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MCM-41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 CO2氧化丙烷脱氢反应性能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下游产品丰富, 用途广泛, 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丙烯酸和丁醇等化工产品.丙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而传统的丙烯生产方法如蒸汽裂解和石油催化裂化, 存在反应温度高、积碳严重且丙烯收率较低等问题. 因此研制丙烷脱氢制取丙烯的高效催化剂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 以 CO2作为温和氧化剂进行逆水气变换反应可有效促进丙烷脱氢. 催化剂主要由活性组分与载体构成, 本文选择可用于活化丙烷的钒作为主要活性组分. 钒氧化物在载体上的高度分散是提高丙烷脱氢反应活性的关键. MCM-41 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 可更有效地分散活性位点. 本文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不同钒含量的 nV-MCM-41 催化剂 (1.9-10.6 wt%), 并研究了其在以下条件下催化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性能: 600 °C, 催化剂质量 0.2 g, 进料气体组成 C3H8/CO2/Ar (摩尔比) = 1/4/4, 进料气体总流量 15 mL/min. 其中 6.8V-MCM-41 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 其初始丙烷转化率达 58%, 丙烯选择性达 92%, 远高于相似反应条件下早期研究的 nV-SBA-15 催化剂. 并在四次反应-再生循环中始终保持其原来的高反应活性. 本文借助于 N2吸附-脱附、拉曼光谱 (Raman)、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热重 (TG) 等手段探究了不同钒含量的 nV-MCM-41 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催化性能差异的原因.氮气吸附-脱附结果表明, 所有催化剂都存在典型的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 并没有因为钒组分的掺杂而破坏. nV-MCM-41催化剂拥有较大比表面积,并随钒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10.8V-MCM-4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产生了结晶的 V2O5阻塞了孔道. Raman 结果表明, 当钒负载量超过 6.8 wt% 时, 出现了 V2O5的结晶峰. 另外根据单分散的四面体钒氧化物的特征峰面积发现, 6.8V-MCM-41 催化剂中钒物种分散度最高, 与其具有最高催化活性结果一致. XPS 结果也进一步证明 6.8V-MCM-41 钒物种的分散度最高. 在连续反应过程中 6.8V-MCM-41 催化剂失活较快,可归结于活性钒位点的还原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 通过氧化再生, 可恢复催化剂活性, 并且在 4 次再生循环中始终保持其良好稳定的活性.
其他文献
摘要:理解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要把握三个关键特征,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操作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要构建职教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标准、教学全面质量标准、升学就业质量标准。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关键特征;体系构建    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学科知识型”标准取向,体现为对专业科学知识体系的高度认同;另一种是“双师型”标准取向,“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提高思想政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报道了一种不使用任何稳定剂或还原剂, 原位合成硅胶/聚多巴胺复合物(SiO2/PDA)负载的Pd纳米颗粒(Pd NPs)的简易方法. 该方法先将PDA涂覆的SiO2颗粒浸在Pd镀液中, 然后利
学习语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与人交流。听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听力能力的培养也显得
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本文从自主预习、解读文本、课外积累、写作改作、应对考试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醇类化合物选择性氧化是有机合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 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而以水为绿色溶剂, 分子氧为绿色氧化剂实现醇类化合物选择性氧化是绿色化学领域的一大
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很强,但由于身体残疾、语言障碍、认识活动和思维发展受到局限。他们生理年龄的增长与心理发展、文化知识处于不同的层次,从而产生自卑、缺乏自信、没有
历史是中职学校基础课程之一,学习历史可以了解我国的发展史,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