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好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i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嗨,各位朋友好!
  什么?我谁呀?那位朋友你急个什么劲儿呢?你不要打断我的话我不是就说了吗?——我姓罗,大名也就是户口本上的名叫罗玉成,小名叫小成。我今年快五岁了,明年该上学了。什么?……大声点儿。你耳朵才不好呢,我没听清是因为你的声音太小!我怎么装大人说话了?小孩子就不该说“各位朋友好”吗?大人的朋友是朋友,小孩子的朋友就非得说成“小朋友”吗?这是谁规定的道理?不管谁规定的,我才不认这个理呢!各位朋友!各位朋友!我偏这么说。哈,怎么安静了?没反对的声音了?没人再打断我了?那么我接着说了啊。我有一个哥哥叫罗玉朴,他没小名,爸爸妈妈就叫他玉朴。我哥比我大15岁,已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工艺美术的。是不是亲哥?当然是亲哥啦!前几年不是允许生二胎了吗?总希望再有个女儿的我爸我妈,所以就又有了我。我爸我妈后悔没后悔?从他们对我的表现来看,肯定是没后悔的。如果他们后悔了,即使有一点点儿后悔,那我也是感觉得到的,我又不傻。事实是,我很聪明,在这个世界上起码有三个人深信这一点,那就是我爸我妈和我哥。自从有了我,我爸我妈再就没说过希望有个女儿的话。
  我妈常说的倒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我爸就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咱俩的想法总是一致的。”
  他们那么说时,我往往在睡觉。爸妈坐在我左右的床边上,都笑微微地看着我,那时我爸笑得比我妈更开心。
  我呢,其实有时候也没睡着,只不过是在闭着眼睛装睡,偶尔把眼睛偷偷睁开一条缝儿。我喜欢爸妈一左一右地坐在床边看我,谈论我——那会使我觉得自己对于他们很重要,当然也会使我感觉良好。
  所以,什么都不想玩儿的时候,我喜欢假装睡着了一会儿。因为我醒着的时候,爸爸妈妈反而不那么笑微微地没够似的看着我了,也不会说那种话了。
  对了,该聊聊我爸我妈了。
  我爸是湖北武汉人,大学毕业后成了北京人,在一家国企的房地产公司任设计师。托我爸的福,我的家挺宽敞,我从小就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房间。和许多一般人家的孩子相比,我的命可以说挺好的了。我自己也很知足,从小生活得快快乐乐的。不但不理解什么叫“不开心”,甚至也没感受过什么是“不顺心”。我妈是老北京人家的女儿,在邮局工作。虽然姥姥姥爷是老北京人,他们的家却没法与我家相比,在一条老胡同里,具体说是在一个人家较多的老院落里,住的是一大一小两问老平房。
  我要讲的是我才四岁多一点儿那时候的事。
  2020年春节前,妈妈陪爸爸回武汉探望我的爷爷奶奶。我哥因为暑假时独自去武汉看望过爷爷奶奶了,也因为他自己联系了一家公司,超前实习,爸爸妈妈就批准他不用一同去了。我是非常想去的。只要是出远门,不管是不是去爷爷奶奶家,也不管是去哪里,我都想去;我正处在小男孩儿渴望出远门的年龄。即使不出远门,我也是一个在家里待不住,喜欢在外边玩儿的男孩儿。但我感冒了几天刚退烧,爸妈怕我一出远门又折腾病了,决定不带我去;我是个容易感冒的孩子。
  妈妈出家门前嘱咐哥哥:“照顾好你弟弟,他的感冒还没彻底好,千万别让他又发起烧来。”
  哥哥说:“没问题。”
  我生气地说:“我才不用他照顾。”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别闹情绪嘛!不带你去,是为你好。要听哥哥的话,让哥哥省心。”
  我一甩头,跑进自己的小屋去了。
  一会儿,哥哥出现在小屋门口,问我:“想不想哥哥陪你玩会儿呀?”
  我已经躺在床上了,不理他。
  哥哥又问一句,我猛地坐起来,大声嚷嚷:“别烦我!”
  哥哥笑了笑,转身离开。
  自从我开始认识人了,除了爸爸妈妈的脸,我能记住的第三张脸,就是哥哥的脸。除了“爸”“妈”,我学会的第三句话是“哥”。一个单字究竟算不算一句话,这我可不清楚,但咱们何必讨论这个问题呢!
  到我一岁多的时候,也就是会叫“哥”以后,我开始明白了一种关系,那就是——除了爸妈,哥也是愛我的一个亲人。
  像许多城里人家的小孩儿一样,我也是由阿姨带大的。我跟阿姨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我入托以前,阿姨睡在我旁边的日子比妈妈睡在我旁边的日子还多。人真是好奇怪,虽然阿姨对一个小孩子的照顾比爸比妈比哥要周到,但小孩子见了爸爸妈妈和哥哥,还是会觉得格外亲。如果连续几天没见到,心里就急,就想。我哥成为大学生以前,我每天晚上都能见到他。他高考前那半年,晚上到家都八点多了,我坚持不睡,一定要等他回来,见到他了才睡。他成为大学生以后,我经常问爸爸妈妈:“我哥这个周末回家不回家呀?”
  如果爸爸妈妈说“肯定回来”,我就很高兴。
  你们问我有一个大自己15岁的哥哥是什么感觉?
  我的回答是:“不怎么样。有时候太别扭了!”
  当然,这是我以前的感觉。
  我哥到了高二的时候,个子已经和我爸一样高了。成为大学生以后,个子比我爸还高。我妈说他的身高已经一米八三了。想想吧,一个四岁多点儿的小男孩儿,有一个一米八三的大哥哥,那是多么别扭的事儿,简直想不别扭都做不到。每个星期六或星期日,我哥必定会带我在小区里玩儿一次——有时他骑自行车,让我坐在大梁上。大梁上装着一种专为大人用自行车带小孩儿而设计的小活座,硬塑料的,拆下来装上去都很方便。但是如果大人那样带着小孩儿还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上去,交警叔叔发现了是要罚款的,因为太不安全了。所以后来不生产了,也买不到了。听我哥说,他小时候,我们的爸爸那么用自行车带过他,我家那东西是当年留下的。他骑自行车带我的时候,从不将自行车骑到小区外去。我有我的小三轮车,更多的时候是我骑着我的小三轮车在小区里绕圈儿,他大步走在我旁边。如果我骑快了,他就小跑几步跟上我。还有的时候,他让我骑在他肩上。比起来,我最喜欢骑在我哥肩上;第二喜欢他用自行车带我;最不喜欢我骑着自行车绕圈儿而他跟在我旁边。那情形非常像他是我家雇的一个男性小保姆,专门负责看管我的。大家想想,这有多么糟。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广场,经常有小孩子们在那里玩儿,最多的时候会有三十几个,包括小学生们。那里有儿童滑梯、大人健身的器材,还有长椅。看小孩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坐在长椅上聊天;年轻的年老的阿姨们也会出现在那里,有的守着娃娃车,娃娃车上坐着手拿玩具的小娃娃;还有被主人同时带到那里的狗狗……   如果我哥骑自行车带我经过那里,恰有一个孩子看见了我,喊我的名字,叫我过去玩儿,那有多尴尬呢?
  要是骑自行车带我的不是我哥,而是我爸或我妈,其实也没什么尴尬的对不对?
  可他是我的亲哥呀!
  有几次我忘了跟在我旁边的哥,直接将小三轮车骑到了广场上,那时我哥就会喊:“小弟,慢点儿骑,当心撞到别的小朋友!”
  结果,广场上的小朋友和长椅上的大人的目光,全都被吸引到了我哥身上;接着,和我熟悉的小朋友会纷纷问我:
  “他刚才叫你小弟,他是你哥吗?”
  “你哥可真是个大哥哥呀!”
  “他喜欢你吗?”
  “他陪你玩儿吗?”
  “我看不会陪他玩儿!”
  “那不是白有那么一个大个儿哥哥了吗?”
  “是呀,不陪弟弟玩儿的哥哥多没意思啊!”
  “我也想有一个哥哥,可是不要你哥那么大的!”
  “我喜欢那么大的哥哥!”——说这话的是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儿,他居然跑去央求他姥姥:“姥姥,姥姥,也让我妈给我生一个那么大的哥哥嘛!”
  我懒得回答那些问题。
  因为事实是——我哥虽然喜欢我,但是却从没主动陪我玩儿过。
  “玉朴,有事儿没事儿?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儿,陪你弟玩儿会儿呗。”
  在家里,我常听到爸爸或妈妈对我哥这么说。这时,几乎只有这时,他才会走到我跟前,蹲下他那一米八几的大个子问我:“想让我陪你怎么玩儿?”
  听听,这是什么话?是愿意诚心陪我玩儿的话吗?
  别以为他大我15岁,我就听不出来他的话是不是诚心的了!
  我已经说过,我不傻。三岁多的时候,我已经能背十几首唐诗了,已经认识几十个汉字了,已经会写爸爸妈妈、我自己和我哥的名字了——这样的小孩儿,应该算是很聪明的小孩儿吧?
  所以只要他那么问,我就会听出他的不情愿,就会闷头闷脑地回答两个字:“不想。”
  有时仅仅回答一个字:“不。”
  他却好像不长记性,下一次往往还那么问,还对我爸或我妈说:“他自己正玩儿呢,他不想让我陪他玩儿。”
  说完,就立刻起身回到自己屋里去了,仿佛他当哥哥的义务已经完全尽到了。
  还有一次,他带回家里三名同学,二男一女,让我叫他的同学“哥哥”“姐姐”。
  我当然得叫啰。
  这么一点儿面子,我怎么也得给足了他呀。
  “呀,今天才知道你还有个这么小的弟弟!”
  “小家伙虎头虎脑的,蛮好玩儿的嘛!”
  “玉朴,你这小弟弟和你比,智商怎么样啊?”他们开始当面议论我,像议论一只小狗。议论时,还摸我的头,弹我脑门儿。
  我哥小声说:“智商没问题,相当聪明,咱们说的话他都懂。”
  听听这叫什么话?
  明明知道我聪明,还当着我的面儿跟你同学说那种话。你那种话是表扬我优点的话吗?如果连你同学们说的几句一般的话我都听不懂,那我还算是个聪明的弟弟吗?那几句话里最难懂的不就是“智商”两个字吗?智商高低不就是聪明不聪明的意思吗?你这个哥哥和爸爸妈妈在饭桌上经常说智商怎样的话,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当我真不明白呀?
  他同学的话、他同学对我的举动已经使我不高兴了,他的话使我更来气了。既然我是他弟弟,那么我和他同学不就是平辈的人吗?平辈的人对平辈的人应该讲点儿起码的礼貌吧?他同学也太不拿我的自尊心当回事了吧?如果我有和他这个哥哥平等的家庭权力,我真想宣布他这三个同学是不受欢迎的人!
  我心里正生着哥哥的气呢,那位姐偏偏又说了句让我恼火的话。
  你们猜她说什么?
  她说:“让姐抱抱你好不?姐要和你这个小弟弟自拍几张,姐要发到朋友圈。”
  “朋友圈”你们懂吧?
  好,懂我就不解释了。
  如果我允许她那样,我自己还有面子吗?
  我的面子就不是面子了吗?
  我大叫一声:“不好!”
  我还朝她做鬼脸,一转身跑入我的房间,把门关上了。
  不仅那位姐,包括我哥在内的他们四个人,当时吃惊得像是我突然变成了一个要咬他们的怪物。
  现在你们理解我刚才的话了吧?就是那句——有一个比自己大15岁的哥,某些时候不但别扭,还会多很多烦恼。
  咱们再说回我爸我妈的事。爸妈原本与我哥和我说好了的——他们要在武汉陪我爷爷奶奶过三十过初一,初二上午乘飞机回北京,下午就到家了。
  可是由于武汉封城,他们回不来了。
  我哥是初二下午告诉我的。
  当时我倒也没什么过度的反应。晚回来一两天就晚回来一两天呗。
  我问:“那什么时候回来?”
  “这我可说不准,爸爸妈妈也说不准,目前没有人能说得准。”
  我哥一脸愁样。
  我愣了愣,又问:“你就说最晚会晚到什么时候吧。”
  我想,再晚也无非就是春节期间爸妈都回不来了。回不来就回不来呗,没人管我,我正好可以把没看过的动画片都看了。从早到晚都看,估计哥哥也得依我。他都大一了,有时玩儿电子游戏还玩儿起来没够呢。
  我哥却说:“也许一个月后,也许两个月后,也许时间还要长……”
  我大叫:“你騙我!”
  我哥说:“你看哥像骗你吗?”
  他确实不像在骗我。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嘛!……”
  我哭闹起来,将拼了一半的拼图扔了一地,还把床单拽到地上,抡起枕头打我哥。
  “别胡闹!”
  哥哥吼我一句,把枕头夺了过去。
  我长到那么大以来,爸爸妈妈从没长时期离开过我,我能不反应过度吗?   “坐下!不听话我可住姥姥姥爷那儿去了,把你自己留在家里!”
  我哥这句话使我怕了,乖乖坐下了,流泪不止。
  我哥问:“我刚才说武汉封城了,你没听到吗?”
  老实说,我当时正在玩儿拼图,没太认真听,将“封城”听成“风尘”了,以为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起飞不了啦。
  哥哥就耐下心来,给我讲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冠肺炎,传染起来有多快,为什么武汉必须封城……
  那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事,哥哥显然早就开始关注了。也显然地,情况那么突然,不是他所能预料到的。
  而我最终明白的一点是——爸爸妈妈被封在武汉了,他们只能到武汉解封以后才能回到家里。
  “哥,那咱俩可怎么办啊?”
  我又哭了。
  我哥搂住我,拍着我的背说:“好小成,好弟弟,别哭,不是还有哥哥和你在一起嘛。放心,哥哥会把你照顾好的。”
  他哄了我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推开我说:“哥必须马上出去,买些重要的东西回来,你把你的小屋收拾一下,耐心等哥哥回来。”
  哥哥走了以后,我流着泪把我的小屋收拾好了。一边收拾心里一边想:从现在起,我必须做出一个好弟弟的样子给我哥看了!如果我太让他操心,那可就是我不对了。哥哥不是说了嘛,爸妈很可能一两个月都回不来呀!如果我和哥哥的关系别别扭扭的,多让在武汉那边的爸妈着急啊!我们哥俩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我哥很久才回来,买回不少吃的喝的,还买回了两包口罩、两大瓶消毒液。他指着口罩和消毒液说,那才是现在最重要的。说如果明天再买,肯定哪儿哪儿也买不到了。说他去了好几家药店才买到的——药店就剩几包了,店主起初不愿卖给他,要留着自己用,听我哥说了家里的情况才卖给他了。
  “没有口罩,越往后咱俩就越不能出门了。那个开药店的人真好,咱们应该感激人家对不对?”
  我哥跟我说那番话的口吻,和我爸我妈教导我时的口吻一样。
  我说:“对。”
  晚上,我和我哥吃的是买来的速冻饺子。只吃了速冻饺子。我看得出来,我哥根本没心思为我俩再做点儿什么吃的了,尽管妈妈春节前就往冰箱里塞满了吃的,有的东西只要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但是我心里一点儿不满的情绪也没有,因为我连饺子都不想吃。我什么也吃不下,变得毫无胃口了。
  我哥说:“别愁眉苦脸的,饭还是要吃的,必须把这六个饺子吃完,要不你半夜会饿的。”
  他说完,摸了我的头一下。
  我说:“行。”
  为了使他对我的表现满意,我勉强吃下了六个饺子。
  我早已养成了自己睡觉的习惯,但是那天晚上我不敢自己睡觉了。一闭上眼睛,黑暗中就会有妖怪出现。我想和我哥一起睡,又怕他不但不同意,还训我。结果到了晚上,我感觉到我哥坐到了我的床边,他掀开被子对我说:“蒙着头睡觉可不好,以后得改改。”
  我不愿说我害怕,只是瞪大眼睛看着他。
  他温和地问:“愿意和哥哥一起睡吗?”
  我立刻说:“愿意!”
  我哥就把我抱了起来,而我搂住了他的脖子。以前我哥也抱过我,但我从没搂过他的脖子,我觉得那是撒娇。我可以向爸爸妈妈撒娇,那很正常。可如果一个弟弟向哥哥撒娇,算什么事儿啊?
  我哥的单人床挺宽,他让我睡里边。我正希望睡里边呢,那使我心理上更有安全感。我哥也同时上了床,靠床头坐着,将笔记本电脑放被子上,继续做他的事。
  我问他在电脑上做什么。
  他说在做一则关于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还让我看——那则广告中的三维人物设计得像我爸妈,可生动了,我感到又好玩儿又亲切。
  我哥摸着我的头说:“睡吧。”
  我就闭上了眼睛。
  我哥还在设计公益广告,这使我开始觉得武汉的情况也许没那么严重,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半夜我被我哥推醒——我尿床了。真丢人!我已经很久没尿过床了。
  我哥却说不是我尿床了,是他不小心将茶水洒到床上了。
  “看,这不是茶叶吗?”
  他说得像真事儿似的。
  而我觉得那几片茶叶是他故意放在床上的。
  我俩不得不转移到爸妈的床上去睡,并且一直睡到爸妈从武汉回到家里。
  第二天是初三,吃罢早饭,我哥开始用洗衣机洗床单、被套和褥套。虽然是用洗衣机洗,那也忙得他满脸汗。他怕我觉得没意思,估计也怕我内疚,从网上下载了一部他认为优秀的动画片让我看。洗衣机转动的时候,他还陪我看一会儿。
  从那一天起,他将家里所有可吃的东西,包括每一种水果和饮料都用电脑记录好后打印在了纸上。考虑到我不认识纸上的字,他还从网上搜出了对应的图片打在字旁,将几页纸按顺序用胶条贴在墙上。他要求我每天晚上看看那几页纸,告诉他第二天想吃什么。
  “咱俩都应该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有利于避免病毒的侵袭,所以吃好三顿饭是必须的。别怕给哥添麻烦,也别考虑哥会不会做,不会就学呗。现在不正是哥要学着把饭做好的时机吗?明白?”
  他的话很有说服力。
  以后我就照我哥的要求来确定我俩第二天吃什么——我哥说我想吃的就是他想吃的。我哥做饭的水平在以后的日子里进步很快。那些日子里,我们的爸妈经常和我们哥俩视频;爸妈安好,我俩放心。哥哥表扬我各方面都很乖,爸妈也很高兴。
  我哥说什么时候还能再买到口罩,像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离开武汉一样,也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所以我俩应该两天出一次家门,甚至要做好三天出一次家门的思想准备。
  那几天里的我已经对什么事都没了意见,哥哥怎么决定我就怎么服从,像好士兵服从好班长。我想,士兵的服从肯定是因为对自己的班长很信任,觉得自己的班长肯定不会瞎决定,是一位好班长。想想吧,我才四岁多,我哥大我15岁,而且是我亲哥,在家里只有我俩的情况下,我怎么会不信任他呢?那种信任是绝对的,所以我的服从也是绝对的。谁家四岁多的小孩子没任性过呢?任性对于小孩子们来说不是常事吗?我也任性过,往往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任性起来,或者惹爸妈生气,或者自己生半天气。但是那几天里我从没任性过,因为我觉得哥哥已经在方方面面都努力做一位好哥哥了,我看得出他做得挺不容易的。以前他除了自己找吃的,基本上不进厨房;现在为了让我吃上一顿可口的饭,他往往在厨房里忙一个来小时。以前他哪做过饭啊?哪刷过锅洗过碗啊?在我记忆中,以前他一次也没自己拧开过燃气灶,按开过抽油烟机;他只不过自己用过几次微波炉。现在,做完了洗,洗完了做,他每天起码要进六次厨房。以前他也没碰过洗衣机,没拖过地,他甚至都没扔过一次垃圾袋。某天早上我曾听到妈妈对他说:“好大儿子,出门顺手把垃圾袋扔了啊。”他却说:“来不及了,我要迟到了。”结果,我妈的“好大儿子”白叫了。把垃圾袋拎出去,扔到楼外的垃圾箱里,不过是一顺手的事,根本不耽误他去上学嘛!我认为“来不及了”完完全全是一种借口。这么说吧,从我记事那一天起,我就没见到过他这个大我15岁的哥哥做过任何家务活儿。现在呢,除了以上那些他必须做的事,有几天他得出门扔两次垃圾。他也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关上门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敲电脑,没完没了地只顾忙他自己的事了。他忙自己的事之前,会把我抱到他的房间里,先安排我玩儿起来。如果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会耐心地陪我玩儿一会儿,直到我玩儿得有兴趣了他才坐到电脑桌前。他每天也会自觉地陪我看动画片,陪我做室内健身操,陪我聊天了。你们都有体会的,看动画片这件事,有人坐在身边陪着自己看和没人陪自己看,感觉上是很不一样的,好比独自吃好吃的东西和与亲人分享着吃是不一样的——與亲人分享的吃法,好吃的东西往往还能使人吃出另一种好滋味儿来,对不对?我哥陪我看的动画片,都是他替我选的。以前我没看过《哪吒》,他就从电视中选出来陪我看。不仅选近两年新拍的陪我看,还选很早以前拍的陪我看;看完让我自己比较更喜欢“老《哪吒》”还是“新《哪吒》”——这样,我们哥俩就有共同的话题了。我和我哥聊的话题越多,就觉得原本聪明的我更加聪明了。至于室内健身,一个四岁多点儿的小孩儿,如果没人陪着谁喜欢做那事儿呀!我哥陪我,我也开始喜欢健身游戏了。是的,对于我们哥俩,健身既是运动,也是游戏。做室内操是运动;我哥将手臂弯着,让我双手抱紧吊在他手臂上,看我能坚持多久,那不就是游戏了吗?   即使小区里不见人影,即使仅仅是出去扔一次垃圾,我哥也要戴上口罩。
  有次我忍不住问他:“哥,咱们的口罩不是一次性的吗?”
  我哥说:“是啊,哥没买到医用的。”
  “那,你出去扔垃圾袋用过了,为什么一进门还要挂起来下次出门再用啊?”
  “咱俩一块儿看电视的时候,专家不是在电视里说了嘛,一次性的口罩也可以戴四个小时。哥出去扔一次垃圾才戴了多一會儿呀,咱们必须省着用口罩。”
  我哥一边说,一边往衣服上喷酒精。
  我又问:“哥,我在窗口没看到一个人,你出去的时候也没看到人,是吧?”
  他说:“是呀。全小区静悄悄的,没有人影,没有人声。”
  “电视里不是说,病毒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接触才会传染的吗?”
  “对。但前提是,一方已经感染了病毒,才会传染给别人。”
  “那,你只不过出去几分钟,明明不会碰到任何人,为什么还非戴口罩不可呢?”
  “以防万一呗。万一在垃圾箱那儿,碰到了另一个人也扔垃圾,而且对方没戴口罩呢?哥的预防意识强一些,你的安全性才高一些嘛。”
  “是不是,空气里也可能有病毒啊?”
  “不能说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
  “那,咱们如果开窗通风,不是也不太安全了吗?”
  “这……密闭空间的空气里有这种可能,室外的空气应该说还是没问题的吧……提高预防意识是对的,但也没必要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那不成了自己吓自己了吗?好弟弟,小孩子家了解一点儿疫情常识就够了,没必要为这个想太多。咱们都要相信,中国有能力把疫情给控制住,把死亡人数降到最少。哥是绝对相信的,你呢?”
  他弯下腰看着我的眼睛。
  我说:“那……我也相信。”
  我的声音很小。
  我因为哥的话中提到了“死亡人数”,心里的不安又大了。简直可以说,那是一种内心里的恐惧。以至于我哥再开窗通风时,我会躲到离窗口远的地方。
  我哥却显然没想到“死亡人数”会把我这个四岁多的小弟弟吓到;我觉得,即使他在说安慰我的话时,他自己内心里也是存在着不安的。那是他想掩饰都掩饰不了的;我哥一点儿都没有演戏的天分,何况我们的爸妈也被封在武汉了。
  好在爸爸妈妈经常与我们哥俩视频,隔几天就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武汉的新消息:火神山医院开工了;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隔离病人了;又一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武汉形成了许多志愿者群体;武汉人吃上蔬菜不成问题了……
  天气好的时候,我哥会带我在小区里转转。他让我骑自己的小车,而他快步走在我旁边,时间在半小时以上,一小时以内。他说不到户外活动活动也不行,那容易使人患上郁闷症。我们的小区属于人家较多的小区,还有一所幼儿园。在以往的好天气里,从早到晚总有散步的人、利用健身器材健身的人,经常会听到小朋友们的歌声和为他们伴奏的琴声。我曾经也是那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后来转到离爸爸单位近的幼儿园去了,那样接送我反而更方便。现在,不但幼儿园的大门紧关着,院里静悄悄的,整个小区也静悄悄的;小区的大门也紧关着,既没车辆出入,也没人出入,而且增加了戴口罩的保安。从小区的大门可以望到马路上去,那条马路是高速路的辅路,以前两条路的车流量都很大;现在,我和哥哥已经出现在小区里五六次了,我每次都会将我的小车骑到小区门口,却一次也没看到两条路上有车辆驶过。小区内外都静悄悄的情形,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好像世界变假了,不真实了,包括那些保安叔叔;只有我和哥哥是真实的,生活在不真实的小区里;有时候,好像连我和哥哥都不真实起来了,好像我在做梦,我哥在我梦中。
  那时我就会大声说:“哥,快跟我说话!”
  我哥就问:“说什么?”
  我说:“说什么都行!”
  我哥问:“小弟,你几岁了?”
  我说:“四岁多了!”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罗玉成!”
  这样的问话和答话真叫人害臊,但比我俩都不说话的感觉好。
  一回到家里,那种做梦似的感觉才没了。家嘛,毕竟是自己最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永远不会使人觉得不真实的地方。
  后来我哥再和我出现在不见人影、静悄悄的小区里的时候,不用我再要求他就主动找话跟我说了。到底是我哥,他明白我的心理。
  不好的事还是发生了。
  我又感冒了。
  按说小孩子感冒了也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
  哪一个四岁多的小孩子没感冒过呢?
  但我感冒得也太不是时候了呀!
  有天夜里我起床撒尿,大意了,没按我哥的嘱咐披上衣服,结果就感冒了。谁家有暖气谁知道,到了后半夜,家家户户暖气的温度都会降下来,那时大多数北京人家里就不暖和了。
  第二天早上,我开始流清鼻涕、打喷嚏、嗓子哑。
  我哥赶紧让我吃上“板蓝根”。
  下午,我开始发烧,证明“板蓝根”没起作用。
  到了晚上,我已经烧得头疼了。
  我哥摸了一下我的额头,立刻缩回手,脱口而出四个字:“情况不妙。”
  他立刻让我量体温。结果我的体温已经到了38.9℃。
  当时我躺在床上,我哥坐在床边,他看着我呆住了。
  我说:“挺高是不是?”
  他点点头。
  我问:“家里还有别的药吗?”
  他说:“没有,只有‘板蓝根’……”
  “我以前感冒时,爸妈让我多喝水。”
  他摇头。
  “那,你去买药吧,我现在胆子大了,虽然天黑了,我自己在家也不怕了。”
  他说:“超过38℃是高烧,万一半夜烧得更高了,买回的药也不起作用呢?”
  “那咋办?”
其他文献
之一 在河之洲  许多河,在脑海里泛滥  成灾。黄河像一首绝句  直愣愣地立在那里  镶嵌进我的眼眸  直到有一天我去抽血  咆哮的血液黄澄澄地  从地心深处的那根油管里  喷涌成乳汁般的金贵  河流蜿蜒中的那块绿洲上  栖落了一只金翅鸟  她的光芒染红了长河落日  之二 石油之恋  酒和油是一个味道,喝了吧  喝下这人间的美色和世道的狠  戒掉无边无际的誓言和想念  把时光雕刻成一朵花岗岩的玫瑰
期刊
目的:研究穿心莲中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的体外葡萄糖醛酸化代谢,阐明其代谢结合位点、参与其代谢的主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化转移酶(UGTs)单酶亚型、不同种属对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种属差异、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三种主要成分之间联合用药时可能存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方法:(1)体外代谢实验:采用不同种属混合肝微粒体和12种UGT重组单酶体外孵
摘 要: 数学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社会需求;将生活与数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与数学人文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方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它的教学水平。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特别重
摘 要: 作者主要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阅读与研究国内部分相应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在高中数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点探讨了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并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最为重要;谨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谨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以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提供现实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