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VP1、VP2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区基因的特征.方法 选择已经过初步研究证明为HBoV NP1基因检测为阳性的2份临床标本BJ3064、BJ3722,应用针对HBoV VP1蛋白编码区基因的PCR引物进行扩增,对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从标本BJ3064及BJ3722中扩增得到HBoV VP1蛋白编码区全基因的PCB扩增产物为2016 bp,编码671个氨基酸.VP2蛋白是在不改变开放性读码框架(ORF)的情况下,由VP1蛋白编码区内起始合成,并与VP1终止于同一终止密码子,长度为1629 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HBoV原型株ST1、ST2株相比较,BJ3064、BJ3722的VP1及VP2蛋白无论是核苷酸水平还是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均超过98%,但与同属细小病毒的BPV及MVC相应位置的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较低,其中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低于60%,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于50%.VP1及VP2蛋白的编码区基因进化分析显示,BJ3064、BJ3722与ST2之间进化关系较ST1更密切.在BJ3064、BJ3722的VP1蛋白中,也存在类似于MVC的保守性磷酸酯酶A2特异性位点的活性基序(HDXXY)及Ca2+结合位点.结论 已得到HBoV的结构蛋白VP1和VP2的全基因,将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该病毒的病原作用、地位及其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HLA新的等位基因HLA-A*3113的分子机制.方法 样本DNA抽提采用PEl-FREEZ抽提试剂盒,利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HLA-A基因的第1~8外显子,PCR产物直接经TOPO TA克隆转染到质粒载体中获得等位基因的单链,对所得克隆进行第2、3、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先证者样本克隆测序得到两个等位基因,其中一个等位基因为A*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单端双鞭毛菌,而不是单端单鞭毛菌,这一发现是将菌种接种在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得出的[1].本文研究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培养双鞭毛细胞数与单鞭毛细胞数的比值高于固体培养。
期刊
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31例,根据患者民族、籍贯挑选出北方汉族群体,临床均符合1984年AS纽约修订诊断标准.男女比例2.68:1,年龄5~69岁,平均25岁;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筛选出118例HLA-B27阳性样本;正常对照组,从4202名中国北方汉族群体,主要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山西、陕西等近10个省市造血干细胞供者中,采用流式反向PCR-SSO(One Lamb
期刊
期刊
目的 制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单克隆抗体与15种变异HBsAg的反应模式.用筛选出的单抗建立快速检测变异HBsAg的ELISA实验方法,并做初步评价.方法 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分离的HBsAg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HBs单克隆抗体.检测不同单克隆抗体与野生及变异HBsAg的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性胞核核糖核蛋白I(hnRNPI)抗原表位多肽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临床意义,初步建立简便快捷的ELISA检测方法,为系统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新的临床指标。方法根据已知的hnRNPI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应用不同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图谱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表位分析,经比对筛选后,化学合成hnRNPI短肽序列2个,分别命名为I-1264-252规及
期刊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819和-592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SH)、4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223例慢性HBV携带者(ASC)和267例自限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新的变种引起的严重的高致病的病毒性传染病[1],传染性强、发病快,病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早期出现CD3+、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随病情好转多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逐渐回升,为了解SARS患者愈后2年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我们于2005年5月对100例SARS确诊病例(SARS血清抗体阳性)愈后2年进行随访调查,对其T淋巴细
期刊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在临床上存在着反复感染及难以治愈等问题.Cleary的研究[1]证明,GAS可以侵入细胞而逃避攻击.Fba,是一种新型表面蛋白,由M1血清型GAS 90-226分离株表达.以往研究资料显示,M1血清型GAS能通过其表面的Fba蛋白结合宿主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协助Ⅰ因子降解C3b的两种重要蛋白FH、FHL-1,并以此促进GAS进入上皮细胞
期刊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肺炎衣原体(Cpn)热休克蛋白10(Hsp10),并观察该蛋白诱生巨噬细胞(MΦ)分泌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的作用.方法 将Hsp10基因克隆于pQE30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M15中表达重组蛋白rHsp1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rHsp10.以不同浓度的rHsp10作用于小鼠MΦRAW264.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和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