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题,重升华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m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选段】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摘自陈之藩《失根的兰花》)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摘自冰心《冰心文集》)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如从空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更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稳当当,从我们身边过去。我象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摘自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摘自徐迟《黄山记》)
  【亮点借鉴】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巧“点题”。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及时“点题”,可以升华情感,深化主旨,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细细品读几位名家的这些精彩片段,大家至少会学到“点题”和“升华”的技巧:
  技巧一:巧妙点题的艺术。点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标题点题。题意即是文意,见解鲜明,简洁醒目,这样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等。二是开头点题。落笔入题,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就抓住意脉。三是结尾点题。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一语破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如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都是在文章的结尾点题,升华文章主题。四是段中点题。开头结尾点题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把中间的主体段落给忘了。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
  技巧二:重在升华的艺术。升华有两个方面:一是引申联想,揭示深邃的人生哲理。通过引申联想,把观赏景物的主观感受上升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落窠臼,独具特色。作品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不但抒写了作者雨中登临的独得之乐,而且表达了丰富淳厚的意蕴和深邃精辟的人生哲理。登山临胜,移步写景,只见雨中的山势崔巍,雨中的山色柔润,雨中的山石峥嵘,雨中的山路崎岖。作者不由感叹道:“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是啊,不肯经受淋漓之苦,哪能尽享独得之乐?“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贴切的比喻,自然的联想,这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是登山感怀触发的对人生真谛的顿悟:人生与登山是多么的相似,不畏崎岖,踏平坎坷,方可得览无限风光;知难而上,勇于攀登,才能领略生命的万千气象。二是议论点拨,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记叙部分的理性升华,这不仅是个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必须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启示,从素材中形成观点,从现象中发现本质,这样经过反复锤炼,写成的记叙文,便能达到主题鲜明意深义远的境界。如徐迟的《黄山记》,大笔写意,自出机杼。落笔先写大自然是如何安排这一人间圣境的,再列数古往今来人们登山的艰辛历程,最后正面写景,突现黄山云海的变幻莫测,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黄山摄身光的神气诡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黄山的奇伟秀丽令人陶醉,而更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是洋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伟大时代的歌颂之情。“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娇,时代之所以如此辉煌,追根溯源,归结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这就是美之源头,这就是幸福之本。
  【快乐仿写】
  江南的初冬真的是格外地轻,格外地淡,格外地静。在这轻、静、淡的江南,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宛如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宛如柳宗元笔下的西山;又宛如披着薄薄轻纱的仙女。
  (林艺苑《初冬》)
  自那以后,我和爸爸的关系步入正轨,我再也不会误会爸爸了,再也不会怀疑爸爸了,我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经常面带微笑,我也一定永远笑下去,全家一起乐下去,去创造美好明天!   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爱,理解成了最美的瞬间,最深的记忆。
  我在心里大声的说:最美莫过父爱。
  (廖丽君《最美莫过父爱》)
  感谢有你,每一天都精彩万分,平淡无奇的生活总能飘出一串串笑声。感谢有你,我才能衣食无忧,安静长大。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可以,有了你的爱,我就成了最快乐的人,感谢有你,我美丽的妈妈!
  (方轩徽《感谢有你》)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业繁忙的我们,却开始渐渐忘了相聚。没了节日里的短信问候,也没了每星期一次的电话粥,年末的祝福也只限于电话里的一句:“我很好,你呢。”片刻的寒暄后,便是良久的沉默。挂掉电话,我打开手机,翻看着她三个月前的短信,我的书桌上,仍旧放着那张微微泛黄的明信片,上面是她隽秀的楷体:时间阻挡不了我们心的距离,时间在流逝,斗转星移,友情恒久不变。
  (麦艳琳《时间在流逝》)
  疯狂老师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课堂上他激情四溢而又有条不紊,声音洪亮却从不枯燥乏味;晚自习回答我们的提问总是耐心有加,碰到问得多的问题还会随手拿起练习讲一遍;批改作业神情专注,学生的每个错误都不轻易放过,经常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圈圈点点;我们的周测试卷和平时小测验,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批改完发下来;课后随时随地看到他也总是精神抖擞,神情焕发。
  (曹庆萍《我的疯狂老师》)
  【片段升格】
  记叙文最容易忘记的就是点题和升华。读《可爱的家乡》中的这个失误片段,同学们或许会发现自己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原段是这样的:
  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多么可爱呀!
  这段文字,虽然点题很好,但对家乡是轻描淡写,缺少对家乡特征的修饰,感情的升华也比较笼统。修改之后的这段文字,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两相对比,修改后的这段文字比上面描写就具体细腻,如对小草“嫩绿”特点,河水“欢快”表情,燕子“掠”过的动作细节,以及用假设抒发感情就让人形象可感,中心也就得到了升华。
其他文献
【鱼刺主讲】  作弊宝典之“天书奇谭”  这作弊的书说到这里,鱼刺要抖搂自己的一个独门绝技了,这一绝技还被神人类发扬光大过。虽然恬不知耻地说成是绝技,却也没什么太大的营养,不过从中倒是可以引申出很多的可能性。想象力加可能性也许就是一切,所以,就当是鱼刺我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联想的空间吧。  这招式的名字叫天书奇谭,自然就是说用书面的东西来作弊了。—把教材搬出来是万万不可,既然是天书,就得有天书的样子
贾政沉思了一会,忽然道:“我记得昨儿我看过媳妇从梦中抄来的奏稿,后面有上帝的御批,我好像记得有‘朕已示梦于人间帝主’的这一句话。如果真有示梦之事,再不过几天儿,外头也就知道信儿了。即或并无托梦之事,且等临期别人如果真都回了生,那时再求大人们代奏也还不迟。倒是外甥女儿和琏儿媳妇、蓉儿媳妇的灵柩,我明儿和大老爷、珍大侄儿商量,仍旧打发蓉儿回南搬取,教他赶紧些儿,总赶七月初十日到京才好。再者,说有人送宝
只听贾琏躬身禀道:“侄儿今早起来,听见旺儿进来回说,宫里有信出来,说娘娘昨日回了生,身体康健如常,万岁爷甚喜,御驾亲临慰问,贵妃之上又加封了“皇”字。不知老爷、太太几时进宫请安去呢?”贾政听了,沉吟了一会,道:“这件事并未奉旨,未可造次。等我到朝里讨讨宰相大人们的训示,或求他们代为口奏,此事方可举行。倒是与林姑老爷修庙一事,我倒要和你商量商量。昨儿户部里已经发下帑银来了,我昨儿也到城隍庙相度了形势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分别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七章第3节和第十八章第3节的内容,都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实验设计,实验展开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讨论。笔者在复习这两节内容时,将教材与实验资源进行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资源,引导生成  把课程资源整合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应用价值,生成新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的认知向更高层次发展。  师:请同学们回忆《测量小灯泡的电
十六、红杏姐的余韵  【某珊主讲】  关于红杏姐,这里还有点“余韵”要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下红杏姐的影响力的深远。  上文不是说过么,我和小资女是我们班语文最好的两个人,现在回忆起来,我们俩竟然不知不觉受了红杏姐很大毒害,成了红杏姐某一方面的衣钵传人,下面分而述之。  对于小资女来说,红杏姐的拿腔作势令她鄙视,但是,她却不知不觉把这个拿腔作势学了个十足十,平日里好的是掉书袋装书女,总是在各种不合适
我听到车子驶过园子栏栅前面。有时我从树叶中轻微晃动的空隙里看看,看看在这炎热的夏天,马车的轮辐和辕杆是怎样嘎嘎作响的。农民从地里回来,他们大声地笑着。这可是缺德。  这是我父母的园子,我正在园子树林中间休息,坐在秋千架上。  栏栅外的活动停止了,追逐着的小孩也过去了,粮车载着男人们和女人们,他们坐在禾把上,将花坛都遮住了。将近傍晚,我看到一位先生拄着手杖在慢慢散步,两个姑娘手挽着手,迎着他走去,一
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后来回忆:“我最初读的是狄更斯的小说,是狄更斯哺育我长大的,狄更斯对我喜爱上写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艰难时世》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书,我还喜欢奥斯汀的作品,最不喜欢的作家是萨克雷。”在当时的英国,女孩子很少有机会上学校,阿加莎·克里斯蒂文学素养的提高正是得益于读书。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少年时,曾受到母亲的鼓励,写过一篇短篇小说,虽然没有发表,但激起了她的创作欲。她最早的创作是诗歌
林公忙将他叔侄四人拉了起来,贾母擦泪道:“你们都不用哭了,我活了八十多岁,也把世上的福都享尽了。这会子又跟着姑老爷来受享清福,你们听见该喜欢该乐才是呢。怎么反倒哭起来了!都进来罢,咱们娘儿们坐下,好说说话儿。”邢、王二夫人并贾赦、贾政等听了,一齐止了泪,都到房中,重新各按尊卑次序行过了礼。贾夫人便拉了邢、王二夫人并贾母都到南边炕上坐下,林公便让赦、政二公坐在北边罗汉榻上,珍、琏兄弟坐在旁边椅子上,
那是卫星和飞船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蜿蜒的山脊上腾跃那是万里长城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多彩大地奔驰那是復兴号高铁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湛蓝的海面遨游那是港珠澳大桥金秋时节我看见了腾飞的中国那是东方神奇的巨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考点聚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试题的命题角度有:1.汉字的认读、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文章结构如呼应、过渡、铺垫、照应、层次划分等;3.表现手法如烘托、渲染、铺垫、联想、想象、象征、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4.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5.句子深层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