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搞好数学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严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历来被许多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不少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才能不断提高,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当指出它的应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强烈起来。如讲二次函数的应用时,列举如下实际问题:用1600米长的篱笆围一个矩形菜园,要使面积最大,应当怎样围法?这类问题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要想解决它们,就要学习求最值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知识的获得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做为教师应善于提出矛盾的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甚至引起学生的争论,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180°=π弧度后,提出“π=180°吗?”“π=3.14吗?”“π=1弧度吗?”三个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会知道小学里π是圆周率,中学里π是无理数,现在又知道π是一个平角的弧度数,这样使他们对π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对弄清弧度的概念有了主动要求。
  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手工活动,自己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确,语调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 阅读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具体的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内容。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以出示阅读内容: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可以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阅读中的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 讨论习惯的指导与培养。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求证角或线段的相等”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一些有关探索规律的章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导与培养。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目的、主动、积极地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可以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变化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关于平行的事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分析引出平行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学生总结习惯的指导与培养。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学习小组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地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结、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提高,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组织好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可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比赛、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活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多鼓励他们,充分肯定他们的动手能力,发现进步的地方要给予表扬,使他们的心灵在表扬中受到震动,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待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积极研究和探讨,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互动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着重论述师生互相动,情感互动,人境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 互动教学    语文是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个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以发挥其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成为广大语文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中学教育,特别是对中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往实践的机会,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我们要想培养
期刊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应试教育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往往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转化不成能力,学生缺乏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认知过程、注重情境设置,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二、尝试的期望目标  1. 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教
期刊
新编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在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感染下,不断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在情境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教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往往处于分散、松弛的状态,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情”,给学生创造一种“
期刊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培养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决定的。人文性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人文素质的教育更不可少,应放于首要位置。  就目前现状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在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在普通高校教学中面临一些困境,这无疑对该门课程教师言传素养与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的幽默性、哲理性、故事性、抒情性四方面入手,寻找激活《大学语文》课堂的钥匙,以期收到良好的传授效果。  关键词:《大学语文》 幽默 哲理 故事 抒情     不可否认,现在一般高校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常常扮演比较边缘的角色,面临较尴尬的局面。尽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人文
期刊
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是带着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去认识和理解,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认知和情感相互统一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潜
期刊
数学教师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思维上的特点及数学思维过程的规律,下面就中学数学思维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维的启动  所谓思维启动系指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思维真正实施于问题情境,成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内部心智活动。目前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主动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或自己拟选的)问题情境面前迅速进入思维状态,因而能主动探求新知识,积极发表意见、回答问题
期刊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中语文教学应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动人,熏陶浸染,激发道德情感;要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 融入 语文教学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深入,现在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指导教学的标准。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略谈几点拙见。  一、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地唱着独角戏,下面学生死气沉沉地睁着朦胧眼,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何谈能力的培养呢?新型的课堂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