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馈赠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雪之外,大自然在冬季还馈赠给人们哪些奇妙的景观呢?
  雪幡 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缕状悬垂物。每当雪幡降落后,云块将消散。雪幡多在卷云下出现,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会下雪,有时可以看到雪幡。
  雪霁 降雪过后初晴的景观。“梁园雪霁”作为汴京八景之一,流传于世。在冬天时,梁园白雪覆盖,万树着银,翠玉相映。当风雪停、云雾散、太阳初升时,梁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冰凌 随着气温下降,水在0℃或低于0℃時凝结成冰,积冰为凌。此时,河流开始在岸边和水内结冰。河流结冰是动水结冰,与湖泊结冰不同。湖水结冰仅限于水体表面,深层水体仍保持高于0℃的温度。河流由于水流的紊乱混合作用,失热几乎是整个水体同时进行。所以,河流不仅在水的表面形成薄冰和岸冰,而且在水内、河底形成水内冰。但并非所有河流都会形成水内冰,如黄河上游某些河段及新疆部分河流,河道很陡,水流湍急,冬季只有流冰而不封冻。
  雪凇 在降雪过程中,气温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树木上化成雪水,随后寒流来袭,气温骤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连、冻结,形成雪凇。
  雾凇 雾凇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冰雪美景。雾凇为雾中无数0℃而尚未凝华的水汽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形成的景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形成雾凇的是空气中的水汽,雾凇密度只有0.25克/立方厘米。
  雨凇 过冷的雨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作雨凇。形成雨凇的典型天气是微寒(0℃~3℃)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形成雨凇的是空气中降落的雨滴或过冷水,雨凇冰粒坚硬,密度能达0.85克/立方厘米。
  霰 是高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白色不透明、近似球形(有时呈圆锥形)的小冰粒,多于降雪前出现。之所以形成霰,主要是大气中层气温高,雪经过暖层融化,形态变得不规则,近地面气温低,融化后的水汽在近地面又冻成了小冰粒。
其他文献
杨  占全国汉族人口3.08%约3700万人。杨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关于杨姓是怎么來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官得姓,有的说是以地命氏的,很难说清楚。但相传最多的,便是出自于姬姓的杨姓,周武王之子姬叔虞,得封地“唐”,人们便称他为唐叔虞。他的后代继位后,因为唐地有晋水,也就称为晋侯。这样,下一代又封于杨,建立杨国,称为杨侯,杨侯的子孙便以杨为姓。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头发和美貌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每天都会通过控制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指甲和头发的长度等,来传递无声的信息。我们通过留长发、剪短发、拉直发、染颜色、扎辫子,甚至剃光头等方式精心编织要传递的信息。  人类通过头发传递出的信息也不总是那么容易确定,很少有客观的研究对其特点进行描述。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历史和地域背景的差异会使解读这些信息的具体尝试变得复杂。
期刊
走进超市、商店,货架上的食品多到让人挑花眼。尤其是近年来,因为人们愈发关注养生健康,超市里所谓的“健康食物”多了起来,但其中的猫腻特别多。相关专家梳理了10种披着健康外衣的食物,它们味道很不错,但真的不健康。  1. 果蔬脆片:脂肪含量高。大多数的果蔬脆片,一点都不健康。翻看一些常见果蔬脆片的营养成分表,每100克食物中含有脂肪在30克左右,在很多营养学家的眼里,果蔬脆皮属于垃圾食品的范畴。  2
期刊
提及墓地,人们想到的形容词大概除了“悲伤”就是“恐怖”了。然而,在罗马尼亚西北部的马拉穆列什县萨潘塔村,却有着一座“快乐公墓”,整座墓园宛如一个美丽的公园。  55年以来,“快乐公墓”每年都吸引数千游客前来参观。公墓里一座座亮蓝色的墓碑上,满是五颜六色的手工彩绘,亡者肖像也有别于其他墓园的黑白遗像,竟然是卡通画像。一些墓碑上的图画描绘的是亡者去世的原因,有的死于吸烟过度,有的死于溺水或车祸等意外。
期刊
人的打扮是为了鲜活人的眼睛,它不取悦于别类,这如同我们在乎于鸡的肥瘦而不是鸡的丑俊。打扮毕竟是皮面上的操作,人格和素质如白纸灯笼里的灯泡,灯泡是红色的,灯笼就是红灯笼,灯泡是黄色的,灯笼就是黄灯笼。于是有人妖艳,有人清雅,有人清而不雅。  人还是打扮着好,尤其女人。打扮得越有个性、越有风格才是会打扮,有人以为穿高档的、穿时兴的就是美,虽有三分人才七分穿的话,但有人越打扮越美,有人越打扮越丑。见什么
期刊
我们身体里有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健康的东西,它就是内分泌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疾病却在悄悄吞噬着我们的健康。  内分泌失调成流行病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个大家族,囊括了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在内的多个腺体,以及分布在心血管、胃肠、肾、脂肪组织、脑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这些腺体通过分泌激素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
期刊
那天傍晚,我因公出车错过饭点,就近找了一家人气火爆的拉面馆,准备对付一顿。  进去一看,吃面的人还真不少,点餐的队伍排出了两行。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短发女士,轮到她点餐时,我看见她点了一小碗牛肉面和一份小菜。  “小菜要五块还是八块的?”  短发女士犹豫了一下:“要五块的!”  尔后,她拿着小票跟刚才那位女服务员说:“小菜要土豆丝和……”  “你點的不能拼,八块的才能拼!”女服务员直接打断了她的话。
期刊
人云亦云:大学毕业生小王刚到机关时,开会从来不发言。刚开始,领导认为他是刚来不了解情况。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然不发言,领导主持会议时指定要他发言,他才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再后来,他虽然主动发言了,但总是人云亦云地附和别人几句,自己的见解是什么,总是不明确。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他没有主见,领导也不再征询他的意见了。与他同时进机关的年轻同志都得到了重用,他却被领导认为“能力不够”。  匯报情况、开会发
期刊
2018年,我五十岁;十年后,六十。一个很久很久之前从未想过的远方,远得仿佛在地图之外,可是,转眼就是下一站。  从2017年的最后几天开始,感冒一直缠绕我到2018年1月中旬,症状持续加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让人怀疑人生。这是我近二三十年里最重的一次感冒。我猜想,这可能是人进五十的下马威,又是畅想六十的预防针。这样想有道理,人到六十,理想谈得少了,身体该谈论得多一些,又或者,身体就是理想。 
期刊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辆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里也非常整洁。作家刚刚坐稳,就收到司机递来的一张精美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看到这句话,作家来了兴趣,便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司机说:“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作家詫异:“这辆车上难道还提供喝的吗?”司机微笑着说:“对,我不但提供咖啡,还有各种饮料和不同的报纸。”
期刊