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云彬(1897—1979),浙江海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史学家、编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云彬先后在新闻出版总署、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教科書的编辑审订与出版工作; 1958年调北京中华书局,参与“二十四史”点校及编辑出版工作,是点校本《史记》的主要参与者和责任编辑,被誉为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并独立承担了《后汉书》的点校工作,为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纪念宋云彬先生,继承和发扬其精神,宋云彬先生后人将其生前所藏82件书画作品,举行专场义拍,并将拍卖所得全部捐出,用以设立“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对古籍整理出版优秀成果和编辑人员进行奖励。
  2016年5月31日,“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第一届理事会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华书局。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活动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成功举行,《史记(修订本)》(赵生群等)、《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裘锡圭等)、《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张忠纲等)三部作品获图书奖,《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王培军)获青年奖·图书奖,俞国林(中华书局)与林日波(凤凰出版社)分获编辑奖和青年奖·编辑奖。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活动于2018年7月启动,2019年10月圆满结束,《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张涌泉等)、《肇域志》(谭其骧、王文楚、朱惠荣)、《李太白全集校注》(郁贤皓)三部作品获图书奖,《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王京州)获得青年奖·图书奖,周绚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顾莉丹(上海古籍出版社)分获编辑奖和青年奖·编辑奖。
  “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对发挥社会力量推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协作、社会参与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新格局的构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探索随着社会进步与学术繁荣,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2021年5月9日,“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第二届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第一届理事会进行了改选,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秘书处向理事会汇报了前两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后的社会影响及资金使用情况,并经新一届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章程》的局部修改,评奖周期由每两年一届改为每三年一届,而在奖项设置上有所增加,以期进一步提高评选质量、加大鼓励力度。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活动将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于2022年6月完成评选,下半年将在宋云彬故里浙江海宁举行颁奖典礼。
  附 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评选方案
  一、 奖项设置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5名(图书奖3名、编辑奖2名),奖金各10万元。
  “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4名(图书奖2名、编辑奖2名),奖金各2万元。
  二、 评选范围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的评选范围,为2001年至评选前两年期间出版的新书,以版权页时间为准。第三届参评图书为2001—2019年间出版的新书。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编辑奖的评选范围,为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出版工作10年以上的在职编辑。
  “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图书奖的评选范围,为图书出版时整理者不满40周岁、推荐截止时不满50周岁者。
  “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编辑奖的评选范围,为在各届推荐截止时不满40周岁者。
  三、 评选办法
  各奖项提名采取相关单位和推荐专家委员会成员推荐方式。
  基金办公室汇总提名,并核实参评资格,报理事会审核产生“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提名图书20种和编辑10名、“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提名图书10种和编辑5名。
  评审专家委员会对入围图书和编辑,进行会议评审投票。评审全过程均采取实名制,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评审结果经理事会确认后,在媒体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理事会
  2021年10月
其他文献
晚唐诗人许浑的诗风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对仗精工,铢两悉称。明人高棅将“许用晦之对偶”与“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并列为晚唐诗坛之风格特色(《唐诗品汇总叙》)。其实温庭筠、李商隐二人也是长于对仗的,由此可见许浑在对仗方面之独占鳌头。“许丁卯”之得名,实因许浑居于丹阳丁卯桥,其集名曰《丁卯集》,但读者不妨从“丁是丁,卯是卯”的俗语产生联想,用天干地支为句中对偶,当然是天然巧对。其二
期刊
“潇湘”有深意,张衡诗“欲往从之湘水深”,江总诗“湘水深,陇头咽”,刘长卿诗“日暮潇湘深”,屈大均诗“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出逐臣心”。“潇湘”有清意,陈子昂诗“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元结诗“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韩愈诗“湘水清且急”,刘禹锡“南游湘水清”,梁章钜诗“三湘贯南楚,潇湘最所称。空江有何好,泠然惟一清”。“潇湘”有远意,所谓“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碣石潇湘无限路”,“还将远意
期刊
月亮作为地球的一颗行星,在宇宙中也许并不算特别,但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言,她的阴晴圆缺都在人的心灵深处投射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几乎没有不写过月亮的,那些美妙的作品或望月起兴,或对月述怀,千载之下仍能毫无阻隔地触摸到因月而起的微妙情绪。虽然月亮与地球相距三十八万千米,但这颗在日光黯淡下去之后毫不吝惜地将澄澈辉光呈现给世人的星球,早已成为敏感脆弱的人类在夜幕之下不知不觉流露出幽微曲折
期刊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乃杜甫诗中的名篇,在无数咏诵王昭君事迹的诗词中属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但是,对于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今人多注为息井切的“省”,理解为省察。例如王力
期刊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擅诗文,尤其在填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王鹏运在《半塘老人遗著》中夸赞他为“词中之帝”。但是李煜以赤子之心,却要背负南唐国主的重任,苦苦煎熬了15年后,终于被宋所灭;“一旦归为臣虏”,又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备受屈辱,最终年仅42岁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围绕着这位富有才华而又身世沉浮的一代词宗,历来不乏神奇的传说。  一  李煜天生异禀,
期刊
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作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的重要保障。农村金融是乡村发展与振兴的重要支撑,然而,金融天生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农村地区易受到金融排斥;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测度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状况,同时实证研究了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并且提供相应缓减农村金融排斥的对策,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界定了金融排斥的内涵,阐述了金融排斥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其次,分析
学习,学与习侧重点不一样。初读、听课、记笔记是“学”,复习、练习是“习”,更要的是后者重在有所思考,反复地思考。这本不是什么新玩意儿,此时忽地发起感慨来,是因为自己近来闭户漫卷旧书,才发现本以为没问题的“常识”老是出问题,这才痛感反思的重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对老先先将“绘事后素”与《易经》中的贲卦联系起来讲很有印象。后来读李泽厚《论语今读》,
期刊
《七发》是汉初作家枚乘的代表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还在赋中开创一种特定的主客问答型的文体,“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文心雕龙·杂文》),号称“七体”,《文选》设立“七”类便是对此文学传统的确认。正缘于《七
期刊
临济宗杨岐派在两宋之际很有影响,代表人物是士珪和宗杲。士珪(1083—1146),字粹中,成都人,俗姓史氏。年十三,于大慈寺落发。年十八出川东游,遍参诸方。登舒州龙门,于佛眼清远言下大悟,嗣其法,为临济宗杨岐派南岳下十五世。继佛眼住褒禅。靖康改元,移庐山东林,以兵乱退居分宁西峰。入闽,住圣泉、鼓山,迁雁荡能仁、温州龙翔。士珪住褒禅山时,东偏植竹而为退居之处,名曰竹庵,有诗曰:“种竹百余个,结茅三两
期刊
李清照在其著名的《词论》中曾说苏轼等人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虽然带有批评的意思,却也说出了苏轼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事实上,这正是苏轼自己的主观追求,最明显的就是他写了一些回文、栝、集句词,确实是把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移植到词里来了,尽管也不一定是他的首创。  清人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曾评价苏轼:“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在苏轼的心中,可能真的就曾经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