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游离云母风选试验研究

来源 :水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石骨料对云母的含量有严格规定,要对机制砂采取有效的云母分选措施。通过风选试验,进行机制砂游离云母风选试验研究,并对风选后成品砂的细度模数调整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经风选后,成品砂中游离云母含量<2%,风量越大,成品砂中游离云母含量越小;风选后的成品砂细度模数增大,随着风量的增加,成品砂的细度模数逐渐增大;通过掺入弃料中<0.3 mm物料,可有效降低风选后成品砂的细度模数。
其他文献
基于全国90余座大中型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水质数据,拟合典型污染物COD、NH 3-N、TP、TN衰减系数与水位库容等因子相关曲线,对比分析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水库的水体自净规律和水体自净能力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大型、中型水库的COD衰减系数为0.001~0.32 d-1和0.0018~0.27 d-1,NH 3-N衰减系数分别为0.0012~0.18 d-1和0.0015~0.15 d-1;整体上,南方水
黄河班多水电站鱼道为黄河上游首个已建大型水电站增建过鱼设施,对于恢复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河段高原土著鱼类生境连通具有重要意义。鱼道设计方案要充分依据已建电站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设计参数的研究和确定,以指导鱼道设计。研究开展了鱼类资源复核调查、鱼类游泳能力测试、坝下和库区地形实测、坝下和库区流场原位观测及模拟、水库日运行数据统计分析、鱼道水工模型试验等多项基础工作,确定鱼道设计参数体系。其方法和成果对于国内后续水电工程增建过鱼设施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为了对湖北宜昌点军区白垩系地层危岩崩塌灾害进行早期识别,基于ANP-信息量法,利用GIS技术提取地层岩性、距区域地质构造距离、距道路距离、坡度、坡向、层理倾角、地形相对高差、土地利用分类等各个影响因素的基础数据,通过ANP与信息量法分别确定影响因子权重与信息量值,将两者叠加得出区内综合信息量阈值并进行易发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区内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点军区的西北部—土城乡,其次为桥边镇与点军区街道办事处,与调查结果相符,为中低易发区危岩崩塌灾害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蓄水后部分坝段出现渗水,次年再次出现渗水,2年后前期处理的裂缝发生大量涌水,呈有压喷射状水柱,且下游坝面裂缝也出现渗水。经过2期化学灌浆处理后,坝体裂缝渗水量由700 m 3/h减少到目前基本无渗水。通过对裂缝情况、地质条件、监测资料、处理方案等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裂缝产生的原因,认为坝体裂缝主要由于裂缝坝段位于转折起坡处体形较为复杂,再加上外界寒潮频发温控难度大,在库水冷击的作用下,使得原有隐形微裂缝进一步拓展为劈头缝造成的。在保证灌浆质量及排水通畅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