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示范案例,本文以四川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米仓山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两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圈定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人工因子)和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自然因子),监测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趋
其他文献
报道了四川省金缕梅科植物新纪录种半枫荷,该植物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半枫荷属也是四川省新纪录属。这一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也为华西雨屏带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引种的适应性,对初步筛选出的8个名优牡丹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开花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适生性良好,能够正常地分蘖,各引进品种
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试验基地为调查点,设置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对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进行长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坡橡胶树的存株率要高于阴坡
目前,关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空间共存机制主要存在3种假设模式:即毗邻但空间不重叠;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共存在小尺度空间。明确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空间利用模式,能为
以长白落叶松成熟合子胚为研究对象,从外植体消毒方式及愈伤组织与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激素组合和配比的选取等方面着手,进行长白落叶松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