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
  
  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
期刊
“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
期刊
当前,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更好的学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必然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学策略的改进,现举例如下:    一、激起学生学习动因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教师可以尽其所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事实上学生对英语教学情境的体验,
期刊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
期刊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6个小组、6名左右组员为最佳),形成以小组长为核心的若干个团队,以“具体任务”的形式,分给各个小组去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变教师以往的“教”为“导”,学生以往的“学”为“动”,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效果。“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合作 自主学习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经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一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益。本文精心备课、师生互动、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 互动 反思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期刊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自学互动结合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新
期刊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精心加以设计和加工,加强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在实际生活中
期刊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创设情境问题不断被运用于教学中,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目标的统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渐建构、生成的。因此,在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