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和基本途径。分析强调了上好有语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完全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科学素养;教育培养;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标准》)中,首先就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语文老师同样应该担负起教育的重要责任。打开语文书,不难发现,在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含着科学教育方面的素材,涉及到生物、化学、天文等许多科学领域。对于这一类文章,如果只做文字上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培养,势必造成了对教材的浪费,遏止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况且科学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语文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语文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遇到以科学教育主题为内容的教材时,教师应该把语文学科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寓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时代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更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
  1.要善于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有用的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扎实推进,语文教材的选编也正朝着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面向未来的方向迈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新的教材,我们要挖掘出教材中的科学信息,并不是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而是在落实语文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的同时,在科学精神的学习和形成上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功效,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很多的课文都是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有包含科学知识的,如《死海不死》、《秃鹰之死》、《向沙漠进军》等;有包含科学方法的,如《统筹方法》、《看云识天气》等;还有包含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献身精神的,如《竺可桢》、《哥白尼》、《邓稼先传》等。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典型的篇目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课文都有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科学信息在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敏锐的触角去发现去应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领略赏心悦目的美文,还可以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受到崇高的科学精神的陶冶。如何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相结合,这就要求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应注重几个方面:
  1.1注重学科的渗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要做到水乳交融,互相渗透,因为科学道理是内含在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文字之中。因此,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不能离开语言训练孤立地进行,不能在语言训练之后加一个科学教育的尾巴来进行。它应该在语言训练之中,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之中,通过有机渗透的方式来进行。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巧妙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作为教师要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对能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不能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也不能牵强附会,节外生枝。正确的态度是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把握教材,善于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科学教育,做到一箭双雕。如学生在学习《看花灯》一文对“走马灯”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走马灯会走呢?我抓住时机,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走马灯”的设计原理,分析探究它的运动原理,形成书面文字报告。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悟出了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要靠人去发现、去创造。
  1.2注重知识的准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过:“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因此,向学生渗透科技知识,教师要首先树立科技意识,平时多关心科技的发展状况,多了解、学习科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把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等教给学生。要使学生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训练科学才干,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学生获得的知识可以是局部的、浅显的,甚至可以说是近似的,但决不能是似是而非的、或是错误的。如学生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后,询问:天上的星星到底能不能数清?如果随便找个答案回答学生,势必造成学生科学概念的模糊或错误。经过查找资料,我介绍给学生:天空无边无际,星星多得数不清。至今用最先进的仪器发现的星星大约有1500亿颗,还有许多星星人们还没有发现。
  1.3注重探究的作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青少年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产生创造欲望的心理基础。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在阅读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例如: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一课,许多学生对“石拱桥”的构成产生了兴趣,他们很想自己设计石拱桥,教师要求学生自查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并请大家进行评议。对于学生的想法,老师们尽量地不要限制,而要鼓励、肯定。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更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的新知,提高了科学的素养。
  1.4注重评价的恰当 《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学习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时,要运用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对科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评价,能认识到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发展到什么状态、水平,今后还要向什么目标努力,使学生处于发展的主动地位。这样评价成为增强学生发展的动力,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学习《向沙漠进军》,有的学生只能懂得书上所讲知识,有的同学对沙漠的形成、危害、现状和治理等则比较了解。这时,教师请学生对自己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中认识了自我:懂得少的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懂得多的获得了表扬,更加激励了自己对科学的探求精神。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素养同样都有了提高。在评价方式上,既可以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以激励、表扬、认同、理解等积极评价为主。这些内容集中体现着一个重要的评价原则:“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蕴含着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只是对学生科学知识占有量的检测,那么这样就增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丧失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结合实际,才能使教学不流于形式,才能触及学生的感观,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以实践论原理为指导,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达到教、想、学、做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思,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最优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科学”转变为“做科学”,提供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如:图片、摄影、幻灯、音乐,加上语言描绘、动作演示等,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体验。直观的画面,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情感之弦必然会被拨动,运用多媒体展示科学知识,一幅幅画面使学生体会更加深刻。如教《月亮上的足迹》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同时进行严密的科学思维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放眼于社会,使学校科技教育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涉足社区,走进大自然,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使学生懂得了科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同时对语文学习也是一种促进。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开展有科学特色的语文活动。
  2.1积累类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去收集积累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科学信息,来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科技知识。例如,学了《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我就要求学生回去收集人类对月球及太空其他星球探索的资料,特别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空和“嫦娥一号”奔月的相关资料,然后专门用一节课来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动手实践类可以结合相关的主题,布置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科技知识,如《科技小报》、《环境小报》的编写,故事会、演讲、作文比赛等等。这些课外活动既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巩固训练,又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3社会实践类这一类活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则比较高。要求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其他科学课上学到的东西综合运用起来,去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学了《向沙漠进军》一课,知道了沙漠的危害性,就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结合广西实际看看“石漠化”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成就,又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让学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农村城市里的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用自己学到科学知识与封建迷信作斗争,从而宣传科学,崇尚科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是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启蒙他们的科学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渗透,讲究科学,鼓励探究,相互合作,在实践中去认识,在评价中去发展。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另一方面科技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社会素质教育论》钱源伟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现代教育思想》刑永富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4]《语文课程评价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5]《科学教育概论》顾志跃著 科学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6]《小学科学教育》赵学漱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
  [7]《课程论》陈侠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北京教育》 李俊:“谈科学素质”,1998年12期
  [9]《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苏立康、李颖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0]《创新与思维》杨名声、刘奎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收稿日期:2011-05-19
其他文献
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
期刊
【摘要】数学导入 就是要想方设法创造最佳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一切内在的、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集中注意力,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素质教育;引导方法;探索试验  Shallow Xi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ducting method  Gao Shi- rong  【Abstrac
期刊
【摘要】面对崭新时代,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作一个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如何用前卫的思想、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育新理念去引导今天的青年学生,则是摆在我们的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和义不容辞的重任。怎样认识教育发展的形势,怎样向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挑战,怎样认识这个事业的现实意义和伟大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构想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说:对事业对集体对学生的热
期刊
【摘要】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说:“不同的管理文化对于组织的健康发展是有用而必要的,但各种管理方法的选择不是随意的,错误的管理文化只是徒劳的”学校作为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群体,它所需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只有学校管理者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做到人尽其才,努力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为之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加强平等、充分的沟通,把教职员工看作学校的主体,关注他们的发展。就能提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以下是我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期刊
【摘要】就业是职业技术发展的根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专业;以现代化手段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以“实用”为宗旨,加强实训;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实行“双证制”,实现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学科、专业改革为主导;实现技术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Get a job by means of unusual study change by means of l
期刊
【摘要】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性的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它需要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感,让学生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和谐;高效     当前不少高中教师在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时更
期刊
理论上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其实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关于作文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词汇。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惧怕写作文。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注意”:  1.教师要注意勤于写写“下水”作文,多读优秀的范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写一些“下水”作文,把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体现在作文中。有意让学生去模仿。另外还应该时常给学生读一些优美的
期刊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必修课。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在初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地理教学,尤其是一些乡镇初中的学生,压根儿就没见过地理书的踪影,甚至东西南北也分不清。针对这些情况,高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呢?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我认为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绩,当务之急,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活动教学;
期刊
【摘要】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环境保护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  【关键词】环境;教育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