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硕人》表现艺术解析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卫风·硕人》作为庄姜初嫁的赞美诗在铺排、比喻、叠字的运用等方面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诗经》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著名篇章。
  关键词:硕人;赞美诗;艺术;解析
  《卫风·硕人》于《诗》之三百篇中可谓赫赫有名,为古今无数读之者赞叹不已,清人姚际恒云:“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方玉润亦云“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第二章“手如柔荑……”那一串精彩比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赞誉有加。
  诗之作意因《毛诗序》“闵庄姜”的说法影响甚大,遑说郑《笺》孔《疏》、宋人清儒,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的读者被导入“闵而忧之”的倾向中去。而正如王先谦所言“诗但言庄姜族戚之贵,容仪之美,车服之备,媵从之盛,其为初嫁时甚明。”既然是婚嫁之诗,无论婚后之遭遇与行径如何便与这婚礼上的祝颂并无关联。诗之欣赏当暂时放下这后来的既定史实的影响,须将其还原到原本的情境中去品味与领会,方能得诗之真味。而添加了许多历史的作料之后再来品味,那当然会使诗的味道复杂起来而掩盖了本味、影响了品尝。
  齐国公主出嫁卫国国君,这是诸侯之间的缔结秦晋,其身份便是必须介绍一番的,于是,在开篇推出其人:那身材修长的美人;点明事项:穿着美丽的锦文嫁衣之后,即行介绍此乃“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这是新娘出门往归,其容貌亦须赞美一番:其手指柔软细嫩如初生的茅草;其皮肤白皙润泽象凝结的油脂;其脖颈颀长白嫩如天牛的幼虫;其洁白整齐的牙齿似瓠中籽粒;还有象螓首一样宽阔方正的额头和象蚕蛾触须一样细长的眉毛。她笑时现出深深的酒窝,她那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
  如此身份高贵的女子往归,其车驾亦须夸赞一番,那修长的美人停车于近郊,驾车的四匹马多么肥壮;辔兜上的紅缨随风瓢动;车上妆饰的雉尾多么美丽。那美人乘着如此富丽的车驾往入卫之朝廷做庄公的夫人。并于新婚之时嘱咐朝官们早些退去,以免君侯过分操劳。
  自齐往卫,一路景色美丽,河水浩浩汤汤,滔滔流向北方。捕鱼撒网入水沙沙作响,各种鱼成群结队在水中游荡。河边的草长得茂盛高长。送亲的女子们全是盛装在身,送亲的男士们更是英武强壮。
  本篇于事物叙描多以排比出之,形成一种铺排的形态。于身份则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于容貌则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于景物则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这一组组排比句使主体对象的具体特征得以充分的揭示。如新娘身份之高贵,这里的每一项都已经显示着这一点,但那只能是一种介绍和交代,并不能将歌颂者的心理上的颂赞热情表达出来,只有这样一个个地铺排、一层层地累叠才能将其身份高贵渲染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如新娘美丽的容貌,这里采用分解描写的方式,将其容貌中的诸部分一个个提出加以描写,在突出每一部分的美的同时,使之在接受者的心目中组合在一起,必然形成一个总体的无以伦比的美丽特质。如往嫁途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一个景物在充满颂赞热情的歌者的心目中呈现着张扬的特征,于是,一个个特征张扬的事物的排叠在一起,形成了对新婚气氛的有力烘托。这组组排叠的出现,使全篇遑说唱时,即使读来亦有一种韵律上的美感,这和谐的章句正与和谐的总体气氛协调一致。
  本篇在写人上运用的比喻颇具时代特征,彼时之比喻往往直接将本体和喻体用喻词连接在一起,没有相似点的明示,也没有任何方向性引导和特征性提示,完全依靠接受者调动自我的生活经验将对喻体的特征性认知与本体的特征进行可能性比附,从而,想见主体对象的具体特征。
  本篇的叠字运用颇有特色,采用连用的方式在景物描写中未用一个形容词,只是在每一事物的陈述语位置上置一叠字,在突出事物的具体特征的同时,也把表达者的感觉体现出来,又在渲染和烘托着一种气氛。
  本诗的讨论尚有两个相关问题:
  其一是应制的问题,这《卫风·硕人》无疑是一首应制之作,普通人家的婚礼或许可以唱起“桃之夭夭”(《周南·桃夭》)以表祝愿,而于诸侯之家嫁娶,自然不能以泛泛之歌章敷衍其事,自当另作专属性的新诗以郑重其事,于是,某贵族千金出嫁唱《鄘风·君子偕老》、齐侯之女往归唱《南山》《敝苟》《载驱》、卫庄公迎娶夫人唱这《硕人》,应制之作,包括广义的应制作品,往往因其“出身”而遭人非议,不免有微词在。其实,我们欣赏的是诗的文本本身,只是品味其情致、品鉴其艺术,于是足矣,至于是否应制根本不应该在于我们思考的范畴之内,何必节外生枝、无事生非。有一句话叫“英雄莫问出处”,考用其人而已。还有一句话叫“宝物不问来路”,鉴赏其物罢了。古往今来,应制而出的美文佳作亦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不仅未因其“出身”而影响人们的赏识,反倒增添了无数的趣味与风致。
  其二是真实问题,如此婚礼上的祝颂之诗,自然对所赞颂的对象作相当的夸张的描绘,至于是否与事实相符,则向来无人会去追究的,如同婚礼上的司仪总是用那一套“英俊潇洒”、“如花似玉”、“郎才女貌”之类的词语赞美新人,又有谁无聊到去考究那新人是否真的如此天造地设的地步。尤其是诗,一旦形成,它便跻身于艺术范畴了,对于读者一切都只是艺术层面的问题,已然于现实的存在脱离了干系,这里的人物已然作为艺术之形象而存在,其一切人物的行实都已然成为文学情节而展现。生活只不过是艺术的蓝本,而绝不是全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绝不能等同。诗在于夸张、想象,艺术在于超越、创造,欣赏和品鉴诗的艺术必须明了这一点,方能中其肯綮、得其壶奥。
  参考文献
  [1] 姚际恒.诗经通论[M].上海:中华书局,1958.127-128.
  [2] 方玉润.诗经原始[M].上海:中华书局,1986.98-99.
  [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上海:中华书局,1987
  作者简介:
  杨树郁,男,(1962-),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教授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卫风·芄兰》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朱东润所云:“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给诗义的探求引导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诗诗一位少女在青梅竹马的少男“佩觽”、“佩韘”之时的内心独白。  关键词:诗经;芄兰;少女;独白;解析  《卫风·芄兰》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而朱东润云:“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从文辞本身来看,先生之“推”之“疑”无疑给诗义的探求引导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期刊
摘 要:装配式建筑工程因既能满足施工需求又能满足节能环保需求,在推出之后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装配式工程中外墙结构施工属于关系工程整体质量的要点施工环节,要想实现对装配式建筑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我们需要针对外墙板施工技术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中就以轻质量加气混凝土板这种较为常用的外墙板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希望可以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
期刊
摘 要:杨沂孙,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工钟鼎、石鼓、小篆等。杨沂孙是清代中后期碑学兴起时的代表人物,由于乾嘉两朝文字狱猖狂,学者们均将研究学习的重心转移到考据经史方面。在这一大背景下,当时的学者对雍丽典雅篆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清朝碑学运动时期产生了许多以篆书闻名的书家,杨沂孙独树一帜。杨沂孙的书风与诗风有极其相似之处,这绝对不是偶然,可以明显的看出杨沂孙对古法
期刊
摘 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具有成型容易,输送能力大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从提高混凝土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双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關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施工的技术探讨  1.1施工准备  (1)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笔者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与措施,以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改革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与现代文明博弈的过程中出现变异甚至消亡的现象,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所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间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期刊
摘 要:本文写了计算机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指出中职计算机教学出现许多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急需结合“产教融合”,采取混合有效的教学,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高效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  随着现在社会各领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就是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这对社会人才短
期刊
摘 要:《周南·芣苡》描写地是生活中一项劳动简单动作的展现,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时代情感。其情感表达于反复的运用中实现,无疑是一种意义非凡的发现,是对后世语言学和文学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诗经;芣苡;时代情感;反复  《周南·芣苡》历来为论诗者赞赏有加,其生活原生态的情景状貌令古今无数读之者啧啧不已。关于本诗的奇妙,姚际恒评曰:“章法极为奇变”[1],诗单纯以赋体出之,以一系列的动作展现构成全篇,
期刊
摘 要: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饮用品鉴都有诸多讲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茶艺文化,进而发展成为茶道。随着國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也逐步走入学生课堂,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堂,培养学生的品茶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茶艺课堂培养学生品茶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培养学生品茶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茶艺课堂;品茶能力;培养方
期刊
摘 要: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来说,需要做的就是要积极构建其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而且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对于我国中职院校来说,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