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凳记忆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旻
  先后就读于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等欧洲顶级设计学院,毕业后在米兰从事各种设计活动。出身于艺术世家,外公赵宗藻是原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副院长,两位舅舅一位是中国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另一位则是现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院副院长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画船自来去。”这是李叔同对杭州西湖的印象,而对于生长于此地的设计师陈旻来说,雾锁烟雨,远处是层峦叠嶂,水墨画般的杭州美景、独特的人文情怀,再加上不急不慢的生活节奏,让这个城市充满幸福感,带着对杭州独特的情愫,他创作了“杭州凳”家具作品。
  出身于艺术世家的陈旻从小便对艺术创作耳濡目染,外公赵宗藻是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书房里氤氲的墨香、毛笔触碰宣纸时墨水蔓延扩散的感觉,让陈旻内心萌发出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渴望。2001年陈旻来到德国学习设计,之后又先后来到米兰、阿姆斯特丹学习和工作,9年的欧洲生活让他越发感觉到与中国工艺设计难以割舍的联系,那片碧绿的西湖水在记忆中挥之难去。
  “杭州凳”是陈旻回国工作后的其中一个作品,材料选用的是书画中常见的竹,16层仅0.9毫米厚的竹片层层累加在一起,竹片长短从上到下依次逐渐递减,并根据竹纤维的天然纹路垂直对齐。之后陈晏将其两端用胶水黏合,并用竹签穿透连接,最后形成拱桥一般的弧度。每层竹片之间则产生均匀的空隙,层层叠叠如水纹一样荡漾开来。由于竹子的独特韧劲和拱形结构的特性,每层竹片不仅灵活且十分结实,当人坐下时便能感觉到适度的弹性和极强的支撑力。在颜色上,陈晏选择了竹子原本的素色,纹路清晰带有自然的淳朴感,大方简洁的外形没有过度设计的痕迹,这是一种对没有被商业化、工业化侵袭城市的向往。
  在欧洲生活了多年的陈旻掌握五国语言,然而越接触国外的文化越让他感觉到中国语言在世界设计界中的重要性,“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不是刮阵中国风而已,而是要在设计的世界中找到汉语,让我们的产品也讲汉语”。
  如今,杭州的古建筑已经被淹没在高楼中,逐渐难寻踪影,水波荡漾的西湖也不再只是墨客们一抒情怀的寄托,更多的商业触手在周边涌动,当年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意境似乎也只能淡淡地掩藏“杭州凳”中的层层竹片之中。
其他文献
翟松是个特有张力的男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苟言笑、寡言少语,但他浑身上下每个行头都宣告着洒脱不拘的硬汉气场,震慑力大过任何语言炮弹。当然,这种“型”光靠行头是撑不起来的,翟松骨子里对美、日亚流行文化的狂热才是这种力量的源泉。和那些半路出家的无脑“愤青”不一样,翟松自幼习画,大学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主攻具象主义造型艺术,算是半个学院派出身。  或许正因如此,翟松不但能够在乱象
期刊
自2002年起,卡尔·拉格斐每年推出一个独立的高级成衣系列,即每年12月发布的 “高级手工坊系列”。今年香奈儿来到了美国的达拉斯。  2013年12月10日,香奈儿2013/14“巴黎—达拉斯”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会,在美国达拉斯市中心的博览会公园盛大举行。这座装饰艺术风格的美国国家历史古迹建筑,内部装修成牛仔竞技场的模样,体现了德州的人文特色。  当晚,嘉宾们各自安坐在古董车中,观赏了卡尔·拉格斐
期刊
今年算是相当难得的巧合,公历2月14日情人节与农历元宵节是同一天。须知一直有热爱传统的人士在呼吁,元宵节其实才有资格发展成中国特色的情人节,至于七夕,本是“女儿节”,所以在今天应当理解成“女友节”“闺蜜节”。  其实,当今最大的遗憾乃是用以表达爱意的手段太过于贫乏。都知道西方有“花语”,套用这种说法,那么可以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套丰富的“情语”,也就是约定俗成的一套由形象构成的符号,大家都很默契,一见
期刊
当代中国基本上算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宗教的位置,而是人们往往会把宗教和信仰一分为二来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所以经常会看到很多人貌似虔诚地烧香礼佛,其实不过是想靠祈求某些连他们自己都未必相信的神或佛来实现个人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宗教可能连象征意义都不具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了工具。艺术家黎薇的最新个展——“感谢上帝”,单看标题会觉得跟宗教有关,他甚至在杨画
期刊
“时尚搅拌机”这词听上去就很生猛,有种血肉模糊的快感。通常我们平淡的称呼它们是“跨界”,但“跨界”明显有些势单力薄,已经不足够表达时尚是怎么和艺术、音乐、电影搅合在一起的。  在西方,当我们朝着现代艺术的路数走来,那繁复的服装必然会越发极简。战前战后,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女性地位的变化,服装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变迁,从长到短,从繁复到极简,从结构到解构。去看看服装史你就会发现,人类文明的可爱之处全部
期刊
[北京]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  时间:2013年9月8日~11月15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世界乃至中国有着非常持久的影响以及艺术史价值,他提出的艺术观念和从事的艺术实践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本次展览将主要展出博伊斯在20世纪70~80年代创作的作品,包括实物、手稿
期刊
万宝宝  提到万荧女(万宝宝)的名字,人们通常会首先想起她特殊的家庭背景。这位时髦女郎因出生于红色豪门,自幼便伴随着“红色贵族”“红三代”等颇具中国特色的称谓长大。相较于这些印迹,现在的万荧女除了是成功的珠宝设计师,更是活跃在时尚舞台上的“多面手”。她频频参与各类时尚活动,不断与各大品牌合作,同时还在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Instagram等多种新媒体社交平台上与大众分享自己的时尚见解
期刊
丁念祖(Peter Ting)  在香港出生,现居英国,是一位屡获殊荣的陶瓷设计师和顾问,他对陶艺历史、计算机技术、工艺技术和工业生产流程都有着广泛的了解,在设计和工艺中,向来坚持对美及质量的不断追求,  无论沏一壶茶、拼一道菜,或摆一款点心,假如没有精致的碗碟相配,不免会让饮食氛围失去不少意境和遐想。一直以来,陶瓷器皿的设计除了要体现功能性以外,还要承担更多的艺术美感和真情实意,而这两万面的“附
期刊
年轻一代比较熟悉的漫画多来自日本和欧美,但中国本土的漫画也有多种形式与风格,并且民国时期还涌现过不少独树一帜、个人艺术风格非常鲜明的漫画大师。像“三毛之父”张乐平,抒情漫画创始人丰子恺,有“漫画先驱”之称的丁悚……如果说清末民初的漫画还处于探索阶段,形式风格不够多样化,那么从20世纪20年代起,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随着抗日战争形势逐渐严峻,漫画逐渐成了一种讽喻时事的绝佳工具,而这种形式也深受大众的喜
期刊
郑乐  跨界设计师,莱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迷恋茶道以至于把公司Logo做成奔跑的盖碗形象,以表示“好的创意如茶香,盖都盖不住”  插画艺术给工业产品注入了灵魂,既让毫不相关的事物相互融合,也让设计产品多了一分朝气。设计师郑乐是狂热的手绘分子,他喜欢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时问,把生活的奇思怪想融入作品中。他设计的“Cool Style”金属钱夹十分独特——用激光代替画笔、刻刀,在金属材质上雕刻出天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