的教育教学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要求社会提供和创造诸多必要的条件。
  
  一、比较富裕的经济条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缺少一定的经济基础就难以放开手脚,至少不能全面的开展素质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连起码的校舍、起码的教学场地都没有,连学生学习起码的笔纸都没有,那又怎么能开展素质教育呢?也至少不能全面地开展素质教育。
  
  二、要求社会、学校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用人机制和体制,为各色各样的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要扎实地开展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小组就能顺利开展起来的。必须保证全社会都能重视起来,整个学校重视起来。重视有真才实干,重视各种有才学的人才,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是将军的坚决不让做士兵,是帅才的坚决不让成庸才。这样让每个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艺“发扬光大”,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素质得到发展。
  
  三、家庭、学校、社会要破除“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的体制和观念
  
  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思想,那就是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才算有出息,一张试卷定终身。当然,这些都是由于单一的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机制所造成的。素质教育被挤出课堂,成为学生业余时间的“加餐”。只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不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书面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指导;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分数高实际能力低就录取的体制,也大大扼杀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想法。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平和的心态环境,发展个人的爱好和特长,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处于竞争状态
  
  学生学习老师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所以,学生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不是去和别人比名次、比奖状。良好的心态环境是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急功近利的心理本来就不是健康的心理,这样又怎么去培养其他的素质呢?
  
  五、改革和调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和评估标准
  
  素质教育要想落到实处,必须要改革和调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和评估标准。要从综合、全面、经常的角度去考核。既考核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也考核德智体是否全面发展,又考核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要说明的是:这种考核制度既不是单一地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也不单纯地是琴棋书画、舞蹈钢琴。这样课上是应试教育,课下是素质教育。无疑是给孩子们的一种“增负”。素质教育不是平均发展,而是个性差异发展,应该依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去发展自己的素质。
  
  六、建立一支庞大的重视并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其实,真正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对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首先,学校应该重视素质的培养,保证该开的课程开齐,给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空间。其次,能有一支重视素质教育的管理干部队伍。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要有一支懂得并重视素质教育、自身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
  “悟得真经颇不易,只学皮毛巧成拙。”素质教育的命题没错,经是好经,只是到如今,经文尚未看懂,已经糊里糊涂念了好些年了。素质教育提出这么长时间,要全面地切合实际地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的过程和规律,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转型期。究竟怎样搞素质教育?诚如何永康教授所说,只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采取兼顾的做法了。
其他文献
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同学们理解的快慢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预习了课文的同学,就会易理解、易接受,学得也深入。那么,指导学生预习该注意哪几点呢?    一、清除文字障碍    预习课文,首先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查字典注音,识字词懂句意,不懂的作记号。    二、朗读课文    扫除了文字障碍以后,为了把生字词记得更牢,必须把课文内容多读几遍。要求: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直到顺口。  “书读百遍,
期刊
有教育专家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要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现实是怎样呢?我执教四年级时,曾经布置一篇名为《我的校园我的家》的命题作文,结果令人沮丧:70%的作文都是摘抄或者组接而成的。由此可见,“不诚实”的种子已在一部分同学的心里发芽了。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小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我们不能侧重于
期刊
一、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有美好的职业情感,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浓烈深沉的情感是语文课较突出、鲜明的特点。如:读了来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火车站送别时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作者自始自终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描写一个动人的故事。《背影》的抒情是含蓄的、内在的,它自然地流露在故事中,有层次、有节奏地随着故
期刊
即使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课堂缺乏色彩而大伤脑筋。一根粉笔、绘声绘色的语言、有趣的但却无法产生动画效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黯然失色。如今,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等方面根本性地发生了变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期刊
绿色化学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一门新兴学科,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原子经济学等。绿色化学的目标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最终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把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新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
期刊
一、调查目的    1、真实了解2007届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为高三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2、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改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现实依据。  3、为开拓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新局面积累经验。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在07届1—12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80份,收回有效试卷179份。  2、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自己编制的
期刊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教研组作为学校的教学业务管理基层组织,承担着本组的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的职责。我们化学组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创造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根
期刊
国外有学者提炼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教学反思也正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
期刊
现代战争不光是武器的较量,而且是军人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较量,以上四种素质构成战斗力的结构,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实践表明,心理素质不能全部通过思想教育、技术训练和体育训练而自然养成,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科目和内容,使心理训练贯穿于整个军事训练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军人的心理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一、提高军人智力的训练    这一点就是培养军人顺利使用
期刊
中国历史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各地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大家采用的教学方法虽不尽同,但各有千秋。究竟哪一种方法为好?我认为方法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及教学设备等)来确定。现将我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尝试汇报如下:  我们是市属非重点中学,教学设备比较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