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充分 课堂灵动 作业人文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种历史顽疾,因为这一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教育,而更多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资源状况乃至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决定了课业负担的“水涨船高”,教育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教师不可能去改变教育?更不可能去改变社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地进行“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责无旁贷。下面浅谈我在“减负增效”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教学;实践;思考
  
  一、充分准备,是减负的前提
  当前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测试分析,而致使课前准备极不充分,这种做法,其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师生负担的沉重,并使新课程的理念得不到真正的体现。为此,教师必须将教学前的准备作为当前教学中主要的纠错工作来抓,具体地说:
  (一)深入研究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序列
  清晰准确的目标意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为改变教师平时教学目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现象,要求强化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意识,明确课标中各学段目标与总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的关联,认真开展学段教学序列的研究,遵循学科特点和各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教学策略,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把好各学段质量关。
  (二)努力提升细读文本深度备课的能力
  教师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备课,吃透教材。语文教学,失去研读教材的时间,就是在浪费和消耗自己的教育时间,放弃自己的成长。我们提倡,教师解读文本角度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越细越好,教师的深度解读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和优化。因此,要在精研文本上下功夫,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解读文本,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要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发掘新的意义,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独到的解读。唯有深入,才能浅出;唯有思接千载,才能选其精要;唯有语语悟神,才能举一反三。
  (三) 调整教案结构
   教学中的满堂灌是大家所反对的,但那种仅仅在形式上重视学生活动的教学,即使教师讲得再少也不过是满堂灌的翻版,有效的教案应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索而动态推进来设计,且让课堂留有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训练、表达的时间。
  (四) 加强预习指导
  无论是 “先学后教”,还是 “讲学稿”,都是强调学生的预习,而强调预习不光是能够减负增效,更在于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课堂灵动,是增效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一)追求“简约、务实、灵动、科学”的语文课堂
  强化效率意识,努力优化教学目标,精心删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教材等教学资源,加强语文实践,关注学生思维训练与发展,重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指导,追求“简约、务实、灵动、科学”的语文课堂。简约,即目标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清晰,方法简单有效,结果丰富厚实;务实,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语文本体地位,教学过程真实,教学方法朴实,教学效果扎实;灵动,即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及课堂生成,机智灵活的组织、调控教学,方法适切而鲜活,语文实践丰富而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享受学习过程;科学,即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设计、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关注学生能力、思维等素养发展,评价科学、公正且富激励性,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二)凸显“生本地位,启发积极思维”的语文课堂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课堂上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作业人文,是“减负增效”的基石
  (一)注重作业题型的新颖性
  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适合朗读的演讲词之类文章,请学生以组为单位练习演讲,并以比赛形式让学生评价谁感情处理恰当,语气能体现感情。
  (二)注重作业编排的层次性
  作业的编排设计一般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的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教师就要科学性、合理性地分层设计作业。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生活性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的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作业:收看新闻联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观看影片,学写作文、童话、诗歌;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基于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因此它需要时间,更需要坚持,素质教育之路还很长,我们应静心思考,执着追求,宁朴勿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应该用智慧的心灵看教育,重要的不是一个个显赫或者平凡的业绩,更主要的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感受着一个又一个教育中的幸福,平凡也好、热烈也好,只有用孩智慧的眼光看教育、用智慧的心态悟教育、用智慧的行为实践教育才会在智慧中耕耘幸福。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有效性    智慧一词,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字眼,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智慧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智慧的教师才会成就智慧的教育,反过来
期刊
【摘 要】每一颗心灵都渴望阳光的照耀,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关注,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我认为其核心就是摆正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的原动力我认为是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明确责任。  【关键词】尊重;信任;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中蕴藏了无数的创新素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工具,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的难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利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启迪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读、写、说”方面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讲述复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社会呼唤多功能人才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语文自学能力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是由几个因素构成的能力体系。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正确认识语文自学能力构成因素出发,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全方位地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期刊
【摘 要】“师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鼓舞学生向上的激情,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发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笔者主要针对留守学生、后进生等的一些情况,阐述本人在对这些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真正把爱洒向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被忽略;爱;开展;个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是教师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结构中相互牵引、交叉的作用,将各环节、各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力度,发展学生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优化组合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期刊
【摘 要】轻视教材甚至抛弃教材,在今天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因此,我们呼唤在课堂上对教材使用的回归,树立教材的“整体观”和“思辨观”,实现教材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关键词】教材;回归;超越;价值    语文教学似乎有个怪圈,容易走极端。过去我们视教材为典范,视教参为权威,在教材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今,各种“理论”沉渣泛滥,我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追求所谓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风气等几个方面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大二学生的特点及与大三、大四学生的差异,总结出低年级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形成良好学风的途径及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情调研 、学风建设    目前学生学业状况不太理想,主要存在学习成绩两级分化、学习主动性不强、逃课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如何抓好大学生学风
期刊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动起来,而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路,才有可能都得到快速发展。让学生动起来,指导学生在掌握“读、听、说、记、思、写、用”等基本方法,是有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生主体;数学教学;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